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健康知識調查問卷調查報告

  小學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健康知識調查問卷調查報告,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班級 性別 姓名

  1、你上學讀書是為了*** ***

  A、沒有知識不能生存 B、替老師學習 C、替父母學習

  D、讀書後 賺大錢 F、同學間好玩

  2、課堂上老師提問*** ***

  A、馬上回答 B、想一會再回答 C、等別人答 D、老師抽問才答,一般不回答

  3、老師佈置的作業*** ***

  A、認真完成 B、完成一些 C、不完成 D、邊做邊玩

  4、期末考試時*** ***

  A、心情緊張 B、有點緊張 C、無所謂 D、有信心,不緊張

  5、爸爸媽媽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

  A、是 B、不是

  6、和同學在一起,你感到*** ***

  A、快樂 B、 一般 C、不合群 D、孤獨 E、自卑

  7、見了認識的長輩*** ***

  A、主動熱情招呼 B、不好意思 C、躲起來

  8、家裡來了陌生客人:*** ***

  A、喜歡 B、主動招呼 C、不理睬 D、怯生

  9、你心中的祕密最想告訴*** ***

  A、老師 B、 家長 C、 好朋友 D、誰也不說

  10、當別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時*** ***

  A、原諒 B、要求對方道歉 C、 罵對方 D、 反踩他一腳

  11、對小動物,你*** ***

  A、喜歡 B、不傷害 C、捉弄 D、喜歡弄死

  12、對學校的紀律和常規要求*** ***

  A、自覺遵守 B、老師來就遵守 C、有時違犯 D、 經常違犯

  13、你是這樣想的或這樣做的請打√,否則打×。

  A、校園有紙屑,不是我丟的,我才不撿。*** ***

  B、在操場上體育課,教室燈亮著,不關我的事。*** ***

  C、自來水沒關,又不是我交錢,不管它。*** ***

  14、你到學校的心情是*** ***

  A、愉快 B、一般 C、有時煩 D、不愉快

  調查情況分析:

  1、按照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為了瞭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在對本班學生的調查中,我分別從小學生“對別人有困難的態度”、“對待學習成績的態度”、“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幾個個方面進行調查,並發現:

  1***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智慧發育正常。一個小學生,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有一定的求知慾和興趣愛好,一般說其心理就是健康的。如:

  1 、你上學是為了******

  25位學生選擇了A 沒有知識不能生存,18位學生選擇了D 讀書後賺大錢,2 位學生選擇了F 同學間好玩。

  3 、老師佈置的作業******

  40位學生選擇了A 認真完成, 1位學生選擇了B 完成一些,4 位學生選擇了

  D 邊做邊玩。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問題出在少數一些學生身上,而且,這些學生大多是成績較差的學生。由此可見,在這一方面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佔1—27%。

  2***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二個標準是同家庭成員、教師同學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誠懇、謙虛、公正和寬厚的態度對人。如:

  7、見了認識的長輩******

  38位學生選擇了A 主動熱情招呼,7位學生選擇了B 不好意思。

  8、家裡來了陌生客人******

  12位學生選擇了A 喜歡,26位學生選擇了B 主動招呼,2 位學生選擇了C 不理睬,5位學生選擇了D 怯生。

  從我的調查情況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有41人佔91%,能以誠懇、謙虛、公正、寬厚待人的有38人佔85%,在這一方面,有1—15%的 小學生有心理障礙。

  3***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還表現在正確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努力發展身心潛能。不做無謂的怨尤,不易受消極性暗示的誘惑。在調查中,我瞭解到有95%的學生在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5%的學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4***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思想應該有條理,行為前後統一,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上有一定的毅力。如:

  2 、課堂上老師提問******

  7 位學生選擇了A 馬上回答,33位學生選擇了B 想一會兒再回答,3 位學生選擇了C 等別人答,2 位學生選擇了D 老師抽答才答,一般不回答。 這方面心理健康的有89%,有心理障礙的有1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圍繞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項標準所展開的調查,各項指標均有1-5%的比例屬於有可能有心理障礙的範疇,儘管其中的各個專案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現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2、心理問題的原因: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小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小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小學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小學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小學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學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小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小學生;同時,一些小學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小學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

  調查中,在我和小學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小學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小學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小學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小學生的心理障礙。

  3***、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小學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學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小學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關愛每一個孩子,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我們的教育理念。

  篇2

  調查目標:通過調查學校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瞭解學校學生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學校健康教育現狀。

