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的名言佳句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誠,號達朝,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1905-1909年指揮修建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造"豎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名言佳句閱讀

  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 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學術雖精,道德不足,猶諸築高屋於流沙之上,稍有震搖,無不傾倒。

  世事至棼也,然衡其究竟,每敗於易而成於難。若因其難而畏之,則事之抵於成者卒鮮。

  我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

  鏡以淬而日明,鋼以煉而益堅,凡諸學術,進境無窮,駕輕就熟,乃有發明。

  只要千百萬勞動者團結得象一個人一樣,跟隨本階級的優秀人物前進,勝利也就有了保證。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勿屈己而徇人,勿沽名而釣譽。

  延伸閱讀

  修建京張鐵路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衝,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訊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範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雙方可都不伸手。這樣,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於洋人的念頭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1906年詹天佑又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清楚地知道這一任務的艱鉅性,他首先必須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冷嘲熱諷:有人說他是“自不量力”,“不過花幾個錢罷了”,甚至說他是“膽大妄為”。他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樸夫人的信中就這樣說:“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在我接受這一任務前後,許多外國人露骨地宣稱中國工程師不能擔當京張線的石方和山洞的艱鉅工程,但是詹天佑堅持中國人自己修建。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為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由於清廷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豐臺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里。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線分為三段:豐臺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餘為第三段。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揹著標杆,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捲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資料準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又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脣都凍青了。

  京張鐵路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關的三倍長。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然後再在康莊附近開一口直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一共有作6個工作面。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汙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詹天佑為了縮短工期,想出了“豎井開鑿法”,為了火車上山,創造了“人”字形線路,這些方法都在現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就在鋪軌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這一下成了中國人不能自修鐵路的證據,各種誹謗中傷紛至沓來。但詹天佑沒有驚慌失措,反倒冷靜地想到:此路坡度極大,每節車廂之間的連線效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難避免。為此,他使用了自動掛鉤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公尺。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前者對詹天佑都不成問題,而後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只在靠工人的雙手,其困難程度可以想見。但他們用豎井開鑿法,同時向兩側開鑿,外面兩側也同時施工。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樑架設而成。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

  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為防山洪衝擊路基,又用水泥磚加以保護,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裡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 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

  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京張鐵路建成典禮此路原訂六年完成,詹天佑終於提前兩年於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了,還節餘二十八萬兩銀子。京張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後,三五成群的外國人,以打獵為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為中國人出了這口氣。京張路完成之後,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於1910年任該公司,又於1912年5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