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待人接物的禮儀和風俗習慣

  “賓來客至敬杯茶,待人接物第一禮,為人處事第一要。”那麼你們知道我國少數名族待人待物的禮儀是怎樣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少數民族待人接物的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少數民族待人接物的禮儀

  在雲南鳳慶,茶是一種非同小可的“神物”,千百年來,鳳慶人祖祖輩輩敬奉神明用茶,祭奠祖先用茶,祈福消災用茶,婚喪嫁娶用茶,探親訪友用茶,定親結盟用茶……鳳慶人民的生活裡,淋漓盡致地演繹著唐人劉貞亮所概括的茶葉“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驅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在鳳慶,任何人家來了客人或者親戚朋友,抑或只是路過的陌生人,不論其身份高低,也不論其關係親疏,都無一例外要先敬上一杯茶,什麼飯菜啦,酒水啦,統統都要在喝過茶之後才詢問,主人在寒暄的同時就要馬不停蹄地著手為客人生火、燒水、洗杯、沏茶。

  假若客人時間倉促,那就用一塵不染,通體透明的玻璃杯為他沏上一盞“杯泡綠茶”。杯中的熱水如春波盪漾。在熱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開來。千姿百態的茶芽在杯中隨波晃動,栩栩如生,宛如春蘭初綻,又似有生命的綠精靈在舞蹈。若是客人時間充裕,則必定為他烤制一罐極具地方特色的“百抖茶”。

  1639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路過鳳慶,夜宿高梘槽時,一梅姓老人就是用百抖太華茶招待徐霞客的。徐霞客喝後嘴角留香、神清氣爽,認為鳳慶人“頗能慰客”,便寫入了日記,加以頌讚。從那以後,有些文字資料便把“百抖茶”說成是招待貴客時才烤的,其實不然,鳳慶人家來了任何客人,只要時間允許,都會烤一罐百抖茶款待。

  賓主不分主次圍著火塘坐定,燃起熊熊的篝火,架上燒水的銅壺,同時將帶有彎把兒的拳頭大小的小砂罐放到熱辣辣的火炭上加熱,燒一會兒聞一下,再燒一會兒又聞一下,等到小砂罐燒熱到預期的火候時,取一小把利用太陽光自然乾燥的晒青茶徐徐放入小砂罐裡,緊接著開始上下抖動小砂罐,使罐裡的茶葉不停地翻騰起來,然後又將小砂罐放回火塘裡面再次燒烤,過一會兒再端出來上下抖動一陣,並放到鼻子下面聞一聞,這樣反反覆覆地烤烤抖抖,抖抖聞聞,約抖至上百下之後,小砂罐裡的茶葉就“葉芽片片黃,葉梗棵棵泡, 脆似螃蟹腳”了。

  這時,銅壺裡的水也沸騰了,嘩嘩嘩地漲個不停,拎起來對著小砂罐的口兒將適量的開水衝入小砂罐裡面。原本滾燙的開水遇到熱辣辣小砂罐再度加熱後,罐口處立時升騰起一層層跳動不停的水花熱浪,發出清脆的、如雷鳴般的聲響。霎時間,火塘四周乃至整個屋子裡都盪漾著醇厚的茶香。客人驚歎折服不已,盛讚百抖茶藝,感謝鳳慶人給他的禮遇。主人卻是習以為常的神情,對客人道:“客來敬杯茶,澆開友誼花;香茶不分家,朋友滿天涯。”然後心無旁騖地為客人斟茶、敬茶,與客人共同品味濃香和回甜。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範。“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56個民族變化多樣的風俗習慣吧~

  藏族

  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如果不鞠躬或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 藏民在見面打招呼時,點頭吐舌表示親切問候,受禮者應微笑點頭為禮;客人到藏族家裡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會不會喝酒,都要用無名指蘸酒彈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彈,主人會立即端起酒邊唱邊跳,前來勸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讓添酒。連喝兩口酒後,由主人添滿杯,客人一飲而盡。按照藏族習俗,主人敬獻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絕,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歡迎; 藏族一般男女分坐,並習慣男坐左女坐右; 藏族同胞最忌諱別人用手撫摸佛像、經書、佛珠和護身符等聖物,認為是觸犯禁規,對人畜不利;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蒙古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回族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傣族

  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壯族

  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朝鮮族

  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

  滿族

  滿族非常重禮節,平時見面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要請安後才能說話,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家裡一般都有“萬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貴,用來供奉祖宗,不能隨意去坐;給客人上菜必須成雙成對,客人一旦接受婦女的敬酒,就必須喝乾,否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滿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準殺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帶有狗皮的衣帽;滿族信仰薩滿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時,以豬和豬頭為祭品。宰殺前要往豬耳朵內注酒,如豬的耳朵抖動,則認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殺了,俗稱“領牲”。

  土家族

  若有是逢年節到土家人家裡做客,主人會拿出雪白的餈粑去烤,待烤得兩面金黃開花時,吹拍乾淨,往裡灌白糖或蜂蜜,雙手捧給客人。有的地方給客人吃餈粑還有些講究,即把烤好的餈粑給客人後,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過就咬,這時主人會搶回去吹打拍淨,蘸上糖再給客人。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吃新節,舍巴日,趕年,牛王節,花朝節,洗神節等。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待人接物很講禮貌,在路上遇到尊長和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後把身體向前傾30度,並連聲問好;無論做什麼事都長者優先,對長者相當尊重,小輩在長者面前不喝酒、吸菸;家裡來了客人,全家都出來歡迎,然後女主人以十分真誠的態度,用盤子端來茶水。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庫爾班”節***古爾邦節***、肉孜節***開齋節***。過節時,維吾爾族群眾無論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相互登門拜訪祝賀。

  俄羅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