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會計電算化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制度論文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較為迅速,同時會計電算化繫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應隨著電算化的發展而逐步完善。 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會計電算化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制度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會計電算化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制度論文篇1:《試論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摘要:隨著會計電算化的飛速發展,利用電算化系統的弱點進行的貪汙、舞弊等違法犯罪活動也有所增加,給企業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由於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特殊性,建立一套適合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控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會計;內部控制制度

  會計電算化是把以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和資訊科技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的簡稱,是用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以及部分替代人腦完成對會計資訊的分析、預測、決策。發展會計電算化,有利於促進會計工作規範化,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但同時也對原有的會計業務內控制度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帶來了許多新問題。內部控制包括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則是內部會計控制的特殊形式。隨著IT技術特別是以Internet為代表的網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會計電算化進一步向深層次發展,這些變革無疑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時也給內部控制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因此,建立一套適合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控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會計電算化下的內部控制面臨的幾個問題

  1.會計無紙化存在的問題

  在手工會計環境下,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均記錄於紙張之上,這些資料若被修改,則容易辨別出修改的痕跡;但是,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資料被直接記錄在磁碟或光碟上,對資料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跡,這樣就很難辨別是否是業務記錄的“原件”。因此,確保這些電子資料是原始資料,是無紙資訊系統的關鍵。

  2.電子資料的稽核和確認

  在現有的會計電算化環境下,多數會計還保持著傳統的憑證稽核和編制方式。但是隨著會計電算化的進一步發展,電子原始資料經稽核和確認後,就可自動生成電子記賬憑證,而由這些記賬憑證直接生成的賬簿和報表都是派生性的資料。所以賬簿和報表的正確性、真實性完全取決於稽核和確認的電子資料。

  3.會計電算化工作中的安全問題

  現有的會計軟體系統在設計、開發階段普遍存在重功能輕安全的現象,以致軟體投入執行後暴露諸多隱患,如資料庫呈開放狀態、易於開啟等。這類現象和問題目前尚未得到徹底改變。

  4.對會計電算化的認識問題

  ***1***不少企業的各級領導對實施會計電算化的重要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認識到開展會計電算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是管理現代化的需要。會計電算化是會計進入資訊化的基礎,是今後企業決策的重要手段,是會計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2***由於傳統的手工記賬方式長期被人們所接受,目前企業管理都建立在手工記賬的基礎上,要改變形成的習慣方式有一定難度。尤其是會計電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對會計電算化資料的可靠性持懷疑態度。

  5.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內部控制形式的變化。手工操作下的一些內部控制,如編制科目、憑證彙總表,總賬、明細賬的核對,在電算化中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其部分內部控制功能在電算化後轉移到計算機內,如憑證借貸平衡校驗、餘額平衡檢查等功能。因此,內部控制也由單一的制度控制轉變為程式控制和制度控制並存。

  內部控制內容的變化。會計電算化的應用,給會計工作增加了新內容,如程式設計、維護人員與計算機操作人員內部控制、計算機機內及磁碟內會計資訊保安保護、計算機病毒防治,以及計算機操作管理等。

  二、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確保原始資料操作的準確性

  在電算化會計中,電子計算機輸出的資料是在程式控制之下,對輸入的資料來源自動進行加工處理,並儲存於磁性介質上。所有記賬、分析及編制會計報表等工作均在計算機程式的控制下自動進行。然而,電腦中的原始資料必須是由人工事先進行稽核和輸入計算機的,一旦原始資料在輸入中發生錯誤,計算機無法識別,只會將錯就錯地進行各種計算工作。因而自動處理資料的準確性,完全依賴於原始資料輸入的準確性,正因為會計電算化的這一固有弱點,所以對內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體要求:一切資料的處理方法和過程都必須規範化,並保持準確性和相對的穩定性,這樣才能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2.控制操作人員的職能

  授權、批准控制是一種常見的、基礎的內部控制。在手工會計系統中,對於一項經濟業務的每個環節都要經過某些具有相應許可權人員的稽核和簽章。但會計電算化後,職能劃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業務處理全部都是以電算化系統為主,因而電算化功能和知識的高度集中導致了職責的集中,特別是會計人員的職能開始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移。某些人員既可從事資料的輸入,又可負責資料的輸出和報送。因此,如果不加強內部控制,就會使某些計算機操作人員直接對使用中的程式和資料庫進行修改,操縱處理結果,從而加大了出現錯誤和舞弊的風險。

