初二數學方法

  在初二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運用哪些好方法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一、搞好課前預習

  多數同學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

  要學好數學一定要學會課前預習,那麼,怎樣進行預習呢?

  首先,要複習好有關的舊知識。數學課新舊知識間的聯絡很緊密,因此,課前預習時,要對照所學的新內容,複習好有關的舊知識,預習時先看看所要學的新內容需要用到哪些舊知識,並對這些舊知識加以複習和記憶,這樣就為學習新課打下了基礎。

  其次,要抓住關鍵,自學例題。數學課的每一個例題都有代表性,都講解了某一典型的演算法,起著舉一反三的作用。自學例題要明確例題講的是什麼,即理解題意,弄清例題是怎樣計算的,即掌握方法,劃出學習內容的重點,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聽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認真聽老師是怎樣講的,用心去理解體會。

  最後,進行自我練習,鞏固掌握。根據課本內容獨立完成教學案的預習導學,學習研討的內容。

  二、專心聽課,提高上課效率

  ***1***怎樣聽課

  在課堂上,我們有些同學不會聽課,上課時老師在上面講,他就在下面記,老師講完了,他在下面記完了,老師講到的內容一點也沒聽到。所以上課時要處理好聽課和記筆記的關係。那麼,聽課聽什麼,怎麼聽?***1***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例如,我們在學習等腰三角形時,同學們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一條性質是“等邊對等角”,我們是怎樣推導這個性質的。***2***聽老師對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3***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

  ***2***怎樣記筆記

  再說記筆記,同學們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講”和“思考”。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作筆記時應做到***1***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一般情況下,需要記筆記的內容,老師都會給你留出時間。***2***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要明確“記”是為前面的“聽課”和“思考”服務的。掌握好這三者的關係,就能使課堂學習主要環節達到較完美的境界。

  ***3***多種感官協同並用記憶法

  對於一個新的事物,用眼睛看,只能見外形。如果加上耳朵聽、動手觸控,能嗅、能嘗的,連嗅覺、味覺也用上,這樣,利用多種感覺器官與該事物接觸,就可獲得對該事物的多種資訊,這些資訊由大腦進行綜合的加工,必然獲得更加豐富、深刻而牢固的認識。日後在應用、提取的時候,由於多種感官之間已經建立起了神經活動聯絡,恢復該事物痕跡的線索也會更多。這種方法用之於讀書,就是我國自古以來提倡的眼、耳、口、手、心“五到”讀書法。把眼看、口唸、耳聽、手寫、腦記結合起來,決非愚笨,而是自覺地應用了符合科學原理的記憶方法,其效果必然顯著。例如“看圖—動手操作記憶法”是多種感官並用法中之一種。例如,有的人愛看圖,尤其是用鉛筆或小棍指著看,效果尤佳。這是因為將視覺與動覺結合起來,既提高了注意的集中程度,又使視覺和動覺之間建立起了神經活動聯絡。日後在回憶時,多重聯絡較單一聯絡更容易恢復起來,從而顯示出極其良好的記憶效果。 即使是學習數學公式,未嘗不可在眼看的同時,也用口唸出聲來,再加上手寫。道理是完全相通的。

  三、及時鞏固

  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程序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後不久進行一次複習,乙組不予複習,一天後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週後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

  四、獨立作業

  ***1***先複習後做作業

  許多同學做作業時,通常是拿起題就做,一旦遇到困難了,才又回過頭來翻書、查筆記,這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做作業的第一步應是先複習有關的知識。複習時可以採取“過電影”的方式,在頭腦中搜索一下課堂上老師所講解的知識,努力將所學知識回憶起來。若實在回憶不起來,再翻開課本或筆記閱讀對照,通過這種方式將所學知識溫習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後再去做作業。