  調查時間:20XX年9月16日

  調查方式:採用統一設計的調查問卷。

  一、 物件與方法

  1、調查物件:

  抽取實驗中學七、八、九年級36個班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採取調查問卷的方法進行,發放試卷後,學生自主做答。用統計出的資料資料進行分類整理並分析。本次調查問卷共1080份,有效回收1073份,回收率99%。

  3、資料處理:

  全部資料採用EXCEL進行分析和統計。

  二、 調查結果由於分析

  1、 統計表

  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統計表。

  學校:實驗中學 填表人:焦翠利 20XX年9月16日

  2、 調查結果集分析

  針對調查取得的數字分析,包括如下內容: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80份,有效問卷1073份,所調查人群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93%,形成率為90%。調查群體共回答健康知識知曉率題目10730題,答對9979題。調查群體共回答健康知識形成率題目10730題,答對9657題。在學生健康知識方面:流行性感冒的途徑傳播、飯後不益=宜馬上進行劇烈活動的原因、接種卡介苗能預防什麼疾病的健康知識薄弱。在學生健康行為形成的調查發現:每人每天食鹽的控制量、刷牙的正確方法及次數、在街上買了水果後,你會怎麼吃這些問題中出錯的較多。導致這些健康知識、行為薄弱的原因,這些群體的基本特徵是年齡偏小,對生活常識不留心。健康知識獲取途徑主要來自家庭、及母親的教育,所以不全面。

  結論

  1、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與被調查者年級、年齡的關係是:年級越高、年齡越大,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就越高。

  2、被調查群體所代表的人群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均以達標。

  篇3

  一、調查目的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群體的健康與否,預示著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小學生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小學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2013年10月5日——11月15日,我對我校店子二小四——六年級學生進行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對了解我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把握其心理動態,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的教育對策提供了有益幫助。

  二、物件和方法

  ***一***物件:xx小學四——六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基本情況見表:

  調查物件問卷發收情況一覽表:

  問卷人數 回收問卷 回收率有效卷

  四年級 30 30 100%

  五年級 30 30 100%

  六年級 30 30 100%

  總數 90 90 100%

  ***二***材料與方法

  調查問卷是分別從小學生的人際關係、挫折適應、青春期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及性格等六個方面設計的問卷,共21個小題,均為簡單易行的單項選擇題,由學生按問卷各題的要求,根據自己的情況逐一實情回答。

  ***三***統計:

  以年級為單位,按實際答題人數統計各題各專案人數,以實際答卷總數作基數計算百分比。

  三、調查分析

  從調查情況看,學習上存在問題的 集中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馬虎、自主性、厭學情緒等。根據統計,這一類學生達到41人***當然,這其中有交叉現象,下同***,佔49%。其次所佔比例較大的是社交障礙。在調查過程中,這類學生有2人,佔2.2%。主要反映在不會和同學、老師,家長溝通,不愛主動與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為主。缺乏自信也是現在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類人群有5人,佔5.5%,主要表現在膽子小,聲音小,不敢說話,不敢發言,不敢與老師溝通。排在後面的是個性問題15人,考試焦慮15人,挫折適應問題7人,青春期教育問題8人,情緒問題12人,感覺無助的有2人,情感缺失和適應障礙各1人。總體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問題的佔全校的2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我校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儘管其中的各個專案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 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四、成因分析

  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小學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

  社會原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資訊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一些改革中產生的負面現象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小學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自我中心論,讀書無用論,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適宜兒童的影、視、報刊、電子遊戲及網咖,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象,有的學生就產生了巴結權勢,投機鑽營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兒童醜惡不分,是非不明,冷漠無情,思想複雜,缺乏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準則。

  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裡,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五、解決措施

  學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個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功能,改革教育方法,開闢多種溝通渠道,讓學生有傾訴的機會和場所,改變學生所有煩惱自己扛的局面,營造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與兄弟學校之間的聯絡,經常交流經驗,探討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問題,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聯誼,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訴,學會交流,取得共同的進步。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很多家長的忙碌使他們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甚至從來都不過問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情況。因此父母要經常看一些有關家庭教育書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跟孩子講講話,談談天,靜心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探討分析遇到的困難,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幫助。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升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的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

  學校層面,學校應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機構設定,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體系。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根據小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各學科教學之中,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入課堂。同時建立和完善專用心理諮詢室的配置,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擺在學生良好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諮詢指導,矯正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帶著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