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點內容考查

  所謂“古今異義”是指文言詞語古義與今義有差別,甚至詞義相差很遠。這種詞義的差異,是由詞義發展變化造成的。古今詞義的變化有下列幾種情況:

  1.詞義縮小。

  例如:

  ③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④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三章***

  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僅指老婆。例④中“親戚”,兼指同姓家族、異性親屬;今專指族外親屬。二者詞義都縮小了。

  2.詞義擴大。

  例如:

  ①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渡荊門送別》***

  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愚公移山》***

  “江”、“河”在古文中專指長江、黃河;現泛指一般河流,比過去詞義擴大了。

  3.詞義轉移。

  例如:

  ⑤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說》***

  ⑥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岳陽樓記》***

  例⑤中“涕”,指眼淚;今指鼻涕。例⑥中“去”,指離開;現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離開某地。它們屬詞義轉移。

  4.感情色彩發生了變化。

  例如: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⑧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劌論戰》***

  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是一個表示謙虛的中性詞語;今天指品質惡劣,變成貶義詞了。例⑧中“犧牲”,古代指祭神的豬、牛、羊等祭品,屬中性詞;現常指為正義的事業而獻身,變成了褒義詞。

  以上幾種情況,很容易望文生義,歪曲文意。因此,我們學習古文時,要認真閱讀註釋,比較每個詞的古今差異,對照上述詞義變化規律,深入理解,分類整理,牢固記憶。

  附: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異義詞

  1.中間古義:中間夾雜

  今義:兩種事物之間的位置

  2.稍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3.布衣古義:平民今義:布做的衣服

  4.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業的總稱

  5.妻子古義:妻子和孩子今義:妻子

  6.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無路的境地

  7.無論古義:不用說

  今義: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的連詞

  8.不足古義:不值得今義:不滿***指數目***

  9.親戚古義:兼指同姓家族、異性親屬

  今義:專指族外親屬

  10.犧牲古義:古代指祭神的豬、牛、羊等祭品

  今義:常指為正義的事業而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