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與摹仿閱讀答案

  創造不能無摹仿,但是隻有摹仿也不能算是創造。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創造與摹仿》閱讀材料

  ①學一門藝術要用什麼方法呢?起初都要摹仿。“摹仿”和“學習”本來不是兩件事。姑且拿寫字做例來說。小兒學寫字,最初是描紅,其次是寫印本,再其次是臨帖。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寫的字做榜樣,逐漸養成手腕筋肉的習慣。但是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學寫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書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筆,如何運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貫注在手腕上。他的筋肉習慣已養成了,在實地觀察他的筋肉如何動作時,我可以討一點訣竅來,免得自己去暗中摸索,尤其重要的是免得自己養成不良的筋肉習慣。

  ②推廣一點說,一切藝術上的摹仿都可以作如是觀。詩文上也並不是例外。朱晦庵曾經說過:“韓昌黎、蘇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從古人聲響學。”所以從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朗誦。朗誦既久,則古人之聲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跡,“拂拂然若與我之喉舌相習”,到我自己下筆時,喉舌也自然順這個痕跡而活動,所謂“必有句調奔赴腕下”。要看自己的詩文的氣是否順暢,也要吟哦才行,因為吟哦時喉舌間所習得的習慣動作就可以再現出來。

  ③古今大藝術家在少年時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摹仿。米開朗琪羅費過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臘羅馬的雕刻,莎士比亞也費過半生的功夫摹仿和改作前人的劇本,這是最顯著的例。中國詩人中最不像用過功夫的莫過於李太白,但是他的集中摹擬古人的作品極多,只略看看他的詩題就可以見出。杜工部說過:“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他自己也說過:“解道長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他對於過去詩人的關係可以想見了。

  ④藝術家從摹仿入手,正如小兒學語言,打網球者學姿勢,跳舞者學步法一樣,並沒有什麼玄妙,也並沒有什麼荒唐。不過這步功夫只是創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功夫和做到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造。我們在前面說過,創造是舊經驗的新綜合。舊經驗大半得諸摹仿,新綜合則必自出心裁。

  ⑤像格律一樣,摹仿也有流弊,但是這也不是摹仿本身的罪過。從前學者有人提倡摹仿,也有人唾罵摹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實並不衝突。顧亭林的《日知錄》裡有一條說:

  詩文之所以代變,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襲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語。今且千數百年矣,而猶取古人之陳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為詩可乎?故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

  ⑥這是一段極有意味的話,但是他的結論是突如其來的。“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一句和上文所舉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見到摹仿古人不足以為詩,一方面又見到不似古人則失其所以為詩。這不是一個矛盾麼?這其實並不是矛盾。詩和其他藝術一樣,須從摹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但是它須歸於創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則失其所以為我。創造不能無摹仿,但是隻有摹仿也不能算是創造。

  ⑦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創作;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即創作亦難盡善盡美。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於摹仿。匠人雖比詩人身分低,但亦絕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這一點。

  選自《美學》有刪節

  《創造與摹仿》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作者認為學寫字,實地觀察書家的筋肉如何動作,比借旁人所寫的字做榜樣逐漸養成手腕筋肉的習慣更重要。

  B.從前古文家教人作文最重視朗誦的根本原因是,只要有足夠的朗誦功底,在寫作時就“必有句調奔赴腕下”。

  C.古今大藝術家在少年時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在摹仿,米開朗琪羅、莎士比亞都如此,中國詩人杜甫也不例外。

  D.中國詩人李白集中摹擬古人的作品極多,只從他的詩題就可以見出,所以他在中國詩人中最不像用過功夫的。

  E.藝術家從摹仿入手,但如果要談創造,就不能只做到這一步就停止,因為創造是舊經驗的新綜合,新綜合則必自出心裁。

  小題2:關於作者“筋肉說”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學習書法藝術,最初的描紅、寫印本、臨帖,都是為了逐漸養成手腕筋肉的習慣。

  B.學習的過程,就是養成正確筋肉習慣的過程,具有不良筋肉習慣的人永遠成不了藝術家。

  C.朗誦能讓古人之聲在我們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跡,待到我們寫作時,喉舌也自然順這個痕跡而活動。

  D.朗誦時,喉舌間所習得的習慣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檢查作品的文氣是否順暢。

  小題3:根據文意,理解“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的含意。***4分***

  小題4:郭敬明執導處女作電影《小時代》票房高漲,但劇情被網友吐槽。電影《小時代》講述了四個女人在上海的生活,寫她們對愛情的渴望和對名牌的追求。這與美劇《慾望都市》框架很像。另外,也有網友發現劇中場景和另一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許多場景相似。請問,你怎樣看待電影《小時代》中存在的這種現象?試運用文章的觀點作簡要分析。***4分***

  《創造與摹仿》閱讀答案

  小題1:AE

  小題2:B

  小題3:①“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這句的意思是如果不摹仿古代詩歌就不會明白作詩的道理。它說明詩和其他藝術一樣,須從摹仿入手,這就是不能不似古人。②“似則失其所以為我”,這句的意思是如果僅止步於摹仿就會失去詩歌獨抒性靈的本質。它說明一切藝術都須歸於創造,要表現出自我的本性。③這兩句深刻揭示了摹仿與創造的辨證關係,創造不能無摹仿,但是隻有摹仿也不能算是創造。

  小題4:示例一:存在這種現象無可厚非。①創造不能無摹仿。藝術家往往從摹仿入手,摹仿是創造的基礎。②米開朗琪羅用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臘羅馬的雕刻,莎士比亞也用半生的功夫摹仿和改作前人的劇本。③郭敬明執導的電影《小時代》是他的處女作,他也是一位年輕導演,即使網友“吐槽”屬實,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可以理解。並且高漲的票房也說明了問題。

  示例二:對這種現象應該批判。①摹仿不能算是創造。藝術家如果只會摹仿,就不能有創作。②如果中國大詩人李太白只會集中摹擬古人的作品,就不會有“詩仙”之譽了。③郭敬明執導的電影《小時代》摹仿美劇《慾望都市》的框架,抄襲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的許多場景,郭敬明最多隻能算是一個“匠人”,而《小時代》也不能算是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