  3.避免會計檔案無紙化和電腦操作無形化帶來的風險

  在手工方式下,資訊以賬、證、表等形式儲存在不同的紙質上,增、刪、修改了的會計憑證或會計賬冊都可以從各自的筆跡和印章上分清責任。但實行電算化會計後,有形記錄較傳統手工會計系統大為減少,憑證、經濟業務事項的說明和賬簿等大多要依賴計算機方可錄入、閱讀或查詢。實行會計電算化後,資料的載體不同了,資訊來源於資料和程式,並且從一開始就儲存在各種磁性介質上。有些業務或處理結果可能不被打印出來,只有依靠電子計算機才能閱讀這些資料。如果缺乏適當的內控,那麼未經批准擅自改動資料的可能性就明顯增大,而且資料改動後不留下任何痕跡。電磁介質也易受損壞,且有丟失或毀損的危險。所以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檔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儲存紙介質會計核算資料,而且要儲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質方式儲存的各種會計資料和計算機程式,以及系統開發執行中編制的各種文件和其他會計資料。

  三、加強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強化內控管理,提高會計電算化的科學管理水平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1.加?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敝澳芸刂啤S捎諢峒頻縊慊??隊牘δ艿南嘍約?校?頤潛匭脛貧ㄏ嚶Φ淖櫓?凸芾碸刂浦貧齲?魅分霸鴟止ぃ?憂孔櫓?刂啤K?階櫓?刂疲?褪牆?低持脅幌噯蕕鬧霸鸞?蟹擲耄?叢諳低持械母骼噯嗽敝?浣?蟹止ぃ?⒁韻嚶Φ墓芾砉嬲掠脛?涮住F淠康腦謨諭ü?枇⒁恢窒嗷セ?恕⑾嗷ゼ嘍膠拖嗷ブ圃嫉幕?評幢U匣峒菩畔⒌惱媸怠⒖煽浚?跎俜⑸?砦蠛臀璞椎目贍苄浴?/p>

  職責分工首先是將電算化部門與使用者部門的職責相分離。使用者部門指產生原始資料的部門或人員。在這兩者之間進行職責分工的目的,是儘可能保持不相容職能***如業務授權、執行、保管和記錄***的分離,以及在電算化部門內部的職責分離。通過進行內部職責分工,以補救不相容職能集中化的不足。

  會計電算化中,為了控制操作人員職能,還可根據系統支援的不同軟體進行職能分工,從而起到各個部門權利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作用。

  2.加強系統安全控制。這項控制是為了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執行安全,避免由於外部環境因素導致系統執行錯誤的不安全隱患。

  3.加強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既是公司、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強化內部會計監督的制度安排。在會計電算化中,由於是“人機”對話的特殊形態,因而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筆者認為,內部審計必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審計,電算化會計賬務處理是否正確,是否遵照《會計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稽核費用簽字是否符合公司內控制度,憑證附件是否規範完整。***2***審查機內資料與書面資料的一致性,如檢視賬冊內容,做到賬表相符,對不妥或錯誤的賬表處理應及時調整。***3***監督資料儲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發生非法修改歷史資料的現象。***4***對系統執行各環節進行審查,防止存在漏洞。

  4.制定企業內部操作管理制度

  操作管理制度是針對每一個上機操作會計軟體的人員而制定的,主要用來規範每一個操作人員的行為以及各自之間的許可權限制。除了軟體對操作方面做了一定的設計以外,制定並嚴格操作管理制度,將會有效地保證會計軟體的安全執行;同時,也有利於內部牽制制度的執行。操作管理制度從內容上來看,一般包括以下幾項:

  ***1***操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許可權。儘管軟體一般都已有使用者管理功能,但其使用者管理的設定是由人工進行的,這就需要從制度上對操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許可權加以規定,用來在使用者管理的設定和具體的操作中執行。

