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店初嘗竹葉酒勸農曾入杏花村閱讀答案

  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時代便多好文字,在宋代酒文化甚至被上升到學術高度。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野店初嘗竹葉酒勸農曾入杏花村》閱讀材料

  有史以來,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時代便多好文字,與酒有關的文字自然也多。宋人眾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寫的《北山酒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關於釀酒工藝的專著,從釀酒專業的角度看,這部書便是最早的教科書了。《北山酒經》全面總結了歷代的釀酒理論,論述了制曲和釀酒技術,並收錄十餘種酒麴的配方及製法,在我國古代釀酒史上,堪稱最具專業水準,也最具實踐指導價值的,釀酒人一向奉其為經典。汾酒博物館藏有一幅宋代釀酒工藝圖,便是根據《北山酒經》所記繪製的,這幅圖完整再現了宋人的制酒工序,與前代相比,改進最大的地方是煮酒環節。正是掌握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數才得以明顯提高,中國白酒才從此進入高度酒時代。

  如果說《北山酒經》是一部實用教科書,《酒譜》則是一部酒文化大全。《酒譜》由宋人竇革編著完成,全書對北宋之前的酒文化進行了詳盡彙集,資料翔實,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酒譜》認為,在當時所有可流通的酒中,惟有杏花村釀造的幹酢酒被大家公認為上品,可見杏花村在酒業中的霸主地位。

  酒文化在宋代被上升到學術高度。歐陽修自稱“醉翁”,他任滁州太守時作的《醉翁亭記》,堪稱酒文中最出類拔萃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千古流傳,說的是酒事,更是人事。

  尤其多才多藝的蘇軾還會釀酒。蘇軾是一個酒量很小的人,被貶湖州時,朋友賈耘老送蘇軾一瓶好酒,蘇軾獨飲一杯便“醺然徑醉”。不過,蘇軾酒量雖小,酒性卻豪放,貶謫期間,常“我雖不解飲,把盞歡意足”;“東堂醉臥呼不起,啼鳥落花春寂寂”;“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蘇軾除了喝酒喝到半夜三更外,還經常跑到田間河邊向農夫漁夫請教釀酒的事,還親自試造過蜜柑酒、鬆酒、桂酒等等。喝酒有心得,釀酒也有心得,蘇軾便寫了一篇《酒經》,寥寥數百字,從制餅曲到釀酒,無不備述,內容竟與今天南方的釀酒方法極相似。

  關於醉酒,古人也是有說法的,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對酒作用於人體的解釋,《酒譜》稱:“凡酒氣獨勝而氣劣,脾不能化,則發於四肢而為熱,厥甚則為酒醉。”另一種認識則是從病理入手的:“酒味辛甘,溫釀米麥之精華而成之者也,至精純陽,故能經絡路而入輳理。酒飲***,未嘗賞停留,遍循百脈,是以醉後氣息必粗,瘢痕必赤。能飲者多至鬥石而不辭,使者停留胃中,胃之量豈能容受如許哉?”這些解釋顯然是理智型的。還有一種解釋則是直覺型的,更注重對醉酒體驗的描述。蘇東坡是智者,似乎介於上述兩種情況之間,此狀態高妙,如此才能“把酒問青天”了。蘇東坡在《水調歌頭》一詞題跋中稱自己是在“大醉”中“作此篇”的,此大醉顯然是有所保留的。李時珍也深知酒醉之妙,他說:“美酒飲教微醉後,此得飲酒之妙。所謂醉中趣。”醉到有趣,自是境界,此時方有才思敏捷、才華橫溢的事做出來,如果爛醉如泥,即使才華萬丈,怕也是死狗扶不到牆上了。

  清朝大臣翁同酥曾手書一副對聯:“野店初嘗竹葉酒,勸農曾入杏花村。”前一句出自蘇東坡《岐亭道上見梅花戲贈季常》,後一句取自蘇東坡《豐縣朱陳村嫁娶圖》。蘇東坡一生與山西似無交集,卻為杏花村造出如此美句,可見杏花村影響之遠。

  ***節選自“網易新聞網”,有刪改***

  《野店初嘗竹葉酒勸農曾入杏花村》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肱撰寫的《北山酒經》是我國最早的教科書,其內容是講釀酒工藝的,有很高的專業水準,釀酒人一向奉其為經典。

  B.汾酒博物館所藏的一幅宋代釀酒工藝圖,完整再現了宋人的制酒工序,這幅圖便是根據《北山酒經》繪製而成。

  C.相對於實用的《北山酒經》而言,《酒譜》在酒文化方面的史料價值更加突出,全書關於北宋之前的酒文化的資料翔實。

  D.宋代以前,中國白酒都還是低度酒,因為宋代改變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數才得以大幅提高,中國白酒才從此進入高度酒時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見他是借飲酒乃至醉酒來表達內心的“山水之樂”。

  B.蘇軾釀酒也有心得,其一篇文字不多的《酒經》,對釀酒的各個環節,記述都很詳盡,對今天南方的釀酒方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C.李時珍強調微醉方得酒醉之妙。醉到有趣,自是境界,這種微醉的程度有助於展示飲酒者敏捷的才思、過人的才華。

  D.從有關釀酒的典籍和蘇軾相關詩文的記述來看,杏花村在當時的酒業是非常出名的,影響深遠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酒文化涵蓋很廣,不僅指關於酒的釀製的工藝,也指與酒相關的文藝作品;甚至關於醉酒的種種說法也屬於酒文化。

  B.對醉酒的解釋,理智型從酒作用於人體以及病理的角度指出了飲酒對脾胃等臟器的損傷作用,這和現代醫學觀點不謀而合。

  C.對醉酒的解釋,直覺型更注重對醉酒體驗的描述,比如:陳後主《獨酌謠》所云“……三酌意不暢,……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宵”就是如此。

  D.好酒的時代便多好文字,酒量很小的蘇軾偏偏“把盞歡意足”,且常飲常醉,醉後詩興盎然,成就了不少詩詞篇章。

  《野店初嘗竹葉酒勸農曾入杏花村》閱讀答案

  1.A“我國最早的教科書”錯。

  2.B“對今天南方的釀酒方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於文無據。

  3.B“飲酒對脾胃等臟器的損傷作用”錯,應是“醉酒對脾胃等臟器的損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