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這一時期的孩子如果教育不當或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因此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刻不容緩。所以,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父母要正確的和孩子溝通,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都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認為父母很羅嗦,總是管閒事,作為父母雖然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你可能會方法不對,讓你的孩子不能夠接受,所以說,你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後在對症下藥,必要的時候你還可以找你孩子的朋友瞭解情況,以便可以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父母要注意樹立孩子的價值觀,青春期的孩子會有一段迷茫期,在這段時期孩子會有一種茫然而恐懼的心理,因為他們意識到他們與以前不同了,馬上就要成年了,既有對未來的迷茫又有對未來的恐懼,這時一種很複雜的心理,這裡就需要父母來合理的引導孩子,為孩子解惑,讓孩子樹立自己的價值觀,快速走出自己的青春迷茫期。

  父母要對孩子付出更多的關愛,其實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內心之中更需要父母的關懷,當他們有什麼事的時候更多的會想到父母,特別是在生病或他感覺迷茫無助孤獨的時候,雖然孩子並不想和父母多溝通,多和父母說話,這都是因為他感到父母嘮嘮叨叨的很心煩,因此作為父母要適可而止,事情不要說了一遍又一遍,這樣就會好很多。

  父母要和孩子平等交往,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作為父母不能在想孩子小時候那樣事事給孩子拿主意,要更多地聽聽孩子的建議,對於你認為不對的你可以給孩子提提意見,幫助他改正,態度要和藹,千萬不能夠強制性的讓孩子安照你的想法來做事,那隻會讓孩子和你越來越遠。

  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的性意識,這一時期孩子漸漸發育成熟,男女差異越來越大,就會使孩子對異性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作為父母要交給孩子正確的青春期知識,這種事不能賭,越賭就會越容易出事,正確的教育是必要的。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孩子進入青春期,對於一些不想和別人說的事情就會寫在日記裡面,父母不要去隨便亂翻,你可能一次沒有被孩子發現,兩次沒有被發現,但你總有被發現的時候,這時你的偷看就會使你們和孩子的關係出現裂痕,孩子就會認為你不尊重他,直接導致家庭大戰的爆發。

  父母要教育孩子遠離誘惑,青春期孩子會接觸到更多的不良誘惑,如上網打遊戲,吸菸喝酒等這些不良的習慣,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遠離這些誘惑,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和異性的交往,看待孩子和異性交談或玩耍,父母不要一概認為是孩子早戀了,你要是按照早戀來和孩子交談,在哪裡一通教育,就有可能將本純潔的同學友誼給漸變成早戀,因為青春期孩子都有逆反心理,我明明沒有早戀你偏說我早戀,那我就早戀給你看,那這樣父母就哭去吧。

  二:

  1、利用情景法。

  發揮家庭教育靈活機動的優勢,充分利用生活現成的情景,自然地恰當地進行教育,孩子身處其境,感受其事其人,家長[微博]進行觀念的點撥、方法的傳授,生動而親切,關鍵在於家長要抓住教育時機。

  請看一位小男孩的作文:

  開始,我就擠進去佔了一個座位。我爸爸有胃病,我讓他坐。誰知車沒出一站,他倒站起來讓給旁邊一個女的坐,我很納悶,讓座位也得讓老弱病殘的,憑什麼讓給這個年輕的。我不滿,瞥了一眼我爸,他裝著沒看見。下車後,我爸看我還嘟著嘴就笑著說:“傻小子,你投看出來,人家是孕婦。”我爸又說了那段我媽懷我時是多麼不容易。“是你媽十月懷胎,才把你帶到人間的。”

  從這篇作文看,這位父親是善於利用生活情景進行尊重婦女,熱愛母親的教育。

  2、自學自省法

  買一本或借一本適合表少年閱讀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讀物,讓孩子自己看,開開竅,啟啟蒙。封鎖這方面知識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其實也封鎖不住,孩子從非正常渠道獲得的非科學性知識,家長更不放心。選一本好書,就是請來一位好老師。孩子自己閱讀自己琢磨,比咱們在一旁喋喋不休要科學多了。家長要注意兩點:一是書的選擇定要適當;二是:不—定當面交給孩子,可以好像是無意放在桌上,不必叮嚀,他自己會拿去閱讀。

  3、小說感染法

  一部好的長篇小說,對於人生觀正在形成的學生來說,是生活教科書,它給予孩子感情的震撼不是一般家長說教所能比擬的。讓孩子從容步入小說展開的社會環境,追隨主人翁地坎坷人生中顛簸,一起品嚐歡樂和痛苦,以純真的心去感受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偽。孩子會在書中找到自己終生崇拜的偶像。名人傳記,對孩子不僅有這種教育效果,而且有更大的真實性。這個建議,寒暑假實施最好。