  ***2***預防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等會計資料未經稽核而輸入計算機的措施。如規定原始憑證必須經有關稽核人員稽核並簽章後才能輸入計算機等。

  ***3***預防已輸入計算機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等未經核對而登記機內賬簿的措施。如規定已輸入計算機的憑證需由稽核人員核對並簽章後方可登記機內賬簿等。

  ***4***建立必要的上機操作記錄制度。如規定用操作日記的形式記錄每天的上機操作內容等。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電算化資訊系統的普及運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的新問題和新課題將不斷出現。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必將形成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而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確立,又將使電算化會計在新的基礎上獲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也使得電算化會計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斷調整、完善,真正做到保證會計資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曾強.會計電算化與內部控制.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2,***第29卷***:62-65.

  [2]王繼強,徐東書.對發展我國會計電算化的探討.今日財會線上.

  [3]宛燕茹,徐志紅.淺談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工業會計,2001,***第A卷***:25-29.

  [4]審計署二00一年第一級計算機審計應用軟體評審工作結束.中國審計報.

  [5]會計核算軟體基本功能規範.財政部發布,1994-06-03.

  會計電算化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制度論文篇2:《加強會計電算化制度下的內部制度》

  [摘要]:內部控制是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合法性,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項有效措施。實現會計電算化後,由於會計資訊處理方式發生了改變,致使傳統的內部控制方法面臨挑戰。本文根據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及會計電算化系統下內部控制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內部控制的建議,旨在更好為企業發展服務。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加強

  隨著資訊科技日益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須臾不可或缺的工具,會計資訊科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會計資訊處理從手工過程過渡到了電算化處理過程。經過改革開放後幾十年的發展,會計行業對電算化的理論與實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電算化使傳統的會計系統、會計組織機構、會計核算及內部控制制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其中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影響尤為明顯。

  一.會計電算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1.內部控制制度更加重要

  在手工會計時代,內部控制是通過憑證傳遞程式,規定每個工作點完成的任務,並在傳遞過程中選擇控制點,使日常處理業務的各個工作點來相互校驗、核對。另外,還通過賬賬、賬證、賬實的核對來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在實現會計電算化後,由於賬務處理程式和會計組織體制都發生了變化,除原始資料的收集、稽核、編碼仍由會計人員來操作外,其餘的處理都由計算機負責。顯然,原來的內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計算機所替代,由單一的人工轉為人機共同控制。由於對於資訊化後的內部控制要求更高,因此,必須加強實現會計電算化後的內部控制。

  2.控制方式發生改變

  會計電算化條件下, 內部控制的控制方式發生改變, 由單一制度控制轉為程式控制和制度控制。手工會計系統中, 內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員的內部牽制制度。電算化會計系統下會計和財務的業務處理方法和處理程式發生了很大變化, 會計憑證和報表的生成方式、會計資訊儲存方式和儲存媒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會計電算化系統下的內部控制重點由對人控制為主轉變為對人機控制並重。

  會計電算化要求內部控制資訊化,內部控制資訊化是指根據內部控制規範要求,將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流程、關鍵控制點等固化在資訊系統中,促進各單位內部控制規範制度的設計與執行更加有效。同時要求企業按照內部控制要素和統一規範化格式,編制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提供給投資者等報告使用者分析判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做出相關決策。

  二.會計電算化系統下內部控制面對的問題

  1.系統的設計和使用不當

  首先,目前在我國好多會計電算化的開發和使用脫節,在這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與協作,使得開發出來的電算化系統存在諸多問題,不僅不能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還會對企業的賬務處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隨著電算化水平的提高和系統功能的強大,對計算機專業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來高,在崗的財務人員雖然經過一系列計算機和電算化的培訓,但和實際操作水平還是有一定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ERP的推廣和應用。

  2.會計人員因主觀原因或技術因素造成非法操作或操作失誤

  這是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中的主要任務,因其系統的程式、資料、檔案等很容易被仿造、複製和修改,而不會留任何痕跡,所以某些人員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利用職務之便或不按操作規程進行非法操作,如通過冒名頂替、盜取密碼等手段來非法改動、銷燬會計資料,給單位造成嚴重損失。同時,由於單位的業務人員素質不高、操作制度不規範等原因,也會造成很大風險。因會計電算化的核算是高效自動的,只要一個環節出現錯誤,就會引發其他環節一系列的錯誤。

