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行舟閱讀練習及答案

  《水口行舟》是南宋詩人朱熹創作七言絕句。詩中描寫了滿山綠樹風光美好的自然景色。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水口行舟》閱讀材料

  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滿江風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篷看, 依舊青山綠樹多。

  [注①]慶元三年,學禁嚴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偽學黨”。朱熹從閩北乘船南下古田,抵達水口,感時而作。

  《水口行舟》閱讀題題目

  8、本詩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感受,詩人情感變化,富有層次。請結合具體詞語簡析。***5分***

  9、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含著一定的人事哲理,請簡述。***6分***

  10、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請細加品味,說一說你的看法。***4分******4分***

  《水口行舟》閱讀題答案

  8、“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 “試卷”刻劃詩人既抱希望而又疑慮不安的心態。“依舊”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

  9、示例1: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水是永恆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制。

  示例2:人生道路不會總一帆風順,只有逆流而上,搏擊風雨,才能達到青山綠水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樂趣。

  10、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觸景生情”******寫“借物抒懷”“託物言志”均不給分***;對比***或“對照”、“呼應”******2分。每一點各1分。***

  《水口行舟》詩歌鑑賞

  宋代理學家的詩,往往純粹說理,陳腐可厭,用語則俚俗不堪,常被後世攻訐。朱熹的詩,雖然也講理,但經常能寄情於景,寓理於趣,清巧綿密,令人喜愛。這首小詩,寫乘舟在江中航行時的所見所思,直書感受,富有生活理趣。

  這首詩重點在表現清晨醒來時的瞬間感想。起筆從未睡前寫起。詩人乘著一隻小船,航行在江中,晚上,下起了雨,他仍然披著蓑衣,站在船頭,觀望著夜景。船兒頂風冒雨前進著,天黑,什麼也見不著了,他回到船艙睡,傾聽著外面的風浪聲,浮想聯翩。前兩句雖是直寫經過,但頗多轉折。“雨一蓑”,很鮮明地描繪出船在雨中行走時詩人的形態,大有唐張志和“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及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定***》***的瀟灑,反映出詩人隨境而安,襟懷大度。同時,詩人晚上冒雨眺望,表現出對山水的迷戀,白天的景色之美也就不言而喻了。次句寫滿江風浪,換個角度,改用揣測語氣。又以“夜如何”之“夜”與上“昨夜”之“夜”有意相重,可見詩人這時已不在船頭,已經進艙睡覺。他在艙中,耳聽風浪之聲,因而發出這樣的疑問;通過這一問,又點出入睡後風浪又加大了許多。三、四句說自己清晨醒來,趕快捲起篷窗往外看,見到兩岸景色原來和昨天一樣,依然滿目是青山綠樹。這兩句承“夜如何”而來,看似不接,實際上接得很巧。“夜如何”包蘊著很廣泛的意思,其中最主要的是想知道這一夜的大風大雨,是否使昨天所見的秀麗景色改變了呢?所以詩接寫醒來就忙忙地卷篷要看個究竟。這樣一蓄勢,答案出來後,我們更能體會到他見到青山無恙,綠樹常青後的欣喜。這一心情,從“依舊”二字強烈地表現了出來。同時,“青山綠樹多”又遙呼首句他冒雨賞春的迷戀之感。

  詩寫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常年旅行在外的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所以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從詩人對風雨的坦然及對青山綠樹經歷風雨而依舊的讚歎,我們還可以尋繹出詩人所發揮的哲理:禁得起風吹雨打的人處變不驚,禁得起考驗的人精神不磨,勇氣常存,就如眼前的青山綠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