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博物館

  於一九九二年秋天建成開放,是我國第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於一九九二年秋天建成開放,是我國第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它利用名園拙政園的住宅部分,按四進廳堂布置成“園原”、“園史”、“園趣”、“園冶”四個展廳,展現了蘇州園林在二千多年悠悠歲月中美的歷程和旖旎風采。

  最早位於拙政園住宅區域內,於1992年秋天建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新館現位於拙政園西側,始建於2005年10月,建築面積3390平方米,在原來二層小樓的基礎上新建了一層建築。整個新館分成序廳、園林歷史廳、園林藝術廳、園林文化廳和結束廳幾個部分,其中園林藝術廳詳細展示了疊山、理水、花木、建築等造園手法。

  二、歷史沿革

  1992年秋,蘇州建成開放了我國第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它利用名園拙政園的住宅部分,按四進廳堂布置成"園原"、"園史"、"園趣"、"園冶"四個展廳,展現了蘇州園林在二千多年悠悠歲月中美的歷程和旖旎風采。

  園原廳:為蘇州造園之風的長盛不衰提供了答案。園史廳:作為歷史的再現,引導觀眾超越時空,縱覽蘇州園林的發展歷程。

  園趣廳:分別展示了蘇州開放園林、江南各地名園、蘇州市郊六縣市、蘇州未開放的園墅庭院乃至國外建的蘇州園林的不凡風姿。

  園冶廳:通過蘇州園林"造園要素"和"造園藝術"的剖析,以較深層次揭示了蘇州園林在世界園苑之林中卓成體系的原因所在。

  明 張巨集《止園圖》冊2007年12月4日,建立新館,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展廳分序廳、歷史廳、藝術廳、文化廳和傳承廳等幾部分。新館保持了粉牆黛瓦的蘇州民居特色,與周圍的拙政園、獅子林等園林經典代表作相協調。在內部有限的空間內,為於"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新館主體部分沒有設牆,可以按照陳列需求靈活增減隔斷。展出的雖是古典園林,但新館卻充分利用電腦、電子顯示屏、電子地圖等現代科技裝置,用符合現代人生活的手法表現園林的精巧細緻。 此外,古代造園場景模型、一百五十年前的虎丘塔模型、經復原的已經消失的園林遺蹟模型等的佈置,也使園林博物館新館成為參觀者讀懂蘇州園林的"教科書"。

  三、展覽藏品

  雙面繡

  李可染***1907-1989***,著名國畫大師,江蘇徐州人。歷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畫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他十分重視寫生,將西方繪畫中的光影、色彩表現手法融入中國傳統山水繪畫,具有開創性意義。《拙政園圖》是李可染先生眾多作品中表現蘇州古典園林主題難得的佳作,選取園林景觀營造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園西花園波形廊、宜兩亭、倒影樓、與誰同坐軒環繞而成的空間區域進行構圖。畫面層次豐富,線條遒勁豐潤,雖滿幅構圖,但不感覺憋悶,反而形成一種張力,呈現出"似奇而反正"的構圖特徵,引人入勝。用墨濃重,著色淡雅,留白處甚至不用筆墨,明暗對比十分強烈。這與傳統繪畫逸筆優雅的風格形成強烈反差。整幅畫面樹枝盤曲,鬱鬱蔥蔥,似迎風起舞,遊廊曲折,隱於樹叢中,水光瀲灩,倒影隱然波動,令人心曠神怡。

  蘇繡位列中國四大名繡之首,早在春秋時期,吳地就有"繡衣"出現,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具有精、細、秀、雅的藝術風格,與蘇州園林造園藝術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了忠實表現繪畫作品的藝術風格,雙面繡主要採用了重在表現色彩和光線的亂針繡針法,繡娘們以針代筆,以線代墨,再現了李可染先生的創作過程,歷時近半年繡制而成。

  李可染《拙政園圖》雙面繡不僅符合園林博物館園林造園藝術的展覽主題,而且實現了傳統繪畫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藝術的完美結合,兼具藝術性和大眾性,極大地提升園林博物館的陳列效果,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程德全寒山寺碑帖

  在蘇州寒山寺內的大雄寶殿內,立有清代宣統三年程德全撰寫的歷代題詠刻石碑。

  程德全***1860年-1930年***,字純如,號雪樓、本良,重慶市雲陽縣人,曾擔任清朝奉天巡撫、江蘇巡撫,辛亥革命中"反正"加入革命軍,任江蘇都督、南京臨時政府內務總長等職務,後退出政壇隱居上海,閉門誦經。1926年受戒於常州天寧寺,法名寂照。其遺著有《程中丞奏稿》《撫吳文牘》等書。今蘇州城外寒山寺,有"古寒山寺"四個大字為其墨跡。

  程德全寒山寺碑帖中的書法寫的是行楷,其內容抄錄了唐代至明清時期多位詩人的詩詞佳作,如唐代張祜的《過楓橋有作》詩:"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城歲月遙,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此詩是繼張繼《楓橋夜泊》詩後最為著名的一首詠蘇州楓橋的絕唱。張祜***約公元783-852年***,字承吉,唐貝州清河***今屬河北***人。初寓姑蘇,後至長安,曾漫遊各地,晚年愛丹陽曲阿地,遂隱居以終。

  程德全書歷代題詠刻石碑:全碑書文的次第為:韋應物《宿寒山寺》,張祜《楓橋》,皎然《聞鍾》,張師中《遊寒山寺》,程師孟《寒山寺》、《遊楓橋偶成》,孫覿《與溫老》、又《三絕》,高啟《賦得寒山寺送別》、《楓橋》,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沈德潛《楓橋夜泊》二首。計唐至清代名人詩15首,分刻八石。

  再如,程德全書歷代題詠刻石中的《遊寒山寺》,系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佳作:"心絕去來緣,跡住人間世。獨尋秋草徑,夜宿寒山寺。今日郡齋閒,思問楞嚴字。"韋應物***約737-791***:唐京兆萬年***西安市***人。貞元四年***788***任蘇州刺史三年。人稱韋蘇州,有《韋蘇州集》。

  《聞鍾》唐釋皎然:"古寺寒山上,遠鍾揚好風。聲余月樹動,響盡霜天鍾。永夜一禪子,泠然心境中。"釋皎然:唐詩僧。字清晝,本姓謝,長城***浙江長興***人。出家後久居吳興杼苑妙喜寺,文名傑出。

  藏於的這件"程德全書歷代題詠刻石寒山寺"碑貼,是後人從原碑石上拓下來的字跡。此碑帖書法系行楷筆墨,書體古樸雅緻,字跡工整而秀潤,點畫精到且富有書卷氣息。較好地展現了歷代詩人題詠楓橋和寒山寺的詩情畫意。作為園林城市的蘇州,作為蘇州的楓橋和寒山寺,皆因唐代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詩而千古流芳。姑蘇城外寒山寺,大運河流貫的江南水鄉楓橋,夜半鐘聲裡徐徐解纜泊岸的客船,鐵鈴關前迷濛的月夜意境,這些都是歷代遊人神往的老蘇州名勝中的美麗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