  3.會計資料的備份和保管不及時、不規範,導致財務資料丟失。

  在會計電算化法規中明確規定,單位應堅持每天雙重備份,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單位並沒有真正落實,也沒有及時列印並按規定保管憑證和賬簿,致使電腦一旦出現故障或磁性介質損壞時,部分會計資料就會丟失,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4.會計軟體的安全性及保密性問題

  現有的軟體系統在設計、開發階段普遍存在重功能輕安全的現象,以至軟體投入執行後存在著安全隱患,如資料庫呈開放狀態、易於開啟等。電腦的系統資料和會計資訊資料有面臨被不留痕跡的瀏覽、修改的風險,而現在許多單位缺乏操作的記錄功能,出現問題後不便於追究責任。

  5.對計算機系統的過度依賴

  實行會計電算化後,所有的會計資料和處理程式都儲存在計算機中。一旦計算機由於某種原因而無法執行,如突然停電、病毒發作等都會造成資料丟失;若使用的是網路系統,還會因網路裝置出現故障或網路通訊出現問題而使會計工作陷入癱瘓。因此計算機硬體和軟體對會計資料的安全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內部控制

  1.加強系統程式操作控制和系統檔案安全管理控制

  為了保證系統會計資料不被隨意操作,就要加強系統操作和安全管理控制。從內容上來看,一般包括以下幾項:設定操作許可權,制定上機守則,禁止非操作人員操作;制定內部操作規程,嚴禁違規操作,如預防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等會計資料未經稽核而輸入計算機的措施,預防已輸入計算機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等未經核對而登記機內賬簿的措施;資料儲存和處理相隔離;建立必要的上機操作記錄制度,形成上機日誌;健全並嚴格執行防範病毒管理制度等。另外,系統檔案由專人負責保管,使用和修改必須經過有關領導審批,與系統無關人員不得接觸系統檔案,從源頭上控制會計資料資訊的被操作。在系統開發階段,要設定對系統操作痕跡留有記錄的功能,特別是對已入賬的憑證,系統只能提供留有痕跡的更改功能,對已結賬的憑證與賬簿以及機內賬簿生成的報表資料,系統不能提供更改功能等。

  2.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

  制度重要性的宣傳力度,提高員工尤其是管理人員的熟悉,注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通過法律做引導, 督促企業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當前應加強《會計法》、《內部會計控制規範》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各行各業尤其是管理當局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重要性的熟悉。注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職業道德教育還要和崗位責任制考核結合起來, 定期考評,將評估結果存入技術檔案,作為晉升專業職務條件之一,以使會計人員自覺用職業道德約束自己。

  3.建立健全的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由於計算機具有的特徵, 制定完善的會計檔案管理制度來實現系統內各類會計資料的儲存。要保管好儲存會計資料的介質。所有會計資料必須有會計主管和系統管理員的簽字才能存檔; 建立健全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內部審計是保障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企業內部必須建立一個不依附任何職能部門的,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受公司最高層直接領導,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通過內部審計,更清楚瞭解內部控制辦法是否能夠保證為單位提供真實可行的財務資訊。

  4.加強內部審計制度

  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強化內部會計監督的制度安排。在電算化系統執行過程中,審計人員對會計業務處理等工作的評價和檢驗,有利於檢測財務軟體的可靠性,發現各種內控制度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有利於提高會計核算質量和管理水平。同時企業也可以考慮定期聘請中介機構,進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專項審計,藉助外部中介機構的力量以更好地查漏補缺。

  5.降低對計算機系統的過度依賴

  由於實行電算化後,所有的資料都儲存在計算機系統內,當計算機斷電、發生故障、收到病毒侵入等各種原因而無法正常執行時,會計工作就無法正常進行,介於這種原因,在加強安全性的同時還應該降低對計算機的過度依賴,做好資料備份工作,確保會計工作安全、連續、有效的執行。

  綜上所述: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應順應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的高效性及精準性,確保企業財產的安全,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有效的資訊,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任何事物都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會計電算化作為一種比較先進的會計事物工作模式,同樣需要順應時代發展,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更好的為企業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向青. 會計電算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新問題及其發展思路[J]. 中州大學學報,2006***4***.

