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成語的意思

  中國歷史成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積澱,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歷史成語故事

  1、禮賢下士

  【解釋】

  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識之士。

  【成語故事】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輕時,愛好到處遊歷,廣交朋友。有一次,他認識了張書生,結伴來到一個叫樑的地方,誰知張書生突然生起病來,而且十分嚴重。李勉替他請醫生,買藥煎藥,喂水餵飯,照顧得非常周到。但是張書生的病不見好轉。張書生對李勉說:“李兄,看來我是沒救了。我死後,你用我的銀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錢財,就送給你用吧,以答謝你連日來對我悉心的照顧。”

  張書生去世後,李勉遵照亡友的遺言辦理了喪事,然後收拾好行裝,來到了朋友的故鄉,把死訊告訴了張書生的家人,並把剩餘的錢財全部歸還給他的家人。李勉當時雖然也是一個窮書生,但他不貪取別人的錢財,這種誠實的行為使張書生的家人非常感動。

  後來李勉當上了節度使,不但處事廉潔公正,而且十分愛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發現一個叫王晬的縣尉很有才幹,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來王晬為人耿直,秉公辦事,得罪了朝中權貴,遭人誣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無辜受害,趕回京城面見皇帝,力陳王晬的為人,誇獎他是個人才,請求加以重用。皇帝見李勉極力為國家推薦人才,心裡十分讚賞,赦免了王晬,還升他為縣令。王晬上任後,正直清廉,勤政為民,深受百姓愛戴。大家都說李勉是個善於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節度使的時候,聽說李巡和張參很有學問,便請他們出來辦事,每有宴會,都邀請他們一同暢飲。李勉後來當了宰相,雖然地位尊貴,但從不驕傲自大,親自到士兵家裡慰問他們的家屬,上上下下都稱讚李勉是個禮賢下士的好官。

  2、半途而廢

  【解釋】

  比喻沒有毅力或缺乏條件把事情做完。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有個名叫樂羊子的人,沒有遠大志向。他有一個賢慧聰明的妻子,經常勉勵他上進。

  有一天,樂羊子拾到一塊黃金,他歡喜地拿給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氣地說:“這塊金子是別人掉在路上的,我們應該靠勞動掙錢啊!”樂羊子連忙拿起黃金,跑回原處,等待失主前來認領。有一位朋友勸樂羊子應該去求學。樂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議,妻子很高興,鼓勵他前去。

  樂羊子在外面讀了一年書,總是想家,於是向老師請了假回家探望。當妻子得知樂羊子並沒完成學業時,非常傷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織的布剪成兩截。樂羊子大驚,問妻子這是為什麼?妻子說:“你求學應該是靠日積月累、刻苦鑽研才能學成,現在你中途回來,不是和這塊布一樣半途而廢了嗎?”

  樂羊子聽了,深深受到感動,明白了妻子的苦心。從此,他發憤求學,整整過了七年,直到學業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3、毛遂自薦

  【解釋】

  指自己推薦自己去擔任某項工作或職務。

  【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國軍隊包圍了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三千多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著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裡,都好象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裡,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平原君請楚王結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十九個門客十分著急,但卻沒了主意。

  毛遂按劍上前說:“訂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為何現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幹什麼?還不與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幾步說:“現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萬兵馬都沒有用了!”楚王自知理虧,又怕毛遂真的動武,一時無言對答。毛遂繼續進逼說:“其實,楚國有五千裡遼闊的土地,幾十萬雄師,這麼強大的國家,為什麼要害怕秦國呢?大王不同意楚趙聯盟,難道要等秦國逐個擊破,坐以待斃嗎?”楚王聽了連連點頭,答應與趙國訂盟,出兵解趙國之圍。

  4、臥薪嚐膽

  【解釋】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報仇復國。

  原來吳王夫差發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伕,日夜侍候馬匹。

  對於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非常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老老實實養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度謙卑。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後,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臥薪嚐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準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二、歷史成語解釋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脣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看過的人還:

1.形容歷史成語

2.歷史典故的成語的意思

3.含有歷史的成語大全精選

4.歷史悠久成語

5.經典成語解釋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