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教學反思案例

  對工作的反思是一個負責任的表現。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走出校園,踏上工作的崗位,我已有了兩年半的教齡。上個學期,我又重新回到高一,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在上學期初就下定決心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教學上虛心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工作,使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經過了一個學期,我對教學工作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認真備課,既備學生又備教材備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程教學,擬定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儘可能的預先考慮到,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小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整理每一章節的知識要點,為學生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名新教師不斷努力的目標。我追求課堂講解的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情感化,生動化;努力做到知識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教學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認為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師傅在平時的指導中多次強調讓我一定要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講得儘量少些,而讓學生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些;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接受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在教學上做到有疑必問。

  在每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有經驗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教師的課,做到邊聽邊學,給自己不斷充電,彌補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並常請備課組長和其他老教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教學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的過程。為了做到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蒐集資料,對各種輔導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能讓學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並分析、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評講,並針對反映出的情況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七、狠抓學風。

  在擔任高一***5***班的教學工作的同時,我也是高一***10***班的班主任,學生比較重視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這樣就勢必影響了其他學科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裡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追求讓學習充滿挑戰,。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而5班雖然沒有做他們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學對數學都很感興趣,學習勁頭也濃,但有個別同學考試成績不理想,瞭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重視程度;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後再加以鼓勵,併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一些學生基礎太差,過分自卑,我就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為什麼。同時我也利用課餘時間給他們免費輔導。經過了這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以上幾點便是我的一點心得,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積累經驗,以便儘快的提高自己。

  ***二***

  新課改中,我也有很多困惑,把握不準教材的難度,教淺了怕學生吃不飽,教深了怕學生接受不了。總而言之,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成長。新課改的春風正在向我們吹來,必將在教學中給我們帶來新的氣息,相信在我們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會把新課程改革做的更好。

  面對課改現實,面對教材的整體編排的變化,面對教材引入的親和力,結合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及將近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感覺本套教材有利於開展探究性活動,給學生更大的主動性,同時對於剛上高一新生來說,不會感到對教材很陌生的感覺,同時,也由於教材的“新”,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以下是幾點個人看法,與同仁們探討:

  一、轉變教學觀念

  以前我們經常講:“要給學生一點水,教師需要一桶水”,現在要反過來講:“要用教師的一點水,引出學生的一桶水。”畢竟現在教材要求學生參與意識強,要求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教材中很多定理,都是從學生的探究活動中,通過思考,通過動手而直接得到的。新教材為了更加有利於探究性學習,因而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而造成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麼程度,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於無高三教學經驗的教師那可是“水過地皮溼”,因為對舊教材沒有先入為主的原因,使得他們基本上就不補充,也沒什麼可補充的。因而教得快,但會造成容量不夠,無東西可教,而對於有高三經驗的教師,因為前面知識的積累,經常會憑藉自己的已有的高考複習經驗進行補充,這就會造成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夠按時完成任務等問題,面對諸多問題,我個人認為兩種處理方法都 不恰當,應根據實際情況出發,折中處理,先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地補充適當內容。

  二、教學條件難於適應新教材要求

  教材中的很多例項由於非常靠近現實生活,所以很多資料非常大且不規則,計算時常用到計算機,很多事例、很多函式模型須用圖形來表示,這也需要藉助計算機才能實現,很多普通完中的教學裝置都 無法達到要求,這也會給教學上造成一定影響。

  總之,新教材將帶給我們很多挑戰,也給我們全體同仁一個鍛鍊的平臺,需要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面對課改現實,面對教材的整體編排的變化,面對教材引入的親和力,結合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及一年的教學實踐,感覺本套教材有利於開展探究性活動,給學生更大的主動性,同時,也由於教材的“新”,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以下是幾點個人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

  以前我們經常講:“要給學生一點水,教師需要一桶水”,現在要反過來講:“要用教師的一點水,引出學生的一桶水。”畢竟現在教材要求學生參與意識強,要求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教材中很多定理,都是從學生的探究活動中,通過思考,通過動手而直接得到的。新教材為了更加有利於探究性學習,因而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而造成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麼程度,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於無高三教學經驗的教師那可是“水過地皮溼”,因為對舊教材沒有先入為主的原因,使得他們基本上就不補充,也沒什麼可補充的。因而教得快,但會造成容量不夠,無東西可教,而對於有高三經驗的教師,因為前面知識的積累,經常會憑藉自己的已有的高考複習經驗進行補充,這就會造成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夠按時完成任務等問題,面對諸多問題,我個人認為兩種處理方法都 不恰當,應根據實際情況出發,折中處理,先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地補充適當內容。

  二、教學條件難於適應新教材要求。

  教材中的很多例項由於非常靠近現實生活,所以很多資料非常大且不規則,計算時常用到計算機,很多事例、很多函式模型須用圖形來表示,這也需要藉助計算機才能實現,很多普通完中的教學裝置都無法達到要求,這也會給教學上造成一定影響。

  三、如何處理背景知識、應用材料等課堂延伸材料和課內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內容豐富了!除了原來單調的數學知識,公式符號,在例題中儘可能貼近生活,重要的定理不僅有清晰簡明的推導,更有背景知識的引入,應用知識的拓展,還有數學歷史的介紹,更全面地讓學生體驗數學感受數學。記得剛開學,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說數學是科學女皇頭頂上璀璨的皇冠。”我以我個人的理解給他這樣的解釋:“因為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數學這門學科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和其他學科的聯絡應用都非常緊密,許多學科重要的定理和發展都一定程度上依賴於數學嚴謹的推導證明。”而這些,在原來的教材教學中體現的並不明顯,學生無法充分了解。而在新教材中,做了很大的努力來實現這一點,例如模組一P32的例題二中,就要求學生利用函式的單調性去證明物理學中的玻意耳定律,還比如P41把函式影象和資訊科技應用結合到一起,還以實習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去體驗數學,感受數學。

