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成語故事
成語因其言簡意賅、形象生動而成為漢族人喜聞樂見的一種表達形式。那麼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物極必反
武曌[zhào]是唐高宗時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後,就臨朝聽政,不久,她廢了中宗,改立國號叫周,還自稱為則天皇帝,就是我們一般稱的武則天。
當她臨朝聽政的時候,太子中宗已經長大了,可以處理國家的大事了,但是則天皇帝還是不肯放手。 在那個當時,許多的大臣都很不滿,紛紛上書勸止;其中有一位叫做蘇安恆的大臣,也上了一本奏疏,勸諫則天皇帝。
奏疏上說:“太子現在的年紀已經很大了,才德也不錯,你卻還貪戀著皇帝的寶座,而忘了母子的情分,時間已不能讓你拖延下去,我以為上天和百姓們,都是傾向李家的,你現在雖然還平安的坐在皇上的位子,總要知道物極必反,器滿則傾的道理吧!”
鸌[hù]冠子一書曾有“物極必反,命曰環流”這句話,就是說一件事情到了極端的時候,一定會產生變化,而造成全然不同的結果。
物極必反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認識到物極必反的道理,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好的貼近現實,真正和眼前的生活到達某種默契,求得最佳的生活方式,也許這正是現代人最可取的生存智慧。
篇二:不相為謀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碰壁後,在冉求的幫助下,終於回到了父母之邦魯國,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沒有重用他。他認為與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於是閒居起來,專心著述,編輯整理《詩》《書》《禮》《樂》《春秋》等。
不相為謀意指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道不僅僅指簡單的志向或興趣,它在哲學中是宇宙的本源,是最深刻的東西,統領著世界,可以理解為人的境界。生活中,我們可以找志趣相投的人做朋友或者共事能事倍功半哦。
篇三:無出其右
漢高祖劉邦剛建立漢朝的時候,還有許多異姓的諸侯王。有一次,劉邦帶兵前往代地鎮壓陳稀的反叛。
途經趙國,趙王張敖深恐劉邦怪罪於他,便下令做了許多美味佳餚,親自端著盤子,送給劉邦吃。
誰知劉邦故意大擺皇帝的威風,岔開兩腿,大模大樣地坐著。不但不回禮,而且開口就罵張敖招待不週。趙國的宰相趙午等見劉邦如此尋釁,羞辱趙王,氣憤異常。回宮後,他們竭力勸說趙王反叛劉邦,趙王執意不允,並把手指咬出血來,要大臣們不要再提。
大臣們見趙王不答應,便決定瞞著趙王去暗殺劉邦。誰知事情 洩露,劉邦大怒,下令逮捕趙王及其近臣。
趙午等都自殺了,只有趙王和大臣貫高被捉去,並要把他倆押解到都城長安。許多忠於趙王的舊臣都想護送趙王去長安。劉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膽敢跟隨就滅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幾個臣子就剃掉頭髮,身穿紅色衣服,用鐵圈柬 住頭頸,偽裝成趙王家奴,一起去了長安。
到了長安,劉邦親自審訊貫高,要他說出趙王謀反經過。貫高把趙王如何不肯謀反,還阻止臣子們謀反的經過詳細他說了一遍。劉 邦這才相信趙王確實沒有謀反,但仍藉口說趙王沒有教育好臣子, 把他降做宜平侯。
趙王向劉邦謝恩,並請劉邦寬恕隨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劉邦一聽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見了他們。通過談話,劉邦對他們的才學過人,有勇有謀,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瞭解,他感慨地說:“哨:現在漢朝的臣子沒有一個能超過他們的。”
心裡一高興,有意重用他們。於是有的做了郡的長官,有的做了諸侯的相國,田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漢中守。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古代的座位排序是很有講究的哦,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時,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時,長者東向,幼者西向。賓主之間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為侍坐。在室內禮節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在西牆前鋪席,坐在席上面向東,即所謂東向坐。其次是在北牆前鋪張席,面向南而坐。再其次是南牆前席上面向北
而坐。最卑的位置是東邊面朝西的席。 關於左尊還是右尊,各個朝代是不一樣的,古文作品中都有以左為尊也有以右為尊的。
看過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