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謝絳傳閱讀答案

  謝絳是北宋時期文學家、詩人,謝絳以文學知名,被推為"文章魁首"。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宋史謝絳傳》閱讀材料

  謝絳,字希深,其先陽夏人。祖懿文,為杭州鹽官縣令,葬富陽,遂為富陽人。父濤,以文行稱,進士起家,為梓州榷鹽院判官。李順反成都,攻陷州縣,濤嘗畫守禦之計。賊平,以功遷觀察推官,權知華陽縣,累官至太子賓客。

  絳以父任試祕書省校書郎,舉進士中甲科,授太常寺奉禮郎、知汝陰縣。善議論,喜談時事,嘗論四民失業,累數千言。天禧中,上疏謂宋當以土德王天下。時大理寺丞董行父,請用天為統,以金為德。詔兩制議,皆言:“用土德,則當越唐上承於隋;用金德,則當越五代紹唐。而太祖實受終周室,豈可弗遵傳繼之序?”絳、行父議皆黜不用。楊億薦絳文章,召試,擢祕閣校理、同判太常禮院。丁母憂,服除,仁宗即位,遷太常博士。用鄭氏《經》、唐故事議宣祖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請以真宗配之。翰林學士承旨李維以為不可。尋出通判常州。天聖中,天下水旱蝗起,河決滑州。絳上疏,仁宗嘉納之。

  初,詔罷織密花透背,禁人服用,且雲自掖庭始。既而內人賜衣,復取於有司。又後苑作制玳瑁器,索龜筒於市。龜筒,禁物也,民間不得有,而索不已。絳皆論罷之。又言:“號令數變則虧國體,利害偏聽則惑聰明。請者務欲各行,而守者患於不一。請罷內降,凡詔令皆由中書、樞密,然後施行。”因進《聖治箴》五篇。

  使契丹,還,請知鄧州。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陽堰,引湍水溉公田。水來遠而少利不及民濱堰築新土為防俗謂之墩者大小又十數歲數壞輒調民增築。奸人蓄薪茭,以時其急,往往盜決堰墩,百姓苦之。絳按召信臣六門堰故跡,距城三裡,壅水注鉗廬陂,溉田至三萬頃。請復修之,可罷州人歲役,以水與民,未就而卒,年四十六。

  絳以文學知名一時,為人修潔醞藉,所至大興學舍,嘗請諸郡立學。在河南修國子學,教諸生,自遠錠而至者數百人。好施宗族,喜賓客,以故,卒之日,家無餘貲。

  ***選自《宋史·謝絳傳》,有刪節***

  《宋史謝絳傳》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水來遠而少利/不及民/濱堰築新土為防俗/謂之墩者/大小又十數/歲數壞輒調/民增築。

  B.水來遠而少/利不及民/濱堰築新土為防/俗謂之墩者/大小又十數/歲數壞/輒調民增築

  C.水來遠而少/利不及民/濱堰築新土為防/俗謂之墩者/大小又十數/歲數壞輒調/民增築。

  D.水來遠而少利/不及民/濱堰築新土為防俗/謂之墩者/大小又十數/歲數壞/輒調民增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父,古代既是對老年男子的尊稱;也是對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稱,多附綴於表字後面,如“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B.甲科,原指科舉考試的的科目,後引申為科舉考試.進士甲科指科舉考試中了進士。明清時也通稱進士為甲科。

  C.權,表示“暫時代理”,古代表示暫時代理官職的還有“假”“署”“判”“攝”“行”“守”等詞語

  D.樞密院,官署名。宋時樞密院與中書號為“二府”,中書主政,樞密院掌軍國機密使、兵防、邊備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謝絳出身官宦,善寫文章。這與他父親好文學密不可分,也因為他父親的庇廕而為官,他也因文學著名一時。

  B.謝絳善議論,喜談時事,積極諫言。他嘗畫守禦之計,為官任上,多次奏表朝廷,均被皇上採納。

  C.謝絳興修水利,仁政惠民。任鄧州知州,他正視“遠水不解近渴”之現實,請求重新修建六門堰,惠及廣大百姓,但未修成就去世了。

  D.謝絳為官廉潔,樂善好施。他大興學校,親自教授;好接濟族人,喜歡賓客,死時家無餘財。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號令數變則虧國體,利害偏聽則惑聰明***5分***

  ***2***奸人蓄薪茭,以時其急,往往盜決堰墩,百姓苦之。***5分***

  《宋史謝絳傳》閱讀答案

  10.***3分***B

  11.***3分***C***“判”指高位兼低職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12.***3分***B***“畫守禦之計”並非謝絳所為,是他父親謝濤。“均被皇上採納”也不妥***

  13.***10分***

  ***1***號令多次改變就會傷害國體,是利是害如果偏聽一方就會迷惑***譯出大意給2分;“虧”“偏聽”“惑”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奸人儲蓄***築墩用的***柴草,為了製造急用柴草的時機,往往偷決河堰堤墩,百姓深受其苦。***譯出大意給2分;“薪茭”“以”“苦”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