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賺錢的祕訣

  賺錢就是聚斂財富,掙錢盈利。就是通過自身的資本或者勞動力產生收入的一個過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她的目標是10年後可以1000萬元的身價富足退休,但朋友們似乎有些不以為然,覺得那“1”後面跟著的7個零太遙遠。不知專家以為華女士的這個長遠目標如何?

  生活寬裕家庭美滿 36歲的華女士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自己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做高階職員,先生辦有一傢俬營的小型進出口貿易公司,兒子在外國語學校念小學二年級,雖然孩子的爺爺奶奶已經過世,但外公外婆都還健在。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父母有退休金和養老保險,生活能夠自立,不必華女士夫婦多操心。

  華女士自己每個月收入穩定在5000元,年終還有4萬元獎金收入。丈夫的公司雖然小,但一年大概能有20萬~40萬元的收入,因為是做外貿,所以不是特別穩定。每個月一家人的基本開銷在5000元左右,其中孩子的支出佔到了五分之一,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的家長還是花在孩子身上的錢最多。不過因為收入來源有保證,所以這樣的開銷對他們的家庭並沒有太大的壓力。 無債一身輕現在很多年輕人工作沒兩年就成了“百萬負翁”,過早地背上了沉重的房貸、車貸以及其他消費貸款。但華女士一家卻是“無債一身輕”——他們的買房買車都是現款支出。也許是因丈夫的觀念比較保守,但這樣的習慣是好是壞也很難下結論。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是不是落後於這個時代的潮流了?現在市面上好像都流行貸款嘛!” 房子和車子已經用現金買下了,總不能退回去再貸款來買。現在,父母和孩子住在楊浦區的房子裡,自己和先生平常則住在另一套房子裡,這套房子同時也兼做先生公司的辦公用房。風神藍鳥車是兩年多前買的,現在大概還值23萬元,家裡還有一輛挺好的摩托車。

  閒置資金多缺乏好投向華女士的先生真是“專一”的生意人,除了做貿易對其他的似乎都不怎麼感興趣。公司是做貿易的,不需要太多流動現金,所以家裡積累的閒錢也不少。前幾年銀行利率高時都是放在銀行里長期吃利息。但現在銀行利率實在太低了,於是乎華女士就不知道該拿出這些錢做點什麼事了。本來華女士的父親做過幾年股票投資,收益也還不錯,但退休後父親對這些反而看得很空了。自己也想過買基金,經中行的朋友介紹也買了兩隻開放式基金,一共5萬元。但父親的意思證券市場還是別去碰了,所以也就沒再買。國債到目前為止還沒買過。房子買來都是自己用的,沒做過投資。華女士家庭資產的另一大特徵就是外幣尤其是美元的比例較高,因為生意上的往來,經常會收到外匯。但直到今年3月份,才拿出兩萬美元做了一箇中國銀行的個人外匯寶。所以,如何處置家庭的人民幣存款和比例不低的外匯資產,一直困擾著華女士。

  舊保單數額低丈夫的保險怎麼買 1997年時,華女士為自己和先生買了3份保險,但保額較低,都在3萬元以下。兒子剛出生保險代理人就上門了。現在,家裡還有6份保單正在繳費中,包括先生和自己各一份平安長壽險,自己一份平安福臨門和一份人壽生命綠蔭疾病險,兒子的一份平安終身幸福險和媽媽的一份平安鴻利險。最近,華女士在考慮為先生投一份保額大些的純粹保障型險,但朋友卻又說分紅型的比較好,所以她還在猶豫中不知到底該如何選擇,希望專家給出出主意。

  假設:我有一份很穩定的工作,每個月3000塊,只要我安心,努力的工作幾年後,一定會漲工資,譬如說2年後漲到4000塊。我假設我是做設計,建設設計,又或者我是買軟體,軟體工程師,等等,我不管我的工作是什麼,我肯定會知道一樣東西,那就是我對工作十分了解,熟悉。而且我肯定把自己的收入拿出1/3用來做穩妥投資。另外,我工作之餘,我拼命學習知識,金融各方面,各種投資工具,我去學習。

  好了,我肯定會遇到一件讓我肯定99%賺錢的生意,不過這生意要幾年內都沒問題的。那麼好,我持續投資,每年只要30%的收益,10年左右我們通常能成為百萬富翁。即便沒有30%的收益,只要我每年都能保證有一定收益,最後,我們一定會獲得理想的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