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識點記憶複習策略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學習!

  

  一、根據知識結構,注意先記什麼、後記什麼。

  1、先簡單,後複雜。

  複雜的問題未必是重點,但它一定是難點。例如,對於等高線地形圖,先要“牢記”的是等高線地圖的基本知識——等高線的定義、特點、各地形部位等高線分佈情形、比例尺等。要在把簡單知識弄清楚後,再去攻克難點。

  2、先主幹,後枝葉。

  “幹”是縱向的、結構性的知識,如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等,“枝”是橫向的、伸展性的知識,如對主幹知識的闡述、應用等。畢竟“枝”是在“幹”上生長出來的,其重要性當然比“幹”次要些。例如,相對於“形成氣候的因子——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性質和人類活動”而言,“下墊面的比熱容、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和對氣流的影響狀況的差異”就次要些,原因是後者是對前者的進一步詮釋。

  3、先概括,後具體。

  概括往往表達的是整體性的特徵,具體則是區域性細節上的描述。例如,氣候的“海洋性與大陸性特徵”,從整體性上,我們可以通過“空氣中水汽含量的多少”來理解,但在區域性上我們還要弄清楚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最高和最低氣溫月等。再如,在一大段文字中找出幾個“關鍵詞”記住,這些關鍵詞就對這段文字有提示作用。

  二、把知識放在特定的情景中記憶。

  1、在生活場景中記憶。

  把課本知識放到生活場景中,它就變得鮮活起來了,記憶的效率會大大提高。例如,“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如果藉助“早上上學時太陽的高度”這一情景來記憶,就容易多了。

  2、通過圖形記憶。

  相對於文字來說,圖形要“形象”、“生動”得多,記憶的效率也快得多。例如,夏至日全球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規律,如果藉助“夏至日日照圖”記憶,效果會很好。

  3、在聯絡中記憶。

  一根竹竿立不穩,把幾根竹竿綁在一起就立穩了。知識也是一樣,如果在聯絡中記憶,不僅效率高,被回憶起的機會也要多得多。例如,對流層的特點——氣溫隨高度遞減、對流運動顯著和天氣現象複雜多變,把溫度的變化規律與“大氣層中氣溫的垂直變化圖”聯絡起來,把“對流”與氣溫的遞減規律聯絡起來,把“天氣”與對流運動聯絡起來,前後形成一個逐級因果關係的知識鏈,並以“氣溫垂直變化圖”做引領。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可以對大家的高考地理備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