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書和選書

每個人讀書的目的都不一樣,這個目的從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你具體讀書時的思維方式和深淺度。

大致有以下幾種目的:

工作、學習上需要完善知識體系
獲取資訊以查漏補缺
純粹休閒怡情
改變思維方式實現自我成長和突破
一、關於讀書
讀書大致分為細讀和略讀,在此就不分類一一說明,兩者總有相同的地方,都是讀書的手段,這裡總結的都可以服務於高質量的讀書體驗。

1.明白你讀這本書的目的
最最重要核心的一條你要知道你讀者本書的目的是什麼,知道什麼是你需要的,你的目標不是純粹的讀書而是想通過這本書得到什麼,這就是“讀書未必要讀完”的意思。

明白了你的目的,你就會對一本書的內容找到你的重點,有所讀、有所不讀、有所精讀、有所略讀。

2.瞭解書的大概
尤其對於快速閱讀一本書,首先得會了解一本書的大概。

一是前言、目錄、序等等;二是結尾的後記等等;三是通過目錄最好能夠找到對於自己最重要的章節和自己有疑問的章節,自己心中有個數

3.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的實際用處在讀書的時候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慢慢體會,總之自己做讀書筆記絕對不會虧待你的!

關於做讀書筆記,推薦的參考標準是你的讀書筆記可以讓你把原書扔掉只看筆記就足夠的地步,當然不是越詳細越好~

①.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有趣的、有疑問的、重要的等等地方就記錄下來。以備份查閱。

②.在讀書的過程中有自己結合已有的知識而總結出來的結論的,一定要記錄下自己是如何匯出這個結論的

③.做讀書筆記,也可以等你看完一整章節的時候憑藉回憶來做筆記

④.系統結構式,以知識框架的形式來做讀書筆記是個好習慣。這裡其實我覺得挺重要的:不僅對於這本書,乃至於你讀所有的書,甚至一切接收資訊獲取經驗,都最好有一個自己的大的“知識樹”這樣你能以一個巨集觀的角度,當你有新的知識時就把它加入到這個“樹”上,你也可以知道你缺哪方面的知識。這對於提高效率可不是一星半點的程度

4.與書對話,抓住書的作者的思維。
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可以去理清所讀書的事理邏輯與推理,第二次讀的時候就要知道作者安排各個觀點順序的意圖;進而去抓住作者寫這本書的深層次意圖。三個指標不一定必須讀兩次完成,你可以一次也可以三次以上,個人情況而定。

雖然我沒有打到一天一本書的本領,不過應該大概可以理解了,對於某些可以快速閱讀的書,我們去讀的時候只要抓住了作者的邏輯、情節和思維就足夠了

5.不同型別的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直接舉例子吧。側重說明技巧方法類的書籍,我們可以有選擇的直接去看技巧和案例;文學類作品,對於我,一般是不會做讀書筆記的,讀過一遍就讀過了,頂多會有讀後感~

6.關於快速閱讀
很多人包括本人的讀書速度都不快,也快不起來。在讀書速度上,貌似只有練習。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只有純粹的練習。

7.Unbreaken Reading Time
每天或者你自己設定的每個週期內(不要超過一週)都要有自己的固定的讀書時間,雷打不動。我是參考了大貓之前所說的早起Unbreaken Time,戒掉睡懶覺的習慣,每天早起一個小時,騰出半小時來讀今天的“大部頭”。附《關於早起》——大貓

8.碎片時間的利用
所謂讀書的碎片時間,當你無事所做的時間段超過五分鐘的情境就是你的碎片時間了,其實細細算來,如果能夠好好利用碎片時間所完成的讀書進度是遠大於你的固定讀書時間的.碎片化時間的利用,我覺得裝置工具少不了,小狼都是在Android手機上閱讀一些PDF,當然我覺得,平板或是Kindle還是移動電子閱讀的最佳工具

9.換腦式閱讀
南懷瑾:在一定的閱讀時間段裡,同時閱讀不同科學不同類別的書籍。當一本書讀不下來的時候,馬上換另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