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口流動對城市化程序影響實證分析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人口問題的論文,歡迎借鑑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1緒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流動表現出大規模和急劇增長趨勢。2014年我國流動人口總量達到2.53億,預計到2020年,我國流動遷移人口將增長到2.91億。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必然會促使我國城市化程序的加快,隨著人口流動總量的迅速增加,2015年我國城市化水平為56.1%。

  人口遷移流動和城市化關係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區域經濟學相關理論的視角出發,探討人口流動與城市化的關係,如馮雲廷、任遠等通過研究發現,城市化過程是資源與要素在城鄉地域間和產業間重新配置和組合的過程,勞動力的遷移流動和重新分佈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二是從發展經濟學的視角討論人口流動與城市化的關係,Lewis指出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導致了農村剩餘勞動力成為人口城市化的源泉,而Rosenzweig and Stark則從風險理論的角度,發現低收入國家中婦女鄉城遷移往往與原生家庭存在某種契約關係,其婚姻和契約目的是在有資訊成本和空間共變風險的環境中,減輕收入風險。三是從人口城市化理論的視角討論人口流動與城市化的關係,如李競能認為,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人口自然增長所導致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過程,因此城鄉人口遷移集聚和城市部門人口的自然增長共同構成了城市發展的源泉。除此之外,我國學者更多的是從數理角度分析我國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影響因素,分析我國城市人口增長來源等。

  海南省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其城市化程序和人口流動尤其獨有的特點,本文將從城市化與人口流動之間關係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出發,分析海南省18個縣市人口流動現狀、城市化現狀及二者之間的關係,以期尋找海南省人口流動和城市化程序中存在問題,並提出相應對策。

  2海南省人口流動、城市化現狀分析

  2.1海南省人口流動現狀及特徵

  本文重點分析海南省18個縣市人口流入規模,所採用資料來源於1991-2015年《海南省統計年鑑》,用地區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額來衡量海南省及各縣市人口流動情況。

  2.1.1流入人口規模波動起伏較大

  由圖可知,1990年和1991年人口機械增長為正,以人口流入為主;1992-1994年,流入人口數出現負值,海南省出現一定的人口流出;1995-1997年,海南省出現較小規模的人口流入;1998年海南省流入人口為-6943人,意味著在1998年海南省人口淨流出6943人;從2001年開始到2011年為止,海南省人口流入規模表現出波動中增長狀態,增長較為平穩;但是從2012年開始到2014年為止,海南省的人口流入規模均為負值,此時海南省成為人口淨流出區。

  1988年海南省成?榫?濟特區,得益於諸多優惠政策,促使經濟迅速發展,吸引較多的外來人口進入海南省進行海島開發建設,其他區域人口向海南省集聚,集聚規模呈現緩慢增長態勢。隨著人口淨流入增多和海南省開發程序的加快,流入人口的生活成本不斷增高,逐步出現人口地理飽和和經濟飽和,加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以旅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海南島對人口流動吸引力降低,出現從2012年開始的人口流入規模為負的情況。

  2.1.2海口、三亞等核心城市人口流入規模遠超其他縣市

  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人口流入規模在海南省內部出現地域差異。由圖可知,海口市人口流入規模在1990年為10940人,到2014年增至547636,而三亞市人口流入規模在1990年僅為4740人,到2014年增至156336人,即使在全省人口流入規模出現負值的情況下,海口市、三亞市依然保持較高的人口流入,保持對流動人口較強的吸引力,二者流入人口占全省總流入人口的比重在1990-2014年間呈波動上升趨勢。三亞市人口流入規模雖一度降到-148人,但作為海南省南部經濟中心,旅遊業為該市支柱產業,旅遊資源和房地產業的發展促使人口流入規模呈現上升的態勢。餘下11個縣市的人口流入規模均有較大起伏,表現出明顯的升降交替狀態,其對流動人口的吸引力較弱。

  各縣市人口流入規模地區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使省域內人口流入規模出現兩極分化。海口市和三亞市分別為海南省省會和南部經濟中心,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遠遠高於其他縣市,對區域內和區域外的人口都有較強的吸引力,流動人口更多的向海口和三亞集聚。國際旅遊島戰略的實施,旅遊景點較好、交通便利的縣市諸如儋州市、東方市、瓊中縣等地區逐步成為人口流入的次要選擇區。而餘下的11各縣市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區位條件,對人口流入的吸引力較小,甚至成為人口淨流出區域。

  2.2海南省城市化基本狀況分析

  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海南省全省及各縣市城市化率來反映海南省城市化現狀,文中城市化率採用年末城鎮人口占地區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

  2.2.1海南省城市化基本特徵

  ***1***海南省城市化水平整體有較大提高。

  藉助經濟特區、國際旅遊島建設等的優惠政策和契機,海南省的城市化水平在不斷提高。由圖可知,從***到2014年,海南省城市化率從17.59%提高到53.76%,城市化水平每年提升大約1.39個百分點。海南省城市化整體水平的提高,既得益於海南省建省以來的各項優惠政策,又得益於海南省第三產業的發展,二者共同推動了海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之海南省人口流入規模的不斷擴大,促使其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   ***2***省內各縣市城市化水平空間發展不均衡。

  受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等的影響,城市化水平區域差異明顯、各縣市極度不均衡的特徵。如圖所示,作為省會城市的海口市和南部經濟中心的三亞市,無論是城市化規模還是城市化水平均與遠遠高於其他縣市。2014年海口市和三亞市的城市化率為76.61%和7097%,遠遠高於2014年海南省城市化的平均水平5376%;而2014年城市化水平最低的白沙縣城市化率僅為31.55%,遠遠低於全省城市化平均水平。

