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寫作的注意事項

  高考語文作文要注意些什麼呢?高考作文質量的好壞,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高考語文的寫作注意事項分析,歡迎大家參閱學習。

  高考語文作文的注意事項

  卷面:亂塗亂改

  現在是電腦閱卷,字跡模糊、掃描不清就會丟失資訊,老師看得吃力無疑會影響分數。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書寫工整、卷面整潔的作文使人賞心悅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跡潦草、塗改得難以辨認的答卷,無形中就會多扣幾分。高考作文如果接二連三地出現錯別字,就會被認為語文基礎太差,得分也會大打折扣。2008年高考作文對錯別字要求更高,有的省已經規定每錯一字扣一分,應予以特別重視。

  規避:養成好的書寫習慣,不會的字、詞要查字典、詞典。

  審題:若即若離

  雖然近年來高考作文多以“話題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現,題目寬泛,不設審題障礙,但也並不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依然要在所給話題、材料範圍內進行審題寫作,不可拋開話題、另闢蹊徑地“信馬由韁”。否則,就會不著邊際,偏離話題。比如上海2007年高考作文題《必須跨過這道坎》,就應該牢牢抓住“必須”“跨”“坎”等“題眼”進行審題,還要重點關注、開掘出“坎”的引申義、比喻義。

  規避:要加強審題訓練,針對題目“辨字析詞”,盯準“題眼”,尤其對於哲理性命題,涉及辯證關係的,更要深入分析題目的深刻內涵。審題越細、越準、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寬、越深、越廣。

  入題:千呼萬喚

  高考作文因字數、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寫得太多,但有相當多的考生往往出現“入題慢”的弊病,廢話很多,以一當十的內容卻千呼萬喚不出來。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無的內容佔去了很大的篇幅,重點部分無法展開。?

  規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為我所用,在“實戰”中尋找不足,總結經驗。

  扣題:蜻蜓點水

  有的考生寫作文,從頭到尾沒有出現話題、話題的關鍵詞或與話題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題不緊的錯誤,看不出是就所給特定“話題”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寫的文章,這樣得分自然不會理想。

  規避:在行文時牢記“考綱”中對作文扣題一項的具體要求,依照標準去做,回想老師的相關叮囑及傳授的方法。

  立意:平庸病態

  見解獨到、構思新巧、主旨積極的文章無疑是任何人都夢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場上有的學生為了追求所謂的標新立異,甚至寫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學生在《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中這樣寫:“我要把愛因斯坦的大腦移植過來,為自己發財致富……”由於思想格調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規避: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突破定向思維、線性思維,走向逆向思維、發散思維,視角獨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選材:陳舊蒼白

  有的學生作文材料陳舊蒼白,缺乏厚重感。要麼記敘一件事,有骨架沒血肉;要麼議論一個道理,觀點+例子+結論,缺分析少論證;要麼連例子都沒有,翻來覆去,空談漫議,寫到哪兒算哪兒,湊夠字數為原則。

  規避:積累材料。一是在高三這段時間裡繼續收集鮮活的材料,並選記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長期以來的“庫存”分門別類篩選一下,選擇出可供用於寫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綱。

  高考作文十大注意事項

  語言:艱澀難懂

  有的考生喜歡使用縮寫、英文單詞、網路語言,其實這是要冒一定風險的。有的閱卷教師對這類語言很反感,就會對考生有害無利。高考大綱對於作文的要求是語言通順、用詞貼切,文句有表現力。因此,考生應當儘量用優美、有內涵的語言來表情達意,要用最規範、最傳統的語言來寫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網路語言。

  規避:平時寫作時儘量不使用網路語言或少數人才知道意思的語言。

  形式:千篇一律

  考場作文,事關重大,不僅內容要出彩,形式上也應該不拘一格,使內容與形式相得益彰,完美統一,方可獲得高分。但教師在批改作文中卻發現,形式創新的寥寥無幾,多為千篇一律、似曾相識的“老面孔”,這應當引起注意,尤其是寫作能力強的學生,不要因為形式的“不適宜”而失去了本不該丟的分。

