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儉示康文言文閱讀答案與閱讀原文

  《訓儉示康》這是一篇訓誡文,是司馬光寫給兒子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訓儉示康》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閱讀。

 

  《訓儉示康》閱讀原文

  訓儉示康①

  司馬光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慄、棗、柿之類;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孫②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③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⑤,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

  ***選自《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有刪節***

  【註釋】

  ①康:指司馬康,司馬光的兒子。②御孫: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③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時期宋國的大夫,孔子的遠祖。饘,稠粥。粥,稀粥。④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季孫行父。三君,指魯文公、魯宣公、魯襄公。⑤服行:實行。

  《訓儉示康》閱讀題目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吾不以為病病:疾病

  B.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非:不對

  C.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豐: 豐收

  D.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達:顯達

  小題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現作者“以儉素為美”的一組是*** ***3分

  ①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    ②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

  ③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④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⑤夫儉則寡慾           ⑥聊舉數人以訓汝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文中第一段多處引用孔子的話語,又把“古人”與“今人”對“儉” 的不同態度作對比,目的都是為了能更明確地提出論點。

  B.文中敘舉“先公”宴客從儉之事,是以長輩的身分,從家風的角度進行正面教誨,娓娓而談中尤顯親切,讓人更易接受其主張。

  C.文章最後一段舉正考父、季文子的例子是從正面說明“以儉立名”,舉石崇、寇萊公的例子則是為了從反面說明“不儉”必“自敗”。

  D.從這篇深入淺出的家訓中,我們可以看出:司馬光已敏銳地洞察到,一個人對待物質生活的態度,將會影響到他事業的成功或失敗。

  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3分***

  譯文:

  ***2*** 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3分***

  譯文:

  《訓儉示康》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D

  小題3:A

  小題4:、***1*** 古人把節儉當作美德,現在的人卻因為節儉而相互譏諷議論。*** “以……為”、“乃”、 “詬病”各1分。***

  ***2*** 你不只是自身應當實行,***還應當用來教誨你的子孫,使他們瞭解前輩的風氣習慣。*** “徒”、“身”、“訓”各1分***


訓儉示康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