  ***2***仔細審題

  審題即分析理解題意,查明題中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要求瞭解問題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從而在頭腦中形成並保持清晰的課題印象。許多同學在做作業時常常忽視審題,對審題採取漫不經心的態度。在題意尚未理解,條件與問題間的關係尚未分析清楚之前就試圖解題,胡亂猜想、盲目嘗試。有的同學雖然能夠審題,但不夠仔細,對課題觀察分析得不全面、不深入,而遺漏了隱蔽的卻是重要的條件。還有的同學審題時所保持的課題印象不夠清晰,結果在解題過程中變得更加模糊,甚至遺忘了,以至於不知如何繼續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學會仔細審題。審題時,首先要通讀全題,把整個題目的含義連貫起來。如果讀一遍未形成清晰的印象,可以再多讀幾遍。其次要注意題目中的特定語言,挖掘蘊含條件。例如,題目中說“增加了”與“增加到”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要仔細辨別,以免因理解錯誤而做錯題。

  ***3***獨立做題

  在審題的基礎上,要自己動手動腦去獨立完成作業。遇到難題時,不要急於問老師,問同學,要自己多想想,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攻克難關。絕不要自欺欺人,抄別人的作業。如果經長時間細緻、努力的思考仍不能解決問題,應請教老師或同學,在得到指點後,應認真思考癥結所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4***檢驗修改

  做完題後,應該從頭到尾仔細瀏覽一遍,檢查一下解題的步驟、思路是否正確,個別地方是否有錯誤。發現問題,及時加以修改。檢查修改後才算完成了作業。

  ***5***建立錯題本

  把自己在學案中,作業中,小測驗中出現的錯題,都記錄下來,並分析出錯的原因。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覆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給你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挖掘、冶煉,才會有收穫。

  五、疑難解決

  在聽課的過程中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積極思考,做到隨聽隨思,善於大膽提出問題,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時舉手問老師,做到有問題當堂解決。

  六、形成知識結構。

  ***1***形成知識結構

  教法改革的立足點,是以遷移為中心,教給學生知識的基本結構,使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最佳的認知結構。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學,以基本概念為中心,不斷運用概念,引申概念,加強知識內部的聯絡,對於那些前後聯絡不緊密、學習難度大的知識,適時地不斷地進行滲透,在多種聯絡和不斷滲透中突出重點,回到最基本的概念、原理。這樣既掌握了重點知識,又理解了一般知識。我從實踐中體會到,學習知識的基本結構,即懂得基本原理,使得知識更容易理解;有利於記憶;能使知識、技能、方法得到廣泛遷移。一句話,學習和掌握知識結構能使學生學習起來容易些,理解深些,學得快些。

  ***2***學會及時總結

  在進行單元小結或學期總結時,學會自己總結的方法。在具體指導時可給出複習總結的途徑。要做到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這相當於寫出總結要點;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型別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型及解題方法。應該說學會總結是數學學習的最高層次,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七、善於多角度思考,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適當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覆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做題過程中要善於多角度思考,同樣一個題,研究它的解法是不是有多種,分析問題的角度適當轉換,問題便能做到舉一反三,開拓思路。同時,能夠分析出,所做過的題是主要考察哪個知識點?抓住問題考察的關鍵點,這樣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八、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領悟數學思想方法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領悟了知識的本質現實世界中經過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數學模型,並且可以反過來應用於現實世界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我們廣大教師要做教學有心人,有意滲透,有意點撥,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通過現實活動,自主探究,學會用數學思維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切實、有效地發展,進而提高全民族的數學文化素養。

  ***二***

  第一點,深刻理解概念。

  概念是數學的基石,學習概念***包括定理、性質***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許多同學只注重記概念,而忽視了對其背景的理解,這樣是學不好數學的,對於每個定義、定理,我們必須在牢記其內容的基礎上知道它是怎樣得來的,又是運用到何處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它來解決問題。

  深刻理解概念,還需要多做一些練習,什麼是“多做多練習”,怎樣“多做練習”呢?