  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實現這些要求無疑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是就數學講數學,一點擴充都做不到。對數學和相關學科的聯絡,對資訊科技的使用,對數學史的瞭解都應當進一步的提高對自身的要求 但是具體實施中,我也發現這樣的問題,有時很需要把握一個“度”。過多地注重這些內容,課堂上表面很熱鬧,教學目標確缺失了。當然背景,應用,過程和歷史如何與數學知識有機的結合是很困難的,其實講背景,講應用等是為講數學知識服務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更有興趣的學習數學知識。

  四、新課程會不會有新高考?

  新課改對教師對學生無疑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一一完成這些要求確實不容易,實現新課程的理念,使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都得到相應的提高靠的決不是幾堂公開課,幾次做秀的研究性學習。但要在日常教學中始終滲透新課改精神,教師很難做到,因為有高考這根指揮棒的作用。 新教材相對就教材而言,缺少了很多基礎訓練,使得部分學生思維雖然開闊了,但運算能力差了很多,在課堂上還需對新教材的內容進行補充。很多同事都認為新課程固然好,但學生的考試成績大不如從前好了,缺乏必要的重複練習,因為時間不夠,大部分的教師都感覺一直是在趕進度。有些老師基本上還是按照老教材在教學,新教材也用老教材也用,練習還是要跟上,因為考試成績最能說明問題。應該說只要高考的壓力存在一天,教師和學生就一天無法擺正心態,真正徹底全面地實施新課程。這其實還是回到“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問題。應試教育的核心是怎樣在考試中得高分,並以此作為其它的先決條件。素質教育並不排斥高分。如果說素質全面的,健康發展的,分數就一定低,這也是不符合邏輯的。相反,素質全面地,健康發展的,分數也一定高。當然是不是應當高到應試教育那種程度,倒不一定。應試教育的關鍵誤區是把“如何應付考試”當成了教育的核心,把考試成績當作衡量人的唯一標準,在這個指揮棒的驅使下,人們無法重視素質的全面,健康的發展,使得孩子的許多素質被扭曲了。看得到這場新課改有意識地在這方面做出努力,但迷茫的老師和學生還是在翹首以盼第一場新課改下的高考。

  五、多媒體的使用。

  新課程主張多媒體教學。在教材中很容易發現新課改對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上的應用,並在配備的光碟中提供了相當數量的課件,有利於學生更全面的吸收知識,提高課堂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但我還是認為,多媒體知識教學的輔助手段,選不選用多媒體要看教學內容。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有些直觀的內容用多媒體還是不錯的,但有的內容諸如讓學生思考體會的問題不是很適合多媒體教學的。在模組一的教學中我很少用到多媒體教學,而在模組二的教學,第一章的內容我全部採用多媒體教學,因為空間幾何體這部分的教學採用資訊科技可以很好的展示空間幾何體的性質,讓學生更直觀深刻的學習掌握。而且現在對多媒體教學存在一個誤區,每次空開課或者競賽課的時候,總是讓教師做課件等,認為多媒體教學才是好的教學方式,我覺得也是對新課程的理解存在偏差。

  總之,新教材將帶給我們很多挑戰,也給我們全體同仁一個鍛鍊的平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體驗;激發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創新。在新課標下,數學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有待我們不斷去探索,去創新,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三***

  今年實行新課改,教材的整體結構編排、欄目設定等均有較大的變化,有利於開展探究性學習方式、給學生更大的主動性,同時也由於教材的“新”,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以下是幾點個人看法,與同仁們探討。

  一、 教學中“度”難以把握

  新教材為了更加有利於探究性學習,因而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教材中以實驗為基礎,通過探究從而得出結論,因而造成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麼程度,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的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於無高三教學經驗的教師那可是“水過地皮溼”,因為對舊教材沒有先入為主的原因,使得他們基本上就不補充,也沒什麼可補充的,因而教得輕鬆,進度也快,但會造成容量不夠,無東西可教;而對於有高三教學經驗的教師,因有前面知識的積累,經驗常會憑藉自己的已有的高考複習經驗大量進行補充,這將會成課堂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應折中處理,對於高一年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必修1、2的學習,修完4學分,能夠順利通過會考,圓滿畢業,而對於知識難度要求,可在文理分科後再根據考綱要求進行拓展、深化。

  一、 教學條件難於達到新教材的要求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教學中處於重要地位,而新課改推行探究式學習,實驗在整個教學中的地位尤為突出,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是基礎,如果實驗條件不具備,那麼探究就成為無本之木,整個教學就難以順利開展。比如教材中設定了很多探究實驗,而這些大都是分組實驗,對於如此高要求的實驗條件,對於一所重點完中都覺得難以實現,更何況是農村普通完中呢?比如教材中設定了很多探究實驗,而這些大都是分組實驗,根本難以達到此種要求。

  二、 知識銜接不好,一些知識點出現比較突兀

  在新教材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教著教著就會突然冒出新概念或新知識點,而這是學生前面所未曾學過的。因而教師不得不大費周折對此進行解釋說明,比如說物質的分類中出現了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判斷,而這兩個概念直到物質的分散系中才會學習。另外,對於一些知識的說明講解經常讓人感覺是欲言又止。

  總之,新教材將帶給我們全新的感覺和挑戰,需要老師們共同探討,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