  [2]閻達五. 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J]. 會計探究,2001***2***.

  [3]吳水澎, 陳漢文, 邵賢第. 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和示[J]. 會計探究, 2000***5***.

  會計電算化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制度論文篇3:《會計電算化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途徑》

  【摘要】文章在 分析 會計 電算化給 企業 內部控制制度帶來新 影響 的基礎上,指出了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企業管理

  所謂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單位為了完成單位的 經濟 活動,保護市場物資的安全性,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的合法性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 方法 、措施、程式並予以規範化、系統化,使之成為一個嚴密的較之為完整的體系。其最基本目標是確保單位經濟活動的效率性、資產的安全性、經濟資訊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會計電算化大大提高了會計資訊的及時性、準確性、安全性、完整性,為會計人員參與經營決策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在充分發揮優勢的同時,也給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一、會計電算化給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控制操作人員的職能

  授權、批准、控制是一種常見的基礎的內部控制制度。在手工會計系統中,對於一項經濟業務的每個環節都要經過某些具有相應許可權的人員的核算和簽章。但會計電算化後,職能劃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業務處理全部都以電算化系統為主,因而電算化功能和知識的高度集中導致了職責的集中,特別是會計人員的職能開始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某些人既可以從事資料的輸入,也可以負責資料的輸出和報送。因此,如果不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就會使某些 計算 機操作人員直接對使用中的程式和資料進行修改,操縱處理結果,從而加大了計算機出現錯誤和舞弊的風險。

  ***二***確保原始資料操作的準確度

  在電算化會計中, 電子 計算機輸出的資料是在程式控制之下,對輸入的資料來源自動進行加工處理,並儲存於磁性介質上。所有記賬,分析及編制會計報表等工作均在計算機程式的控制下自動進行。然而,電腦中的原始資料輸入必須由人工事先進行稽核並輸入計算機。一旦原始資料在輸入中發生錯誤,計算機將無法識別,只能將錯就錯地進行各種計算機工作,而且核算自身的複核機制蕩然無存,加之有些企業人員少,人工稽核機制不完善、不規範等原因,內部校核大大削弱,甚至消失。正因為會計電算化的這一固有弱點,所以對內部控制提出了新的具體要求:一切資料的處理方法核過程都必須規範化並保持準確性和相對的穩定性。這樣才能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三***避免會計檔案無紙化和電腦操作無形化帶來的風險

  在手工方式下資訊以賬、證等表現形式儲存在不同紙質上,增刪、修改都可以從筆記和印章上分清責任。但實行了電算化會計後有形記錄較傳統手工會計系統大大減少。憑證給經濟業務事項的說明和賬薄等大多要依賴計算機等可錄入閱讀或查詢,資料的載體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改變,資訊來源於資料和程式,並且從一開始就儲存在各種磁性介質中,有些業務或處理結果可能不被打印出來,只有依賴電子計算機才能閱讀這些資料。如果缺乏適當的內部控制那麼未經批准的擅自改動資料的可能性就會明顯增大,而且資料改變之後不留任何痕跡。電磁介質也容易受損壞。且有丟失或毀損的危險。所以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檔案的形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保持介質會計核算資料,而且要儲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質方式儲存的各種會計資料和計算機程式,以及系統開發執行中編制的各種文件和其他

  會計資料。

  ***四***避免軟體缺陷及硬體裝置的可靠性與穩定性

  會計電算化是藉助於計算機軟體和硬體進行資料處理的,而計算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組成計算機的各個構件,作業系統, 應用 軟體,其中任何一個部分都有可能出現 問題 ,加之隨時可能出現的病毒入侵等。這些都會使手工會計工作陷入癱瘓,資料消失,不可修復。給財務資料的安全性、連續性構成威脅。可能給國家造成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而且。會計資料的處理是在一個封閉的、人們無法看到的系統中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的,對於會計人員來說它是一個“黑箱”,難以判定會計資料處理的準確性。因而,與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相適應必須建立起一套獨特的內部控制措施體系。

