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裡的中國人文閱讀答案
中國音樂裡音色表現的一個內涵即是“音即一切”的音色觀。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音色裡的中國人文》閱讀材料
中國音樂裡音色表現的一個內涵即是“音即一切”的音色觀。音色的表達是在音色裡就完成的,不需要假借任何外在的旋律、曲式、結構的發展。音色裡的實音、虛音、合音,就有層次。如《思春》,由一個音的五種音色變化就可以帶出心有慼慼,但欲言又止,最後終於傾吐出來的心情變化。一個“音”在這裡事實上就具足了一切。
就中國音樂“音即一切”的音色特質,我們做幾點介紹。任何音樂系統都有它喜歡的音色。中國音色雖然比較多元,但還是有它基礎音色的存在。這基礎音色跟桐木音色有關。中國人在音樂上比較不講究共鳴,它要的是材質本身的音色。而梧桐軟硬適中,較能傳達出很淳厚中和的感覺,而在這點基礎上再做變化。
中國音樂重視音的本質,以《陽春》為例,它所以有那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就因琵琶“多骨少肉”的音色,這首曲子不能拿到吉他上彈。也許當吉他彈出第二十個音時,它第一個音的共鳴恐怕還在那裡。所以吉他很適合伴奏,而琵琶只能做主體的、獨奏的表現。中國的樂器都有這個特色,它的音色雖然站在梧桐木的基礎上面,但個性很清楚、顆粒很清楚地直接表現出來。所以我們常說中國樂曲的音色是非常個性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再有,音色還常體現一個較音色更基底的角色出來。過去琴人講,散音不動,像地;泛音空靈,像天;按音是人來變化它的,代表人。一個好的樂曲一定要在天地人中間得到協調。所有的古琴曲,一開始不是散音,就是泛音。最後的結束一定是泛音,為什麼,因為散音代表地,泛音代表天,代表音樂來自天地。最後好的音樂,要回歸於天。這裡體現出了中國人特殊的創作觀。
“音即一切”還涉及中國音樂對下指落弦的功力講究。中國音樂,講軟弦對軟弓。最好的民間胡琴家用的樂器,弓拿起來,弓毛是垂在下面的,弓毛可以纏三匝。其好處是可以在瞬間達到最大的張力位差。
我們聽20歲的人唱的《塞上曲》,中年人唱的《塞上曲》,老年人唱的《塞上曲》,這樣一種因音色的變化而產生的情懷對應,必須在具體實踐中才能感受到。樂譜是沒有辦法表現音色的。所以從譜子認知一箇中國作品,可能那個原點就缺了。而這樣一個原點的缺失,就會導致中國音樂裡可能最重要的一塊就從根柢流失了。
***節選自《文匯報》林谷芳《音色裡的中國人文》***
《音色裡的中國人文》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中國音樂裡的音色表達,與旋律、曲式、結構無關。
B.中國的樂器都是梧桐木製成的,是因為中國音樂音色的需要。
C.中國人獨特的創作觀是要體現樂曲在天地人之間的協調。
D.中國樂曲是不能從譜子去認知的,樂譜難以表現中國音色。
小題2:文段中作者列舉了三首中國樂曲,談談作者借這三首樂曲分別說明了中國音樂音色的哪個特點:***對每一首樂曲的說明不超過25個字******6分***
《音色裡的中國人文》閱讀答案
小題1:B
小題2:《思春》:說明一個音的音色變化就可以表現心情變化的過程。***2分***
《陽春》:說明中國樂曲的音色具有個性化、顆粒清楚的特點。***2分***
《塞上曲》:說明在實踐中才能感受音色的變化所產生的情懷對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