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野炊菜譜有哪些怎麼做

  野炊是帶上簡單適用的炊具,帶上家人與朋友,到戶外席地而坐,親身製作一份香噴噴的美食,適合野炊的菜譜也有很多。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野炊菜譜有哪些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野炊菜譜一:火腿洋芋燜飯

  最簡單實在野炊首選的雲南特色美味,可做好也不容易,火腿儘量選擇肥少瘦多的精腿,切成指甲蓋大的小塊,洋芋去皮也切小塊,米用水泡一個小時左右待用。鍋上火,熱後下火腿煉出油,下足夠的水,水開後下洋芋,水再開時下米,先大火再小火燜,最後離火燜10分鐘,燜飯過程中不要以肚子餓或者其他理由開鍋蓋以免出現夾生飯。此飯因用火腿燜制略感油膩,可配酸菜洋芋湯或酸白菜粉絲湯、涼黃瓜、鹹菜

  野炊菜譜二:青蠶鬥火腿燜飯

  和洋芋燜飯做法差不多,因蠶豆不吸油,不用先煉油了,先煮豆然後放火腿,水開再放米,燜飯過程同上就不羅嗦了。配火腿蘿蔔湯、番茄炒綠辣子、鹹菜

  野炊菜譜三:香腸洋芋燜飯

  洋芋切小塊先煮開,下米燜至水快乾時在飯面上放上切成片的香腸,繼續燜至飯熟即可。配白菜粉絲湯、火腿炒辣子、涼黃瓜、鹹菜

  野炊菜譜四:板鴨燜飯

  洋芋切小塊先煮開再放少量青豌豆,下米燜至水快乾時在飯面上放上切成塊的板鴨,繼續燜至飯熟即可。配酸菜紅豆湯、糟辣子炒臘肉、涼黃瓜、鹹菜

  野炊菜譜五:雞肉燜飯

  此飯做的時間稍長,適合有時間準備晚飯的活動,清理乾淨的光雞一隻***土雞最好***,先把整隻雞放鍋里加足水煮熟,取出撕成小碎塊,鍋內留部分雞湯燒開後加米、筍絲、鹽、雞精、胡椒麵,湯開後加雞塊,燜熟後加少許醬油、蔥花、辣子面,拌勻即可。配雞湯白菜、辣子炒火腿、涼灰蛋、鹹菜

  野炊菜譜六:臘味菜飯

  曾經和南方的朋友出去玩時看他們做的,味道非常好不用再單獨做菜,但原料實在太多,不適合揹包一族,省略了幾樣,給大家參考。鍋內放油,熱後炒切成小段的青菜,放火腿丁,加水燒開加洋芋丁、米、青豆、筍丁,燜至水快乾時在飯上放上切成片的臘肉、香腸、臘雞,中間鋪上青菜。繼續燜至飯熟。

  野炊的好處

  一:家庭野炊好處

  好處一:更好地與寶寶親密互動。爸爸媽媽跟寶寶在草地上做些互動小遊戲,寶寶會開心得不得了。

  好處二: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野餐過程中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換您家的食物,這個過程就可以很好地鍛鍊家裡小寶貝的社交能力哦!您也可以安排幾個好友親戚家庭一起出遊,增進寶寶和他們的感情。

  好處三:接觸認識大自然。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通過電視和讀物寶寶可能沒那麼深的體會,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出家門,親子體驗。領略自然風光,開拓寶寶視野,給寶寶童年留下愉快的回憶吧!

  二:小學生野炊好處

  野炊活動引導了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課堂走向社會,到戶外去親身體驗自我動手的趣味和歡樂,又增強了他們與他人、與自然合作的意識,培養了學生自我動手、相互幫助、團結協作的能力,促使學生個性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另外,野炊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提高孩子野外生存能力,鍛鍊孩子的意志力。時常和孩子出來野炊,能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放鬆,在體驗歡樂時光的同時,孩子也能認識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三:大學生野炊好處

  釋放壓力,放飛心情。置身山水之間,從心理上遠離城市的喧囂,工作的壓力,自然讓人的緊張和焦慮得以釋放,心靈得以休復,並獲得積極迎接挑戰的信心和智慧。

  激發思維,萌發創新。從人的生理心理機制看,春遊有利刺激人腦的快樂中樞,從而讓人心情舒暢,精神愉悅,潤滑思維,激發創意。

  自然教育,潛移默化。人為的教育多有斧鑿、壓抑之嫌,缺乏人性關懷,而從大自然獲得心靈啟迪、獲得經驗智慧,其形如春雨潤物,其效也快樂而又實效。這一點對兒童教育尤其必要和適宜。

  激發愛心,增加審美。春遊最易使人生髮親近自然,感悟自然的情懷;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絕妙結合,最易激發人的審美情趣,喚起愛心,熱愛生活和工作;特別當人的夢想與春之美景在剎那間碰撞時,往往使人的心靈頓悟和昇華。

  野炊必備的餐具

  a. 野炊爐灶

  野外活動中利用地形地物建野炊灶是野外生活很重要的一種技能,是野炊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各種爐灶還要根據所能尋找到的燃料修建。

  現今,野外生活可以攜帶汽油爐、煤氣爐等現代化裝置。但在不具備這些條件時,需修簡易、實用的爐灶,用以燒水、做飯等。

  b.三石爐灶

  三石爐灶是最簡單且歷史最久遠的一種爐灶。取三塊高度相同的石塊呈三角形擺放,鍋或壺架放在當中,一般情況下鍋底或壺底需距地面20公分左右***高度需視所用燃料確定,如用牛糞燃料高度不宜超過20公分,如用木柴可適當加高***。

  c.吊灶

  找兩根上方有杈的樹枝平行插在地上,中間橫一木棍或樹枝、帳篷杆等,將鍋或壺吊掛在橫木上,下方生火。也可用石塊壘一道U型牆,在其上架一木棍或樹枝,鍋或壺吊在木棍上,下方生火。U型的口應向吹風方向,以利於燃燒。

  以上兩種爐灶是使用最普遍的,至今,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仍沿用此種爐灶。

  d.木架灶

  在森林地區有時找不到合適的石塊建灶,可找4~6根長約30~40公分的粗樹枝***最好是新的或溼樹枝***,一端用刀削尖,按所用的鍋或壺的底面積,呈方形或六角形釘在地上,將鍋或壺架在木樁上,下方生火。

  e.坑灶

  在既無合適的石塊又無樹枝的情況下,也可在地上挖一坑灶。在地面上挖一深約20~30公分、長約120公分、寬約30~40公分的斜形穴坑,坑口向風吹方向,用木棍或帳篷杆架在坑的兩邊用土堆起的土包上,將鍋或壺吊掛在木滾將鍋或壺木棍或帳篷杆上***一般掌握在鍋底、壺底和坑底之間的距離需在20公分以上***。

  f.火塘灶

  火塘是篝火的一種,應選擇坡坎下避風處,挖一方形或圓形深約20公分左右的塘坑,上支三角架以供烘烤食物、燒水、做飯。火塘坑可以較好的儲存火種,還可以將食物埋在火塘中烘烤。

  野炊灶還有很多種,如壘灶、散沿灶、避光灶等等,可根據人數多少,就地取材修造。

  野炊灶在野外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避免發生火災,建灶時應將灶邊雜草等易燃物清理乾淨,並需有防火措施。使用後要將餘火熄滅或用土掩埋,以免留下火災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