  由圖可知,海南省各縣市年均城市化率與增長速度之間基本遵循了“城市化水平較高則城市化增長速度相對較低”的關係。1989-2014年間,海口市年均城市化水平最高,達到7321%,但其城市化水平的年均增長率最低,僅為0.07%;年均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樂東縣,年均城市化率為18.50%;城市化水平增長最快的為三亞市,年增長率達到1.65%。

  從各縣市城市化水平及其增長率看,城市化水平及其增長率在空間上存在較大差距。海口市、三亞市、五指山市的年均城市化水平處於最高位置,分別為7321%、43.71%和45.47%;其次處於較高年均城市化水平和相對較低增長速度的縣市主要為昌江縣、瓊中縣、保亭縣、定安縣、儋州市,城市化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化率增長速度較為緩慢。文昌市、瓊海市、萬寧市等城市化率和城市化率增長速度均較高,年均城市化率分別為21.93%、24.22%、21.61%,其城市化率增長速度為1.4%、1.3%、1.35%。

  總體而言,海南省各縣市年均城市化率與城市化率增長速度基本呈負相關關係,由於海南省?炔扛饗厥芯?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極度不均衡,導致大多數地區的年均城市化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較低年均城市化率的縣市所對應的城市化率增長速度則相對較高,而三亞市無論年均城市化率還是城市化率增長速度均較高,主要得益於三亞市旅遊資源的開發所導致的城市化程序迅速加快。

  3海南省人口流動對城市化影響的實證分析

  在“人口流動-經濟增長-城市化”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引入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多元線性迴歸分析,將貿易、人口流動、人力資本等納入城市化影響因素中,分析海南省城市化程序與三者之間的關係。其中,城市化程序用城市化水平U來表示,採用海南省1990-2014年的城市人口占地區總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率***來衡量;貿易部分採用人均進出口額T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外開放程度一方面可以推動工業發展進而影響城市化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農產品出口,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文中採用1990-2014年海南省人均進出口額;文中採用地區人口流入率RF作為測度人口流動的指標,反映海南省1990-2014年間人口流動情況,而地區人口流入率則通過流入人口與地區常住人口的比值來體現;而對人力資本H的度量,文中將採用人均受教育年限進行衡量,即人均受教育年限=小學學歷人數佔總人口比重×6+初中學歷人數佔總人口比重×9+高中學歷人數佔總人口比重×12+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佔總人口比重×16。

  為了更準確反應流動人口對城市化程序的影響,文中將構建城市化與人口流動關係的多元迴歸模型:U=β0+β1T+β2RF+β3H+ui,其中,U表示城市化率,T表示人均進出口額,RF表示地區人口流入率,H表示人均受教育年限。

  運用1990-2014年間海南省對應資料進行計量回歸,迴歸結果為:

  U=-3.1511+0.1026T+0.3028RF+0.5836H

  R2=0.91872=0.9071

  從迴歸結果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的91.87%取決於地區人均進出口總額、人口流入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迴歸結果表明:海南省人均進出口總額每增加1美元,城市化率水平將會提升0.1026個百分點;海南省人口流入率每增加1%,城市化水平將會提高03028個百分點;海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城市化率將會提升0.5836個百分點。

  由城市化水平影響因素多元迴歸結果可知,人均進出口額的增加對城市化水平的影響同樣為正,表明海南省對外貿易的發展能夠促進海南省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進而促進海南省經濟水平的提高,帶來海南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入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表明每年流入海南省的人口直接參與了海南省的城市化建設,或直接成為海南省城市人口的一部分,進而推動所在地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或通過旅遊、工作等方式促進海南省經濟發展,進而推動海南省城市化的程序。同樣,人均受教育年限對城市化水平的影響為正,表明海南省人口質量的提升能夠促進海南省人力資本的質量,使得海南省人力資本積累的速度加快,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力資本流入,必定會促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4結論及建議

  4.1結論

  ***1***海南省流入人口規模波動起伏較大,海口、三亞等核心城市人口流入規模遠超其他縣市;***2***人口流入空間佈局存在較大差異,人口流入中心在時空演變主要表現為以海口市、三亞市為主;***3***海南省城市化水平整體有較大提高,但省內各縣市城市化水平時空發展不均衡;***4***海南省各縣市年均城市化率與增長速度之間基本遵循了“城市化水平較高則城市化增長速度相對較低”的關係;***5***人口流入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表明每年流入海南省的人口直接參與了海南省的城市化建設,或直接成為海南省城市人口的一部分,進而推動所在地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或通過旅遊、工作等方式促進海南省經濟發展,進而推動海南省城市化的程序。

  4.2建議

  ***1***推動海南省第三產業發展,提高農業和工業生產效率,促進海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而推動剩餘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同時提高海南省自身吸引人口流動的向心力,降低對外界經濟、政策環境的依存度;***2***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新型服務業,提高海南省對剩餘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增強海南省經濟效益引力,促進高質量人力資本的流入和進一步推進城市化程序;***3***制定合理的主體功能區規劃,確立海口市和三亞市在海南省的主導地位,並將二者作為區域經濟增長極,通過合理規劃構建合理的城市體系,促使各項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在推動海口市和三亞市大力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二者的核心城市的極化-涓滴效應,推動海南省及各縣市城市化程序,引導人口的合理流動,促進人口流入規模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