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的歷史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講述一些道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當時楚國國力強盛,弱小的鄭國實在是沒有能力抵抗。楚國的軍隊開到了鄭國的城麇,鄭國的將領皇頡奉命戍守此地。他見楚軍遠道而來,人困馬疲,便率領軍隊出城偷襲,準備打楚軍一個措手不及。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楚軍將領穿封戌英勇善戰,自己竟然不是他的對手。穿封戌帶領楚軍頑強抵抗。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
穿封戌滿心歡喜:“回去領個頭等功是不成問題了。”不料,在回國後,楚康王要對將士們論功行賞時,公子圍卻硬說穿封戍是他俘虜到的。兩個人為此爭得面紅耳赤。這時,有人提議他們二人到大宰伯州犁那裡去評理。公子圍倒覺得無所謂,反正已經賴上了,而穿封戍心裡早已窩著悶氣,很想事情早點有個結果。於是他就主動跟公子圍說:“要不,我們就請太宰伯州犁來評斷一下。”公子圍說:“那也好。反正這個俘虜是我抓住的。”
二人口中所說的伯州犁,原來是晉國大夫伯宗之子,後奔楚,被任命為太宰,專門掌管皇家的內外事務。公子圍與穿封戍爭功一事,他已有所聞。現在,雙方來讓他判斷是非曲折,他感到這是一個討好楚王室的頂好機會,於是就耍了一個小小的陰謀。
他先聽了雙方的陳述後,對他們說:“這件事很好辦,只要問一下俘虜就清楚了。”於是,命人將俘虜皇頡拉出來,當庭進行審問。審問前,伯州犁當著皇頡的面,對公子圍和穿封戌說:“二位都是有身份的人,可以說這場爭論是君子之爭。”然後,伯州犁走到皇頡跟前,先向皇頡介紹了公子圍。在介紹時,伯州犁有意把手舉得高高的,說:“這位是公子圍,我國國君最寵愛的弟弟,我同他已相處了很久了。”然後,又把手放得很低很低,向皇頡介紹穿封戍時說:“這個人名叫穿封戍,是城外的縣官。”說著說著,又故意把手壓得再低一些。
等伯州犁介紹完後,便問皇頡:“你看究竟是誰俘虜了你呀?”皇頡明明知道是穿封戍那個可惡的傢伙俘虜了自己,本想一說了之。但再想想剛才伯州犁“上下其手”的暗示和在用語稱呼人時尊卑之別,當然心領神會,心想:“我若說真話,日後弄不好就要被長期生活在朝廷的公子圍整死;若說假話,不僅可以贏來公子圍的開心,更可以使太宰伯州犁對我產生好感,這樣,也許我很快就會被釋放回國。”
於是,皇頡對伯州犁說:“我是讓公子圍打敗的。”一錘定音,這可樂壞了公子圍,氣壞了穿封戍。只見穿封戍拿起鐵戈就向公子圍擲去,可惜沒打著。然後,他又狠狠地瞪了伯州犁一眼,罵了聲“卑鄙!”就憤憤不平地走了。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相關人物介紹:
1、楚襄王
楚頃襄王熊橫***?―公元前263年***,羋姓,熊氏,名橫,楚懷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298-前263在位,在位時楚國已處於衰落狀態。
楚國自從在公元前312年丹陽、藍田之役被秦國打敗以後,便一直受秦國欺壓。楚懷王便想重新和齊國聯合,而秦昭襄王則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在陝西丹鳳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儘管大夫屈原力阻,但楚懷王還是聽信公子子蘭的話去了秦國。但一到秦國後,秦昭襄王就將楚懷王押到咸陽軟禁起來,一年多後病死在秦國。
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死,在秦國做人質的太子完逃回楚國立,是為楚考烈王。
2、伯州犁
伯州犁***生卒年待考***,姬姓,郤氏旁支,伯宗之子,原為晉國貴族,其父伯宗被"三郤"所迫害,奔楚,為楚國太宰。
伯州犁與暗示法的故事
兩人間要傳遞一種隱祕之意,由於有第三者在場,難於公開說明,於是兩人就藉助於特殊的眼色、手勢和語氣傳達這一隱意,這種交流思想、傳達心意的手段就是暗示法。
在史籍《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記載了公元前547年楚國太宰伯州犁採用的"上下其手"的暗示法。
楚國攻打鄭國,楚大夫穿封戌俘虜了鄭將皇頡,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圍欲搶來皇頡作為自己戰功,他與穿封戌爭執起來,眾人難以決斷。楚康王讓伯州犁斷其是非,伯州犁說:"戰俘是鄭國有身份的人,他自己能知道是誰俘虜了他。"乃讓皇頡立於庭中,讓公子圍和穿封戌立於皇頡對面。伯州犁抬手向上介紹說:"這位是公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然後又放手向下介紹說:"此人為穿封戌,乃方城***春秋時楚國北部的長城***外之縣尹***一縣的長官***也。到底是誰擒獲了你?"皇頡見狀,遂回答說他是被公子圍擒獲的。不久皇頡即被釋放歸國。
伯州犁在向皇頡追問楚國的立功者時,故意把爭功人雙方的身份顯示給皇頡,並採用了"上下其手"的不同手勢,將他要討好權貴的心意當著穿封戌的面暗示給皇頡。皇頡對伯州犁以暗示法傳達來的隱意看來是心領神會。作為楚國戰俘,他急於求釋,為討好楚國當權者,他遂順著伯州犁的暗示去回答,果然得到了寬赦。
暗示法,是在有第三者存在的場合,行為人為把某種隱祕之意轉達給另一方而採取的特殊的"語言"方式。在暗示法的實施中,第三者的存在無疑是行為人和受意人思想交流的障礙。然而,每一成功的暗示法,在場的第三者其實都起到了對行為人隱情傳達的掩護作用。比如,有秦康公在場,秦人就不會懷疑士會是接受了壽餘的某種交代而配合行事;有穿封戌在場,他就難以提出皇頡是受了伯州犁的旨意而有意誤指。行為人把一種隱祕之情暗示給受意人,他們不希望任何人知道相互間發生過思想交流。由於成功的暗示法總是瞞過在場的第三者而發生的,因而第三者的在場正好掩蓋了他們間發生過的思想交流,對他們的行為起了很好的掩護作用。
暗示法是把一種正常的思想用非正常的方式來表達,因而它的施予物件應該是某種程度的聰明之士。暗示法的形式手段可能有盼目履足法、手勢誘導法、語言提示法等多種。無論採取哪種形式,總是符合具體的暗示情景,達到既讓對方準確理解、又不讓第三者看破的程度。
不過伯州犁雖然討好公子圍,卻並沒有討好。後來公子圍弒殺侄子篡位,稱為楚靈王,對伯州犁不放心,把他殺了。靈王被楚平王推翻後,他的兒子郤宛又得到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