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灸哪些穴位

  現在的人很多都有胃病,其中胃寒是最普遍。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胃寒灸什麼穴位

  1、胃寒艾灸哪些穴位

  艾灸治療胃寒:主要針對上脘、中脘、下脘、神闕、關元、足三裡、肝俞、膽俞、脾俞、胃俞。

  2、治療胃寒關鍵穴位

  足三裡: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問題都可用足三裡這個穴位治療。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中脘則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可治療胃痛、噁心、腹脹等。內關則是寬胸解鬱、行氣止痛之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

  腹部: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蓋移動艾灸。肢體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或艾灸罐來艾灸。

  背部俞穴:也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蓋移動艾灸,每天輕者一次,每次40分鐘;重症,每天一到兩次,每次1個小時左右。時間不要拘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施灸的時間。

  寒症無論是宮寒還是胃寒,都是遇寒則痛,遇熱則舒,所以由於寒凝導致的胃病,應該說最適合艾灸了。

  3、治胃寒的小偏方

  3.1、鮮姜、白糖治胃寒痛:鮮姜500克***細末***,白糖250克,醃在一起;每日3次,飯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湯匙***;堅持吃一個星期,一般都能見效;如沒徹底好,再繼續吃,直至好為止。

  3.2、白酒燒雞蛋治胃寒:二鍋頭白酒50克,倒在茶盅裡,打1個雞蛋,把酒點燃,酒燒乾了雞蛋也熟了,早晨空腹吃。輕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雞蛋不加任何調料。

  按摩治胃寒的方法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執行,調節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區域性產生髮熱感。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區域性感到溫暖、舒暢,有調節中焦氣機,使胃氣通暢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脹症狀明顯,可由心窩處開始重複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脅

  兩手掌在身體兩側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使局部發熱,能夠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

  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胃功能,達到養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

  胃寒的危害

  1、胃疼

  胃寒的人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症狀減輕。所以我們會發現許多胃寒的人不敢吃冷、涼的食物,或天氣一變冷,氣溫下降,胃就痛。

  2、嘔吐

  因為寒氣入胃,胃動力不足,脾胃不能運化水谷,所以導致嘔吐,症狀同樣是畏寒喜熱,再加上不思飲食,遇冷即嘔,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脣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

  3、氣血不足,免疫力變弱

  胃暖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胃寒導致吸收不好,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隨之滋生,若胃寒持續的時間較長,上部的心肺也會出現寒的症狀,如容易感冒,面色蒼白,血壓偏低,氣血不足等。

  4、代謝不足

  胃寒導致氣血不足,沒有足夠的能量將體內的廢物排出體外,這些垃圾逐漸堆積,人就慢慢的胖起來。也就是說胃寒導致代謝水平過低,造成身體消耗的熱量小於攝入的熱量,代謝不了的熱量堆積在體內,身體就會漸漸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