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當代審美視角下的浚縣社火的美學價值論文
西方當代美學的文化特質表現為題材選擇上的強烈念意識,呈現出對當代美學現象的極度關注,從大眾美學的角度剖析人們的心理生存空間。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西方當代審美視角下的浚縣社火的美學價值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摘要:隨著當代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封閉的小農經濟狀態下村落生存結構雖然已被打破,但其根植於鄉間的社火活動中所蘊含的美學價值並未隨時代的變遷而消融。與此同時,面對西方當代藝術的價值評價標準的滲入,筆者認為探討當下浚縣社火與西方當代美學的共通之處,將更有利於建立我們自身的美學評判標準,促進“社火”這一藝術奇葩的保護與利用。浚縣社火在其繪畫語言方面所體現出的平面意識,以及在美學題材中所體現出的大眾意識,都與西方當代的審美傾向不謀而合,為藝術創作中展現社會文化現象提供了可能性。
論文正文:
西方當代審美視角下的浚縣社火的美學價值
西方當代美學在演進過程中始終伴隨對藝術媒介的論證,形成具有自我批判精神的自律性藝術實踐美學。其平面意識作為美學意義中最本質的媒介特徵之一,越來越得到肯定與重視,當代架上繪畫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語言闡釋著平面意識的迴歸,從平面走向簡化的視覺意味狀態,又從簡化走向材料的原始物質狀態。
與之相對應的浚縣社火本身就沿襲著創作的平面化美學傾向,往往不採用完整的三維視覺效果,主張強調形象的外輪廓,不強調物體的實體感,捕捉物體的典型特徵,創造自然簡潔的畫面語言。
西方當代美學的文化特質表現為題材選擇上的強烈念意識,呈現出對當代美學現象的極度關注,從大眾美學的角度剖析人們的心理生存空間。題材的觀念化是因為繪畫的敘事性與記錄性特徵在社會發展中逐漸被照相機的發明與普及所取代,對繪畫是否還應具有社會美學意義的爭論從未停止,經歷了現代主義的抽象形式化追求後,人文精神的迴歸使藝術家們更趨於關注當下的即時的大眾的美學現象,更貼近大眾的美學接受層面,如波普藝術與塗鴉藝術就是將繪畫貼近生活,貼近大眾,表達對當下社會的直觀認識。浚縣社火表演作為大眾美學的一種,在表演的過程中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大眾美學概念的傳達,從浚縣社火表演中折射出當代社會的一些人們文化心理上的變化,體現出當下社會文化背景下人們審美接受的變化。
一、繪畫語言中蘊含平面意識
以西方當代美學為參考系,將三個不同時期較具有美學意義上平面特質的藝術流派與浚縣社火做平行比較,以期更深入的認識浚縣社火表演的當代語言特徵,將認識轉化為繪畫手段。
其一是印象派塞尚的畫作中傳達出主題結構的二維平面性。如《聖維克多山》這幅名作中將山的形體進行三維空間壓縮,用山本身“形”上的平面特徵來組建畫面基本結構,產生畫面韻律感與節奏感。
對應浚縣社火語言也是通過形的重複,將視覺感受指向平面形式,用或明或暗的主線將視覺感受連線起來,形成具有旋律感的靜止畫面。如挑花籃表演中,將每一個表演者想象為獨立的平面元素,先將人物想象成具有塊狀結構形式,藤條想象成具有線狀結構形式,花籃想象成點狀結構形式,然後再將這些單獨的形象組建為具秩序美感的整體畫面語言,按其運動態勢結構為統一的畫面效果。
其二是立體主義把體積分解成暗示幾何形立體的平面。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用多面體平面的技法,將物體的區域性用平面化的語言構建起整體知覺性的畫面形象,通過畫面重疊和並列的平面體系,使畫面呈現零亂與穿插的視覺效果,有時甚至運用實物拼貼的方法來張顯平面與深度的矛盾特質,向平面化演進。畫面呈現的是結構的整體,而非生活原型的整體。在畫面中將動物頭部與身體扭曲,五官在面部作錯位排列,體現了一種扭曲的平面美。
對應浚縣社火的表演形式,始終伴隨著穿插走動,形成的視覺印象本身就是具有真實的片斷感和虛擬的整體感共同作用下的意識形象,這種感受吻合立體主義的多面體平面構成語言,可以將人物與背景融會為虛幻的富有童趣的平面語言。在材料的應用上浚縣社火本身就是就地取材,顯露材料本身特質已成為當代審美趣味追求之一,浚縣社火往往就是選擇生活中的實物來進行表演和裝飾,比如有些舞獅的獅身就是用家裡常用的粗布線頭等縫合而成,形象塑造也隨性而至,有時難免有所失實,但卻具有質樸而富於生活氣息的美學意味。