  4、觀念滲透法

  例如看電視,一位姑娘輕率地許身於人,我們一家人嘆息一番,議論一番,還可以假設姑娘婉言謝絕的情節來續編後面的故事;再例如看報紙,在“金色盾牌”、“警戒線”等欄目中發表的一些案便,那些受騙的少女、誤入歧途的少年,都可以作為家人談話的話題。在議論中,表明我們成年人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審美意識。這顯然比叮囑孩子、耳提面命要有更好的接受效果。

  5、防微杜漸法

  孩子人際交往的變化,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微變到鉅變,漸變到突變,家長要立足於預防,及早地疏導、教育,把工作做在孩子陷入早戀泥潭之前。那麼,事前孩子會有什麼跡象呢?有曠課行為,深夜不歸:與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接觸;上課神情恍惚;精神亢奮,突然狂喜狂悲:鬼鬼祟祟,嘀嘀咕咕:過分追求打扮;突然花錢大手大腳:突然不愛講話,眼神發呆:學習成績明顯下降:飲食起居不正常,常常往外張望……發現這些變化,都要引起家長的警覺。發現後,您不要急躁,首先要從關懷入手,從理解入手,消除孩子戒備,取得孩子的主動配合,以達到了解事態的真實情況。然後才是與孩子共商對策。

  6、興趣轉移法

  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充沛,活動能量很大。父母不要以為他們整天學習就可能拴住他們的心。每逢週末,安排一些全家參與的趣味活動,讓孩子盼望著週末的到來。例如:春遊、遠足、—人—菜烹飪大賽、春節家庭小製作展出等。家長要鼓勵孩子學習攝影、繪畫、彈琴、集郵、登山、游泳等。家庭活動的豐富,課餘愛好的堅持,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興奮點轉移,為他們充沛的精力找到用武之地。

  7、目標模糊法

  初中學生的愛慕物件比較朦朧,常常是某一型別的理想化人物或是生活中的近似人物。家長往回拉一拉,就可以拉回到友誼上來;推一推,就可能推向早戀。我們將愛慕物件模糊化、群體化,是有效果的。例如:一位母親發現女兒回家總以同班某男生為話題,百說不煩,用欣賞的口吻談這個男生。母親發現女兒的愛慕所在,沒有批評,也沒有追問,更不冷嘲熱諷,而是對這班的其他有特長的男女同學做了一番瞭解,然後,母女閒聊時,母親自然地談到這些有特長的學生。不是談他們的特長,而是貶低他們。女兒很生氣,說:“人家挺好的,您誣衊人家。”母親說:“您還得廣泛觀察觀察。”女兒的觀察目標被母親巧妙地模糊化、群體化了。

  8、日記疏導法

  允許、支援孩子寫日記,要求寫真人真事,提倡寫真實思想,記下自己成長的足跡,留下少年時的歡樂和苦惱。這既是持之以恆的意志鍛鍊,又是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還是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環境、正確分析自己的自我提高的好方法。孩子如果把日記藏起來,鎖起來,這是正常心理的反應。青春期的孩子如果願意讓老師同學、家長看他寫的日記,就不正常,其日記往往大話、空話、假話居多。他可能另有目的。如果有一天,一向鎖著的日記跑到桌面上來了,家長要格處小心,孩子可能留有記號,他是檢驗家長是否誠實。

  其實,允許孩子在日記中編寫一些幻想的情節,創造些子烏虛有的“豔遇”,在日記裡浪漫—番,這是孩子的一種心理宣洩,可以起疏導作用,特別有利性格內向的孩子的心理調適。

  9、書面談話法

  和孩子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書面談話不是太造作了嗎?不,書面談話有特殊效果;家長可以防止面談時的衝動、魯莽、急躁,理智地斟酌語句,掌握教育的分寸,書面評議給孩子留下反覆體味的人生哲理,供孩子思考、記憶。同時,書面談話常常成為面談的補充、修正,也可以增加當面難以啟齒的內容,這常是青春期教育中需要的。例如,一位父親發現男孩子手淫,很是氣憤急躁,當面斥責了孩子。事後,父親覺得話說過了頭,給孩子精神壓力太大,怕給孩子造成驅散不了的陰影,於是隨後寫了一封信放在孩子枕頭下;檢討了自己態度魯莽、減輕孩子罪惡感,鼓勵孩子做一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趣味高尚的男子漢。又例如,不少家長運用格言、警句、名人名言,教育孩子珍惜青春,不要早戀。有位家長給孩子寫道:世界上的事,常常有得必有失。中學生放棄愛情是暫時的必要的喪失,中學喪失的愛情會在成年時加倍獲得;而中學時代應當獲得的知識本領,如果讓你輕易放棄,那你終生再也追不回來了。

  三:

  1、絕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關係。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正親子關係,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