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中轉彎半徑真的那麼重要嗎

  轉彎半徑是雪板的重要引數。常常看到論壇裡談到:“野雪板的半徑怎麼都那麼大?會不會轉不過來?下面小編帶你一起了解一下吧,歡迎閱讀。

  轉彎半徑是雪板的重要引數。常常看到論壇裡談到:“野雪板的半徑怎麼都那麼大?會不會轉不過來?”“某某是全地域小回轉,腰寬八十多半徑卻和小回轉一樣,夠靈活,選小回轉板還不如選它。”“某某是雙半徑,大彎小彎都方便。”“這個女式板才1米5怎麼半徑這麼大?不好,滑起來會很費勁。”

  其實我想探討一下,轉彎半徑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們都希望有靈活的板子,如此說來,半徑是越小越好,那廠商為什麼還要做大半徑的板子?如果寬板子只靠小半徑就能和小回轉板一樣靈活的轉彎,那不就完美了嗎?別說野雪了,就算一般的坑坑窪窪的雪況應付起來也比窄的強,這麼簡單的問題,為什麼還要做腰寬67的小回轉板?

  第一個問題,野雪板為什麼半徑那麼大?

  轉彎半徑只和雪板的三圍比例有關。一個小的半徑要求有相對寬大的頭部和尾部,和相對窄的腰。這只是相對而已。也就是說,想做一塊寬腰圍板子,同時又有一個小的半徑,完全沒問題,只要把三圍統統都加寬,就Ok了。但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呢?頭尾加寬到一定程度,增加了兩板打架的可能性,搞的滑雪者得叉著兩腿走,甚為不便,是故頭尾不能無限制加寬。

  另一方面,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野雪板做很寬是為了提高深雪/軟雪裡的適應性。而轉彎半徑只對卡賓彎/走刃的半徑大小有影響。在深雪中有必要整天走刃嗎?如果你想搓雪,甚至擰轉,ok,那你愛轉什麼半徑轉什麼半徑,板子的轉彎半徑和你完全沒關係。真到了適合給野雪板走刃的地方,那是漫天的粉雪,這種時候就算半徑二十米,也只會讓你奔起來更暢快吧?

  第二個問題,小半徑全地域,能抵得過小回轉板嗎?

  腰寬75+甚至80+的全地域板,做出11-13米的小半徑,是近年來廠商最樂意乾的事情。因為全地域既要求在深雪裡跑,也要求在雪道上跑,所以卡賓效能還是很重要,小的轉彎半徑很有用。

  但是指望這樣的板滑起來和腰寬67mm的小回轉板一樣敏捷靈活,是不可能的。越寬的板子,立刃到同樣角度的力矩越大,也就是說你在來回換刃的過程中耗費的能量會越多,也會換的越慢。這不是簡單的縮小半徑就能解決的問題。是故所有的競技板,無論大回轉小回轉,都很窄,這樣才能保證在硬雪道上最高效的滑行。

  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可能一直滑硬雪,也不可能一直滑軟雪,所以很希望有完美的結合,全地域正是迎合這種心理應運而生,遺憾的是這兩方面效能,是此消彼長的關係,不可能完美的兼顧。選擇的時候只能根據自己需要滑雪道和野雪的比例,選擇適當的腰圍,做出一個折中。

  第三個問題,雙半徑真是大小彎兼顧嗎?雙半徑就比單半徑好嗎?

  所謂雙半徑的設計,無非是板頭到板腰小半徑,板腰到板尾大半徑;入彎小半徑,出彎大半徑。因為入彎時的小半徑對靈活性影響大,而出彎可以通過搓雪改變半徑。也就是說,這類板子,板頭寬,板腰窄,板尾窄,呈Y構型***反之傳統單一半徑,頭寬,腰窄,尾寬,就是X構型,這個劃分很形象哈***。

  其實兩者各有優缺點。X構型的板子,板尾搓雪相對費勁,但卡賓起來會很穩,相當於你的板子“強迫”你卡賓;而Y構型的板子,板尾減少了寬度,搓雪很容易;但是你想完整的做一個卡賓彎的時候,你的板尾也會有搓雪的趨勢,一些習慣了用單一半徑板子走刃的人,換到雙半徑就會感覺稍嫌拖沓,走刃不乾淨,所以雙半徑不能簡單說比單一半徑好或者先進,根據個人使用的習慣而定。不過,雙半徑/Y構型的板子的確近年來越來越流行,不僅全能板***大半徑和小半徑的折中***喜歡用這種構型,全地域也是。究其原因,全地域應付的雪況更復雜,板尾做的窄一些,搓雪、擰轉都會更省力,適應性更強。

  第四個問題,女式板的半徑怎麼那麼大?

  上次有個mm在論壇裡發帖選板子,好多男性雪友就評價說,這個板半徑太大,才1米5左右的板子,怎麼會有13、14米的半徑?放大到1米7豈不是成了大回轉板,這讓人家小mm怎麼控制的了?其實,這種尺寸在女式板中很平常。一方面因為女式板的尺寸比男式板整體短一檔,即使不做太小的半徑,靈活性也不會太差。另一方面,滑雪習慣男女有別:女孩子滑雪真的會一天到晚走卡賓彎嗎?很多女雪友的第一塊板甚至是半徑二十米的公園板,只是圖好看或者圖輕便買的,照樣滑著很好,大回小回都沒問題,原因很簡單,人家不玩卡賓,壓根無視掉你們很看重的半徑。另一方面,前面已經討論過了,要想把半徑做的小,頭尾就得寬,頭尾寬了搓雪就累了,如果滑的人根本就是搓的多卡的少,那還不如把半徑做大點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