其三是構成主義和至上主義認為畫面必須完全由純粹造型要素構成,那就是平面和色彩,認為線形與色都是畫面的本質存在,除此之外別無他物。如傑克遜·波洛克的《秋天的節奏-編號30》中,將顏料隨意地潑濺在帆布上,在畫面上顯現出自然的流淌線條、滴落的色點,線與線、色與色相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畫面。繪畫品格具有令人動容的大自然品質,產生視覺純粹的愉悅美,強調人為拼湊的主觀性,強調隨意性和偶發性趣味。並且在畫面中有一種特殊的技法即分形法,所謂分形,就是讓畫面某些區域性與畫面整體呈現同樣的形狀。
對應浚縣社火表演的畫面形式,處處顯露著這種自然的隨意性的構成語言,往往用瑣碎的凌亂的造型拼接成整個的視覺形象,如在耍獅舞龍中為了渲染熱鬧喜慶的氣氛,將少則三四隻,多則十數只獅子集中在一起,上下攢動,熙熙攘攘的舞作一團;在舞龍中,往往又十數人共同舞動一條大龍,表演時龍身下的表演者,隨著鼓點迂迴遊走,形成紛亂的視覺感受,在不經意間卻突然發覺巨龍已然盤繞騰空而起,像座山似的矗立在你的
面前,震撼力不言而喻,體現出隨意性與偶發性共存的藝術趣味。其分形法則在浚縣社火表演中也是有所體現的,無論是跑旱船還是秧歌舞或是挑花籃等舞蹈性的表演中,在整體與區域性的形體表現上始終都是有所暗合的,扭動的秧歌表演者本身形體姿態往往就與整個舞蹈走動穿插的形態具有相近性。
二、美學題材中體現大眾意識
浚縣社火表演與西方當代美學關注的都是人的生存空間與心理狀態,對大眾美學精神內涵的追尋,是伴隨著本我意識的崛起,在題材的大眾化表現語言中折射出社會大眾當下的特殊心理狀態。
其一是對鄉土的眷戀,中國長久以來就是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作為農業社會的意識形態對土地的眷戀是自然而然的生髮出來的,即使在都市生活的新的一代年輕人,用浚縣當地的一位老百姓的話說,“往上查祖宗三代誰不是農民。”我們的根在土地,雖然久已疏遠但一旦再次相遇心裡依然能激盪起層層漣漪,這應該是大部分中國人都有的鄉土情結。
其二是對情緒的宣揚,民間藝術延續至今,一直都有飽滿的生命力,其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與表達,隱含在喧鬧的表演之中。長時間細心的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表演中揮灑的不僅僅是汗水,還是一年裡積蓄的情緒,或是事事如意的高興之情,或許是流年不利的積鬱之情。在當代都市人們的教育程度越高,承受的心理壓力就更多,心靈的束縛往往也更大,對情緒的宣揚使得人們心靈得到慰籍,也許這就是都市人往往不遠千里來參加浚縣社火的原因之一。
其三是對溫情的期盼,傳統的人倫在當今社會的轉變是顯而易見的,人們逃脫了“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道德枷鎖,但又容易走向另一個人倫的陷阱,繁忙的生活節奏使得人們對親情的冷漠成為當代人的普遍心理狀態。而在浚縣這個鄉族村落中聯絡人們的往往就是血緣關係,通過社火表演將這種親情關係加強與維繫,朋友親人之間除去生活的重擔,在那一天為了一個共同的心願走在一起,心靈得以貼近。
三、結語
總之,當代西方在美學演進中呈現出一種內省式的發展,無論繪畫語言的平面意識還是美學題材的大眾意識與浚縣社火中所呈現的美學價值,正是這種在經濟高速發展下帶來的人們心理的緊張、生活空間的壓縮、交流溝通的需要,在美學鑑賞上就反映出對質樸美與童趣美的追求。相對於都市的冷漠,鄉間充滿的是熱鬧,筆者在浚縣社火表演中體驗到了這種溫暖的人性光輝,發現了隱藏在內心的對鄉土的眷戀,對情緒的宣揚,對溫情的期盼。
參考文獻:
[1]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 西方當代審美視角下的浚縣社火的美學價值論文
- 初中英語話題作文必備範文
- 一鳴驚人的典故
- 學校運動會領導演講稿
- 教師三嚴三實發言材料
- 關於懷念父親的動人故事隨筆
- 建立文明家庭倡議書範文
- 搞笑的空間說說爆笑
- 關於微笑中考滿分素材作文
- 瑤字如何為女孩取名
- 黃金首飾的清洗保養有哪些方法
- 保護優秀文化倡議書範文
- 血栓外痔的防治及簡介
- 帥氣女生的動漫桌布
- 關於鐵路的隨筆散文文章欣賞
- 僧格林沁和太平軍的關係
- 黃瓜炸醬麵的做法
- 清除電腦系統密碼的方法步驟
- 我們應該保護動物初二英語作文
- 關於中學數學聽課心得3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