  因此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會計電算化資訊真實可靠的保證。內部控制制度要求處理同一筆業務的人員既要相互聯絡,又要相互制約。而且,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利於違法行為的發生。國內外會計電算化的實踐表明,計算機本身出錯的幾乎為零,但人為造成出錯和舞弊的現象有增無減,而且一旦出現舞弊,損失巨大,因此強化內部控制管理提高電算化的 科學 管理水平是建立 現代 企業制度的內部要求,也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

  ***一***加強程式操作控制

  為了保證資訊處理質量,減少產生的差錯和事故的概率,應制定操作規程,包括各種操作命令、各種裝置的使用說明以及非常情況的處理方法等。具體 內容 方法可從以下幾點來實施:

  1.無關人員不能進入機房操作;

  2.各種錄入的資料均須經過嚴格的審批並具有完整真實的原始憑證;

  3.資料錄入人員對輸入資料有疑問時,應及時核對,不能擅自修改;

  4.機房工作人員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資料和資料;

  5.輸入內容有誤時,必須按系統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

  6.開機後操作人員不能擅自離開工作現場;

  7.要做好資料的日備份,同時還要有周備份,月備份。

  ***二***加強人員控制職能

  由於會計電算化知識與功能的相對集中,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組織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確分工,加強組織控制,一項完整的經濟業務活動,必須分配給具有相互制約關係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職位,分別完成。即在橫向關係上,至少要由彼此獨立的兩個部門或人員辦理以便該部門或人員的工作接受另一個部門的檢查和制約;在縱向關係上,至少要經過互不隸屬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崗位和環節,以便使下級受上級監督,上級受下級牽制。授權、執行、記錄、保管、核對是需要分離的職責,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操作人員的身份類別以及分工授權控制等問題,有可能為不法分子提供犯罪的機會。但是,在保證職責分開的同時,各部門或人員相互配合,各崗位和環節都應協調同步,各項業務程式和辦理手續需要緊密銜接,從而避免扯皮和脫節現象,減少矛盾和內耗,以保證經營管理活動的聯絡性和有效性。

  ***三***加強系統的安全控制

  這項控制是為了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執行,避免由於外部環境因素導致了系統執行錯誤的不安全隱患。這主要從三個方面:

  1.接觸控制:這是為了防止未經授權的人擅自動用系統的各種資源,以保證各項資源的正確性,計算機的資料和程式的修改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不留任何痕跡的進行,這將對資料的真實性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計算機容易受到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侵蝕,特別是利於計算機犯罪的條例眾多,說明它不僅是資訊處理的有效工具,而且也是犯罪舞弊的絕妙手段。

  2. 環境保護:這是為了儘量減少外界因素所導致的 計算 機故障。以保證機器正常執行。

  3.安全控制;加強 網路 安全的控制,設定網路安全性指標,開發相應的技術以保護系統。一個 會計 計算機系統的優劣。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與否,關鍵在於系統的設計開發過程。因此,為了保護系統的內部控制的有效和審查線索的清晰,防止系統開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和偏差,必須對系統開發過程進行控制,以避免因 軟體缺陷而造成財務核算錯誤的發生。

  ***四***加強內部控制稽核

  內部稽核既是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強化內部會計監督的制度安排。在會計電算化中,由”人機”對話的特殊形態,而對內部稽核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稽核:

  1.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稽核。

  2. 審計機內資料與書面資料的一致性,對不妥或錯誤的報表處理後應及時調整。

  3.監督資料儲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發生非法修改 歷史 資料的現象。

  4.對系統執行各環節進行審查,防止存在漏洞。

  5.提高會計人員,內審人員的素質。

  ***五***會計電算化的 應用 控制

  眾所周知,同步使用的會計電算化軟體在整個核算過程中,真正由計算機完成的 工作,是從憑證錄入開始到財務報表的輸出結束的,整個過程也可分為輸入、處理和輸出三個部分。與之相應的控制可以分為輸入、處理、輸出控制。

  1.輸入的控制:主要是對錄入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進行控制,主要靠人工進行,如有關如責任人員簽章、憑證複核及修改資料的控制。

