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社會主義革命比較

  編者按:兩國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革命期間都與本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分別形成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兩國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

  

  十月革命***又稱布林什維克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俄國臨時政府,建立布林什維克領導的政府。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

  前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下的布林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蘇維埃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革命推翻了以資產階級的俄國[1]臨時政府,為1918至1920年的俄國內戰和1922年蘇聯成立奠定了基礎。而持有反對觀點的學者認為,俄國臨時政府實質上是由俄國社會革命黨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等社會主義者為主要成員的政府,而並非“資產階級政府”.“冬宮之夜”也並未發生激烈的武裝衝突.

  一、革命道路及過程

  俄國社會主義革命以城市為中心開展武裝鬥爭,迅速在全國取得了勝利,革命從爆發到勝利用時較短,中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用時較長。相比之下,中國革命具有長期性、漫長性、曲折性的特點。

  二、出現相同或不同的原因

  革命具有相同點,主要由於革命的性質相同決定的。同樣是無產階級革命,必然在指導思想上,革命的手段上,組織形式上具有一致性。革命的不同點出現主要由於兩國國情及革命的具體情況不同造成的。不管怎樣,兩國革命都取得了勝利,是兩國共產黨依據國情,採取正確的方針路線的結果。

  三、革命的主力與方式

  都以武裝鬥爭為主要革命方式,都以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主要目標。都曾進攻大城市,俄國以十月革命為開端,迅速取得全國勝利;中國在大革命失敗後,進攻大城市,如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受挫。俄國革命的主力以工人、士兵為主;中國以農民為主。

  四、指導革命的思想

  兩國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革命期間都與本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分別形成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兩國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

  五、革命的背景

  在不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違揹人民意願,繼續帝國主義戰爭,對內實行恐怖政策。俄國布林什維克黨掌握地方政權,並且在大城市擁有較大的武裝力量,因此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城市為中心取得了勝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反動勢力強大,在國民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沒有獨立掌握武裝力量,沒有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無產階級面臨重大挫折,只有探索新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