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法教你鑑賞紫砂壺

  紫砂壺的泡茶的好工具,我們在購買紫砂壺壺的時候要注意去鑑別,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紫砂壺歷來多分成四個檔次:日用品壺、工藝品壺、特藝品、藝術品。無論是紫砂壺入門者,還是資深藏家,鑑賞紫砂壺可用四字法來概括:即,“泥、形、工、款”。

  一是“泥”。紫砂壺得名於世,固然與它的製作技法分不開,但根本的原因是紫砂泥的特殊優越效能。許多陶瓷專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時,均說含有氧化鐵的成分,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全國各地都有,但別處就產生不了紫砂,只有紫泥,這說明關鍵不在於氧化鐵,而在於紫砂的“砂”字。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先應該是紫砂泥質的優劣。

  二是“形”。紫砂壺之形,是存世的各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樣之讚譽。如何評價這些造形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藝術的社會功能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種各樣的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即大度的愛大度,清秀的愛清秀,古拙的愛古拙,喜玩的愛趣味,人各有愛,不能強求。紫砂壺屬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應該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茶道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平和”、“超世脫俗”。

  三是“工”。藝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國畫的大寫意,是屬於豪放之列,而紫砂壺的造形技法與國畫之工筆技法有著同工異曲之妙,也是十分嚴謹的,如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清清楚楚,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鬚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把合格紫砂壺。按照紫砂壺的成型工藝特殊要求,壺嘴與扳要絕對在一直線上,並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緊。以上這些都屬於手工的要求。

  四是“款”。款即是壺的款識。鑑賞紫砂壺款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鑑別壺的優劣,壺的製作者、題詞、鐫銘的作者是誰,另一層意思是欣賞紫砂壺上題詞內容,鐫刻的書畫內涵和印款。紫砂的裝飾藝術也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一部分,它具有傳統的“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顯著特點,所以欣賞一把紫砂壺除了看泥色、造形、製作的功夫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等方面。

  明代瓷器鑑定有四招

  明代是中國瓷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明代江西景德鎮的瓷器燒造技術,在宋,元的基礎上有很大的提高,制瓷工藝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宋,元時期,瓷器以單色釉為主,到了明代,五彩,鬥彩以及各色彩釉逐漸發展和流行起來。青花瓷在元代已趨成熟,但存世量極少。經過明代的改進和創新,青花瓷才被推廣開來併成為中國明代,清代及現代瓷業發展的主流。

  明代瓷器裝飾手法已從元以前的刻、劃、印、塑等轉為彩繪***繪畫***為主要手法。繪畫紋飾的內容更加複雜多樣,植物、動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鳥、魚及蟲等無不入畫。明代早期以寫意畫為主,畫風自由、奔放、灑脫;明後期以寫實為主,畫面抒情達意,簡約輕快,極有漫畫趣味。

  發展週期:

  整個明代1368——1644年,先後有十七個皇帝在位執政,共經歷276年***除南明外***

  其瓷器的製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早期: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

  中期: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

  晚期: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

  民窯不僅產量超過官窯,而且燒成了許多高質量的可以與官窯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鬥彩瓷器是瓷器生產的主流。如何鑑定明代瓷器,具體說來,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 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鑑別真偽的重要依據。這是因為各類器型多能確切表現本時代的生活習慣、審美標準、風俗面貌和技術成就。若能諳熟並善於識別其形狀和神態,就掌握了一種比較可靠的鑑定方法。

  在鑑別中,有了準確的器型概念,無須多究,便可一眼識破那些低劣的贗品;有了準確的器型概念,對那些貌似真品的偽作,經細心體察和揣度後,就能看出神離之處,找出其細微差別;

  對於造型,要從以下幾點去觀察:器口、腹、底、柄、耳、頸、流、系、足以至器裡。若能經常測量器體部位,體重厚薄,熟記大小,對於鑑定工作更為有利。

  2 紋飾

  瓷器上的紋飾,也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對於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暈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現象,在後代的仿品中都不能準確再現。在斷代和鑑別真偽時,觀察、比較同時期與相近朝代其他工藝品的圖案畫意等特徵也很重要。發現時代的特徵,找出共同的規律,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器物,都應作大量細緻的對比分析,在決疑辨偽中,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3 胎釉

  就瓷器而論,胎為骨,釉為衣。細緻觀察胎體和釉面也是斷代和鑑別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鑑定胎質時,可從器足的無釉處觀察,注意胎土淘煉的純淨與燒結的縝密程度。

  對於明代各種不同的釉面觀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觀外,必要時還可藉助放大鏡。觀察時更要注意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釉面的厚薄,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徵。

  對各時代釉面的典型表現,要牢記心中,對各時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瑩潤與乾澀,釉質的縝密和疏鬆及濃縮、積釉等狀態也需掌握,這也是鑑定真偽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造型、紋飾、款識、釉色、胎質等鑑定方法必須同時並用,方能收到殊途同歸,全面一致的效果。

  4 款識

  明代瓷器各代款識千差萬別,憑款識特點來斷代和辨偽也就相當重要。體會各代款識的不同風格,首先可以從研究筆法入手,然後將真假實物款識,相互比照,結合實物,反覆審度其字型的結構、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澤的深淺濃淡等。另外,也應當注意總結同一時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識不盡相同的變化規律。

  明朝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階段,窯場數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築陶瓷和其它型別的陶瓷製造大大地超過了以前歷代,展示了陶瓷業大發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