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圖
杭州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以風景秀麗著稱。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杭州簡介
杭州,簡稱杭,是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傳媒、通訊和金融中心。杭州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以風景秀麗著稱。與蘇州並稱“蘇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杭州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的代表。
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同時在確立了旅遊城市地位之後,服務業也有了較大發展。2015年9月16日,杭州獲得2022年亞運會主辦權,這是繼北京、廣州之後,第三個舉辦亞運會的中國城市。2015年12月9日,杭州獲得2015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九名。2015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杭州排名前十。2016年3月1日,杭州在《中國城市創業指數》中排名第八。
2016中國杭州G20峰會[2]、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 、2022年杭州亞運會將在杭州舉辦。
二、地理環境
區位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東臨杭州灣,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地理座標為座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市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杭州的城市原點***零公里標誌***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座標原點。紫薇園座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蹟,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
地貌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複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佈,湖泊密佈,物產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水文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湧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
氣候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溼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時數1765小時。夏季氣候炎熱,溼潤,是新四大火爐之一。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資源
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全市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7%。
國家一級陸生野生動物有10種,二級64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18種。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印石中的珍品。
杭州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84個街道、86個鎮、23個鄉;946個社群、2069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68個街道、29個鎮,859個社群、666個行政村。
三、歷史沿革
蕭山跨湖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今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裡,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餘”,乃名“餘杭”。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越,後屬吳,越滅吳後,復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屬吳國的吳興郡,歸古揚州。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週三十六裡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年***,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複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一度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西府於杭州。當時的西府杭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餘杭、安國、於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歐陽修在《有美堂記》裡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煩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築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築了“羅城”,周圍70裡,作為防禦。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採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里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鹹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在北宋時,杭州實際管轄兩浙西路;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10******,著名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滷不入市,民飲稱便。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年***定行在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充套件,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巨集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鹹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牆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面包括湖濱公園,並闢有六座城門,總佔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民國初年拆除***。雍正二年***1724***、嘉慶五年***1800***,浙江總督李衛、巡撫阮元先後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數尺。杭州人口有續增加。光緒九年***1883***,杭州有62萬餘人。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闢為日本租界。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杭州府,合併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於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這時杭州已有少數近代工業,如在1897年創辦的通益公紗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前身***,規模較大;其後又陸繼興辦起火柴廠、造紙廠等,傳統的手工絲織行業也逐步採用機械傳動。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從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範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乾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併入下城區,筧橋區併入江乾區,中城區大部分併入上城區,小部分併入下城區。
1990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併,成立新的拱墅區。
1996年12月12日,杭州市新設立濱江區。屬縣則有蕭山、桐廬、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淳安七個縣***市***。
2001年3月12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宣佈,經國務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蕭山市和餘杭市,同時設立蕭山區和餘杭區,與杭州市原6個區一起構成一個新杭州,調整後的杭州新市區由原來的6個區增加到8個區。
2014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富陽市,設立杭州市富陽區。以原富陽市的行政區域為富陽區的行政區域,富陽區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路25號。富陽區成為杭州市第九個市轄區。
看過的人還:
1.杭州免費景點大全
2.杭州三天旅遊攻略
3.關於杭州的導遊詞
4.杭州旅遊攻略***2***
5.英語四六級複習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