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艾灸會不會上火

  艾灸是冬病夏治的一種方法,但很多人認為艾灸會上火,不適合夏天操作。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不少人認為,艾灸是溫補的,夏天自然不適合,否則容易上火。但實際上,艾灸專家認為,夏季艾灸效果更好,是治療慢性疾病的最佳季節。

  在三伏天施艾灸是夏季扶陽必不可少的養生方法。三伏天期間自然界陽氣鼎盛,根據“春夏養陽”的原理,三伏天艾灸,可謂是順天應人。在一年中最炎熱、陽氣最旺之時,對特定的穴位進行溫熱刺激,使得身體氣血迴圈加快,腠理宣通,驅使體內風寒、溼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而且,三伏天艾灸符合中醫的“冬病夏治”理論。一般在冬天容易發作的大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大都由於體質陽虛,體內陰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氣候的刺激而發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自然界的陽氣最盛,人體內的陽氣也最充沛,熱能溫陽,陽能驅寒。

  另外,三伏天天氣熱,人體毛孔大開,艾草的藥性更容易滲透。因此三伏艾灸藉助天時,能一舉掃蕩體內的陰寒之氣,防止冬季復發。

  夏天艾灸會上火嗎?對於一些人在艾灸後出現身體上火熱氣狀況,這應該是和體質有關,實熱症、陰虛發熱者,一般就不適宜施灸,並不是任何人都適用艾灸,大家應該首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再決定採用適宜的養生保健方法。

  易上火體質者夏天不宜艾灸!相比穴位貼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條是用實火祛除身體裡的溼寒之氣,屬於勁道比較足的療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議用艾條,否則內火加外火就會虛耗人體的津液。

  艾灸適宜虛證和寒證,如虛弱怕冷、久病久洩、關節冷痛、寒咳哮喘、風寒感冒等;肝火比較旺的人是不適合做艾灸的,婦女經期也不能做。此外,極度疲勞,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高熱、昏迷、抽風或患某些傳染病期間也不適宜做艾灸。

  艾灸後可以通過服用溫開水來驅寒防止上火症狀,如果艾灸上火,感覺喉嚨幹,需要給面板表面擴張的小毛細血管放血降火,而如果出現視力模糊,則需要對眼周穴位和一些肝經的穴位放血。鍼灸刺血一定要由專業中醫師操作,以防感染。而在操作艾灸時,量一定要把握好,出現上火或不舒服的症狀,要及時停止,向醫生諮詢瞭解對策。

  此外,人在比較心情鬱悶時,最好不要做艾灸。極度疲勞,過度飢餓、口渴,醉酒時都不宜治療,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緒不穩定時也不宜用,否則會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在人體多處穴位做艾灸是不會出現不良反應的,但要在頭面部、重要臟器官、大動脈血管處以及關節活動部位施艾灸就要格外謹慎了,不宜採用瘢痕灸。還有特別是孕期婦女應儘量避免做艾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尤其不宜施灸,以免懷孕早期其溫通作用造成流產,懷孕後期影響胎兒發育。

  艾灸的艾灸的禁忌

  由於艾灸以火薰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區域性面板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區域性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裡,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面板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面板,又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