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故鄉的小鎮生活故事隨筆

  編者按:在故鄉的小鎮上,居住著各行各業的市民,他們有很多希望。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故事吧!

  晶瑩小鎮上的希望

  文/朱義海

  我居住在一個現代而又晶瑩的小鎮上,她學名叫太平溪鎮,小名叫煙竹園集鎮。學名因一條溪始發源於高山峻嶺獅子巖沁水窩裡,在20多公里的流經路線中,經過重重疊疊的山巒和曲徑通幽谷地後,最終落差從海報千米以上降到百米以下,緩緩流出太平之地後,被長江接納了。小名是因清朝時,有膽大的人在一大片竹園中間偷種***,結果還是被人發覺而報告官府收到最嚴厲的處罰。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三峽工程動工興建,大移民時,小鎮要整體搬遷,建集鎮要開山炸石,移山消土,晶瑩小鎮的集鎮就依山旁水,建在三峽工程壩頭庫首,偉人筆下“高峽出平湖”的北部岸畔邊。

  集鎮不小,大也不大,長2公里,寬在1公里,東面沿五級船閘上隔流堤的護岸,西到太平溪港口路的伍相廟居民點,南與壩上高峽平湖邊秭歸縣新縣城隔江相望。集鎮建築設施全是按照現代模式興建的,街道為兩縱三橫的五條大道,四車道的街道寬闊整齊,兩旁行道樹是一排排香樟樹和一行行桂花樹,整整齊齊,錯落有致,四季常青,蒼翠欲滴,香味飄逸,沁人心脾。一條高峽大道連線宜***昌***大***老嶺***公路,蜿蜒進入三峽茶谷和雲海茶谷;一條江峽大道,傍高峽平湖岸邊而修建,一頭伸進了東進渝川與西出鄂楚的深港碼頭,一端與高峽大道匯合,緊緊毗鄰三峽大壩引航道的雙線五級船閘延伸而去,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水電名都。

  晶瑩小鎮上居住著各行各業的市民,他們有很多希望。希望小鎮要有名聲,接三峽的靈氣,更接大壩的名氣。三峽大移民時修建的小鎮,矗立在壩頭庫首的黃金地標上。農民成移民,再到市民,聚鎮而居,在現代城鎮氣息的環境中,享受著城市生活的味道,希望小鎮更漂亮美麗,真正成為旅遊的一張名片。

  小鎮上,人的希望也是各盡不相同的。希望市場上不賣地溝油,蔬菜農藥不超標,不賣潲水豬肉、注水牛肉,土雞要正宗。

  小鎮上,從事服務的人,希望遠道而來的客人駐足留下,多看一看雄偉壯麗的三峽大壩,多看一看雙線五級船閘,多看一看孫悟空西天取經丟下罈子的罈子嶺,多看一看屈原故里的屈原祠,多看一看望家祠堂,多看一看三峽旖旎的風光,多看一看高峽平湖瀲灩綠水的漣漪。

  小鎮上,有工作退休的大爺、大媽、大嬸、大姐們,希望退休金連年上漲,好頤養天年。

  小鎮上,夕陽紅的老姐們,希望自己的舞越跳越好,充分展示夕陽紅的魅力,人人成為“老來俏”。

  小鎮上,年輕的夫妻們,希望自己的寶寶乖巧玲瓏,子成龍,女成風,成人成才。

  小鎮上,教書人希望學生考出好成績,臉面有顏有色有,見到家長們光彩風光,顯擺職業的高尚。

  小鎮上,有一處地方明擺著最大的希望,在那茶苑街上,有塊“希望書店”牌子,是小鎮上唯一的書店,凡讀書人常懷著念想的心,去感謝獨運匠心的經營者,取“希望書店”的美名。書店是經營者的希望,更是小鎮上所有求知者的希望。在我的印象中,希望書店掌門人換了好幾任。第一任是個品貌端莊,有幾分涵養的知識女性,她與馬克思的女兒一樣,有個叫“燕妮”美名。她喜歡讀書,知識豐富,常年憑著那張巧舌如簧的嘴,向老師、學生以及所有讀書者推銷名著名刊。無愧她希望書店的文明使者,把一爿書店盤弄的紅紅火火,希望無限。希望書店的再任老闆仍是一個女郎,三十多歲,高挑而又非常勻稱的身材,圓臉上嵌著一對有神的丹鳳眼和一張櫻桃小嘴,看上去就是那種甜甜如蜜女性,她還有個“建華”的男兒名,仍然把希望書店盤弄的有模有樣,成了小鎮上讀書人的活頭源水。希望書店辦得怎樣?那些市、縣新聞、文化、文學局級單位頒發的“先進單位”和“文明經營單位”的獎牌是最好的見證。

  小鎮上,我是光顧希望時間最多、最長的讀者,因看書、選書、買書的緣故,曾給希望書店寫過兩條廣告詞:“走進希望書店,滿足希望無限”;“企盼知識求希望,書店包你有作為”。雖說廣告詞寫得不咋樣,但還是能表明書店主人的希望和讀書人的希望。

  公眾號:西陵書香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