  第二點,多看一些例題。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老師在講解基礎內容之後,總是給我們補充一些課外例、習題,這是大有裨益的,我們學的概念、定理,一般較抽象,要把它們具體化,就需要把它們運用在題目中,由於我們剛接觸到這些知識,運用起來還不夠熟練,這時,例題就幫了我們大忙,我們可以在看例題的過程中,將頭腦中已有的概念具體化,使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由於老師補充的例題十分有限,所以我們還應自己找一些來看,看例題,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內涵。

  我們看例題,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寬的解題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記題目不記方法,看例題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每看一道題目,就應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維方法,再遇到類似的題目或同類型的題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來也就容易了,不過要強調一點,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則不要憑藉主觀臆斷,那樣會犯經驗主義錯誤,走進死衚衕的。

  2.要把想和看結合起來。

  我們看例題,在讀了題目以後,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對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點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總結經驗。

  3.各難度層次的例題都照顧到。

  看例題要循序漸進,這同後面的“做練習”一樣,但看比做有一個顯著的好處:例題有現成的解答,思路清晰,只需我們循著它的思路走,就會得出結論,所以我們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較強、難度較大,自己很難解決,而又不超出所學內容的例題,例如中等難度的競賽試題。

  這樣可以豐富知識,拓寬思路,這對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很有幫助。

  學好數學,看例題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切不可忽視。

  第三點,多做練習。

  要想學好數學,必須多做練習,但有的同學多做練習能學好,有的同學做了很多練習仍舊學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練習”是否得法的問題,我們所說的“多做練習”,不是搞“題海戰術”。後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鞏固概念,拓寬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學過的知識攪得一塌糊塗,理不出頭緒,浪費時間又收穫不大,我們所說的“多做練習”,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穎的題目之後,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識,是否可以多解,其結論是否還可以加強、推廣,等等,還要真正掌握方法,切實做到以下三點,才能使“多做練習”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1.必須熟悉各種基本題型並掌握其解法。

  課本上的每一道練習題,都是針對一個知識點出的,是最基本的題目,必須熟練掌握;課外的習題,也有許多基本題型,其運用方法較多,針對性也強,應該能夠迅速做出。

  許多綜合題只是若干個基本題的有機結合,基本題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們。

  2.在解題過程中有意識地注重題目所體現的出的思維方法,以形成正確的思維定勢。

  數學是思維的世界,有著眾多思維的技巧,所以每道題在命題、解題過程中,都會反映出一定的思維方法,如果我們有意識地注重這些思維方法,時間長了頭腦中便形成了對每一類題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確的思維定勢,這時在解這一類的題目時就易如反掌了;同時,掌握了更多的思維方法,為做綜合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3.多做綜合題。

  綜合題,由於用到的知識點較多,頗受命題人青睞。

  做綜合題也是檢驗自己學習成效的有力工具,通過做綜合題,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彌補不足,使自己的數學水平不斷提高。

  “多做練習”要長期堅持,每天都要做幾道,時間長了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和較大的收穫。

  最後一點,我要說一說如何對待考試的問題。

  學數學並非為了單純的考試,但考試成績基本上還是可以反映出一個人數學水平的高低、數學素質的好壞的,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功夫用在平時,考前不搞突擊,考試中需要掌握的內容應該在平時就掌握好,考試前一天晚上不搞疲勞戰,一定要休息好,這樣,在考場上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考試時還要放下包袱,驅除壓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試卷上,認真分析,嚴密推理。

  其次,應試需要技巧,試卷發下來後,應先大致看一下題量,大概分配一下時間,做題時若一道題用時太多還未找到思路,可暫時放過去,將會做的做完,回頭再仔細考慮,一道題目做完之後不要急於做下一道,要再看一遍,因為這時腦中思路還比較清晰,檢查起來比較容易,對於有若干問的解答題,在解答後面的問題時可以利用前面問題的結論,即使前面的問題沒有解答出來,只要說清這個條件的出處***當然是題目要求證明的***,也是可以運用的,另外,對於試題必須考慮周全,特別是填空題,有的要註明取值範圍,有的答案不只一個,一定要細心,不要漏掉。

  最後,考試時要冷靜,有的同學一遇到不會的題目,腦袋立刻熱了起來,結果,心裡一著急,自己本來會的也做不出來了,這種心理狀態是考不出好成績的,我們在考試時不妨用一用自我安慰的心理:我不會的題目別人也不會,***俗稱精神勝利法***或許可以使心情平靜,從而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當然,安慰歸安慰,對於那些一下子做不出的題目,還是要努力思考,儘量能做出多少就做多少,一定的步驟也是有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