  規避:運用題記、後記、演講稿、採訪記錄、日記體、書信體、小標題等新奇的形式來詮釋思想,表達意旨。

  文體:似是而非

  有的學生寫的文章好像屬於“四不像”的文體,因而閱卷老師難以讀懂、把握這樣的文章,判分就有爭議。所以,一般說來,文體還是明朗為好。

  規避:就高考作文而言,最好多使用記敘文***夾敘夾議***、散文***記事、抒情***、議論文三種常見形式,少採用或不用詩歌、戲劇、文言等體裁。

  結篇:虎頭蛇尾

  有的學生由於沒有分配好答題時間,以致在寫作文時所剩時間不夠了,有的考生來不及結尾,結果或用一句話硬斷,或點上一串省略號,或乾脆空在那兒。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被視為未完篇處理。因為閱卷老師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壞,首先是看文章的整體,虎頭蛇尾的文章是要被扣分的。

  規避:考生平時要訓練自己在大約45~60分鐘內能夠寫出一篇完整作文的能力,最後交上的作文無論如何都應該是一篇結構完整的作文。

  高考作文備考方向

  一、貼近學生生活,緊扣時代脈搏

  今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的作文材料,雖然是漫畫,但它所的選材是貼近學生實際的,甚至可以說是直接取材於學生的生活的,因為這些考試分數引發家長和老師的評價賞罰,幾乎是天天都發生在考生身上的,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全國新課標卷Ⅱ的作文也與之類似,要求考生比較語文素養提升三條途徑,闡述看法和理由。這樣的作文題,距離學生的學習實際,近得不能再近了。而2015年的作文材料取材於高考前一個月的新聞事件,鮮活生動,並且是發生在人們身邊的普通小事。雖不是2008年高考作文裡所考到的汶川地震那樣的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都反映了生活中的某種典型,包含了有代表性的衝突,富有時代特點。“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的話永遠不會過時,“時”和“事”,是詩文寫作的原因、目的,也是高考作文命題的立足點。所以我們的備考,要緊密地聯絡生活,要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這樣既抓住了寫作的源頭活水,也把握住了高考要考查的熱點。

  二、學會思考生活,學會分析問題

  近兩年作文考查的內容,是對生活中具體事件的思考與分析,而不是像以往一樣從生活或寓言故事中抽象出的哲理以及道德品質方面的概念。例如,今年的漫畫,就不容易套到某個抽象的概念或哲理上去作文,只能老老實實地寫自己所見到的現象以及對這一現象的思考。2015年的寫一封信,也有這個特點。這就杜絕了學生作文思想感情的假、大、空,逼著學生只能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對於端正文風有著重大作用。今後的作文備考,不應該再放在猜題押題上,而應該紮紮實實地從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入手,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生活,學會分析問題。作文最終考的是思想,是認識,是情感。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深刻的思想,沒有純真的情感,決不會寫出一篇好文章。

  三、提高思維能力,以思維促表達

  近兩年的作文,無論是2015年的寫封信,還是今年的漫畫,所針對的都是具體的事件,而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也杜絕了過去高考作文中的套話、萬能開頭、“新八股”等寫作套路。因為貼標籤式的套作甚至是宿構,無法適應對一個具體複雜事件的分析,考生再背誦範文或精彩段落,堆砌一些華而不實、言不及義、光鮮華麗的辭藻,無法與作文的立意融合。虛張聲勢的排比句、拉大旗作虎皮的名言警句,不便施展。在今年的100分、55分面前,屈原、司馬遷、蘇武、陶淵明、李白、蘇軾等一干經典的萬能的論據,統統失效了。言之無物的浮誇的文風,沒有了市場。而文從字順、言之有物、有條有理、邏輯嚴密的表達,真正成了優秀作文必需的條件。這就啟示我們,今後的作文訓練,應通過提高思維能力,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以思維促表達,才是作文訓練的最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