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變化生活故事隨筆

  編者按:每一次離家,家鄉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等再次回家時,你還認得家鄉嗎?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故事吧!

  鉅變

  張輝***甘肅***

  家,多麼熟悉、溫柔的字眼,說起家便會想起那年邁的雙親、家鄉的山山水水以及溝溝壑壑,那兒時光屁股長大的同伴們的孩子都上大學了,驀然回首,已過中年。

  當我乘火車、搭長途,輾轉來到村口時,我那親愛的父親總是如約而至,花白稀疏的頭髮被風吹得十分凌亂,父親隨手捋了捋急忙迎上來,接過我身上的包袱埋怨道:“這孩子,家裡什麼都有,你一個人,這麼遠的路……”我明白父親的“什麼都有”,莊戶人家能有個什麼,無非就是洋芋、白菜、蘿蔔“三白”的老三樣,再不就是那口吃一半賣一半的肥豬,還能有什麼呀!父親見我有些疑惑,解釋說:“大旺去買年貨,一會就來,他這幾年靠養羊發了‘羊財’,小汽車都買上了,”這不禁令人刮目相。不多時,一輛黑色的小汽車停在我們面前,當年那個經常鼻涕託得二尺長的大旺早已今非昔比了,西裝革履,皮鞋擦得一塵不染,頭髮也吹得高出頭皮許多,一副老闆的派頭,不難看出真的是大旺了起來。

  汽車沿著平坦、寬闊的鄉村道路上行駛著,咦,去年這路還是用磚塊鋪的,今年就變成了混凝土路,只半個小時便到家了。街頭巷尾大紅燈籠高高掛,在風的作用下輕輕地來回飄蕩,已不見四處覓食的雞鴨,環境衛生乾淨整潔,一派喜人的景象。上不遠處的塑料溫室大棚看看吧!那鮮嫩的黃瓜、翠綠細長的線椒和個大皮薄的西紅柿,紅紅火火的,給人一種喜慶與愉悅,溫室外面的地裡,人們正熱火朝天地割韭黃,這些天正是賣菜的“黃金季節”,一斤就突破10元,拉一鐮刀就是幾十元,村頭的二大爺都快70歲了,還跟小夥子一樣搶著幹,稍黑的面板和結實的肌肉,渾身充滿了健康,傳遞著無窮的正能量。

  晚飯時分,左鄰右舍的知道我一人在外,父母年紀大了,沒有種植經濟作物,都送來了新鮮的果蔬,大家坐在一起都誇讚黨的政策好,免去了不少的稅費,農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自己給自己打工才覺得踏實。在兒時同伴的邀請下,去各家轉轉,都是硃紅的大門,紅磚碧瓦,雞上架,豬入圈,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塑鋼門窗,大紅的地磚,彩電、冰箱、電腦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廚房也用上了電磁爐,既乾淨又衛生環保,小軍家還用上了土暖氣,幾間房子溫暖舒適,如今孩子都長大了,這樣就可以睡在自己的房間,再也不用擠在一起,也不方便。

  父親是家中的長子,大年初一一大早,附近的幾家陸續來了,11時許,家門口已停滿了車輛,真是方便快捷。不像以前走親戚,都是自行車,再好有些就是摩托車,雖不受累,但一路吹過來,人都快凍僵了。紛紛從後備箱拿出各類禮物,把個房間堆得滿滿當當,大家都好像中了500萬大獎,高興得合不攏嘴。

  中午12時準時開飯,桌上擺滿了雞鴨魚肉,帶湯的、幹炸的、滷的、醃的、燉的,冷盤熱菜二十幾道菜,大家不時舉杯,滿滿的祝福,溫暖的話語,熱鬧了好幾個小時。

  夜靜得出奇,連根針掉下去也聽得見,怎麼也睡不著,不知何時下起了紛紛揚揚的雪,那小精靈飄飄悠悠,撒在地面上,床單上散發著洗衣粉的殘留香氣,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家嗎?

  公眾號:南粵作家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