  2.處理的控制:資料處理的計算正確與否,主要取決於軟體本身是否有 問題 ,此部分的控制工作,大部分在軟體開發後期及正式使用前進行,主要包括資料有效性、完整性測試、斷電技術控制、設定、工作日誌等,而硬體的控制只能依賴於計算機的製造廠家。

  3.輸出的控制:主要是對輸出的結果要進行的控制,以保輸出資料準確、及時、實用主要依靠人工對其進行效驗。

  ***六***認真貫徹實施《會計法》,規範會計基礎工作

  《會計法》>為建立規範的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為促進 社會 主義市場 經濟 健康 發展 提供了保證。《會計法》同時也明確了單位負責人在內部控制中的職責。《會計法》突出強調了負責人對財務 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並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通過加強內部 管理,指導監督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督促有關人員做好工作,以減少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同時要求單位負責人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貫徹實施《會計法》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加強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會計法》賦予單位領導人和會計工作者的一項職責,只有會計工作規範了,會計資訊才不會失真, 企業 的內部控制制度政策的制訂就有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總之,隨著 電子 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電算化資訊系統的普及執行。會計制度中的新問題和新課題還會不斷出現,我們應按“內部控制”的原則,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防患於未然。然而,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同時,它的實施也與其他的會計制度環節有很大的 聯絡,我們應該正確處理好其中的各種關係,發揮內部控制制度的最大效應。

  三、完善內部制度的同時必須正確處理好的關係

  ***一***正確處理好控制成本與控制效益的關係

  每一個控制環節都是有益的,然而每一個控制環節必然會發生控制成本。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必須充分衡量控制的成本與效益關係。內部控制環節的效益表現在:由於某一控制而直接帶來的效益和某一控制看上去似乎沒有多大作用,但它能夠使整個控制系統加強,或者更好的發揮作用而帶來間接效益。內部控制環節的成本表現在:增加某一控制環節必然會消耗人力、物力等直接控制成本和過多的控制環節 影響 單位處理業務速度會到來不利影響的見解控制成本。加強與完善內部控制,必須充分權衡這種成本效益關係。

  ***二***正確處理好傳統內部控制方式與新型內部控制方式的關係。

  隨著電算會計的普及,傳統的內部控制方式如會計處理中的核對、計算、儲存等手段都已經被這個新型的內部控制方式所代替,但這並不是說傳統的內部控制方式不發揮作用。正因為傳統的內部控制方式源遠流長,如植物分離、授權批准、業務程式控制等手段仍有其自身生存發展的土壤,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的引入並不能完全倒替它們所發生的積極作用,關鍵是各單位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採用新型控制方式時,使傳統內部控制方式仍能最大的發揮作用,不但能防止與發現傳統的錯誤和舞弊,而且能防止與發現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等新型舞弊與犯罪。

  ***三***正確處理好內部控制制度與 職業道德自律的關係

  內部控制制度與職業道德自律在評價要求,評價標準方面是不同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硬性規定,各職能人中都必須做到。而職業道德自律則是軟性的約束,是各職能人員必須做到的,但做到的程度如何則完全靠傳統觀念與個人素質決定。落實強化內部控制制度,不能僅依靠外部的強制力量,而要儘可能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職員都能遵循職業道德,去主動落實內部控制制度。

  綜上所述,完善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對現在企業有著深刻的意義。保證會計資訊質量是建立 現代 企業制度的需要,是鞏固改革成果,提高企業效益的需要,也是制止經濟犯罪,遏制腐敗現象的需要。同時,加強和完善電算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對推動和普及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程序,逐步建立以會計電算化為核心的計算機管理資訊系統,實現資訊資源共享,提高資訊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參考 文獻 】

  [1]亨德里克森.會計 理論 .立信出版社,1987.

  [2]閻達五等.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J].會計 研究 ,2001,***2***.

  [3]朱榮恩.內部控制評價[M].北京: 中國 時代 經濟出版社,2002.

  [4]吳水澎,陳漢文,邵賢第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與啟示.會計研究,2000,***5***

  [5]趙偉.加入WTO對我國會計資訊產業的影響與對策.中國會計電算化,2002七.

  [6]王治安,向顯湖.試論我國的會計改革目標.四川會計,1997,***12***.

  [7]任多魁.企業內部的會計管理模式.山西財稅,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