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馮諼焚券

  詩曰:馮諼彈鋏,客於孟嘗,收債市義,焚券免償。

  戰國時,齊國有個馮諼。《戰國策》記載:馮諼家比較貧困,寄食於孟嘗君門下,終日粗茶淡飯。馮諼懷才不遇,牢騷滿腹,靠在柱子上彈鋏唱道:“長鋏歸來兮,食無魚牎。”孟嘗君得知,吩咐總管給他魚吃。不久,馮諼又彈鋏唱道:“長鋏歸來兮,出無車牎。”孟嘗君又讓總管給他車子。過了一段時間,馮諼第三次彈鋏唱道:“長鋏歸來兮,無以為家牎。”孟嘗君再次派人供他老母衣食。馮諼彈鋏索要待遇,絲毫沒有降低其名士的風流。馮諼從此不再彈鋏,盡心竭力為孟嘗君做事。

  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去討債,他假傳孟嘗君的命令說,凡是百姓們欠的債,都不用還了,然後又把全部的債票當著百姓們的面統統燒掉才回來。孟嘗君看見馮諼回來了,就問:“債都收完了嗎?為什麼回來得這樣快呢?”馮諼回答:“收完了。”孟嘗君又問馮諼買了什麼回來?馮諼回答:“買了'義’回來,我看你的府上,金銀穀米綾羅綢緞,都是富足得很,只缺了'義’,所以我替你買了稀有的東西回來。 ”孟嘗君聽了,勉強應了一聲。

  後來孟嘗君不做齊國的相國了,他門下所有的食客都走了,幸虧有馮諼出謀劃策,孟嘗君才再次做了齊國的相國,並安居高位數十年。

  :祖逖避難

  詩曰:祖逖避亂,親黨共之,車載老疾,躬自賓士。

  東晉時期,有一個叫祖逖的人,天性無拘無束,度量很大,把錢財看得很輕,喜歡做俠義的事情,每每到種田人家去的時候,假稱他哥哥的意思,把穀米和綢布分給貧苦的人。京師裡發生了戰亂,祖逖就帶領親戚和同鄉的人,有幾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難,把自己家所有的車子馬匹,都乘載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卻是步行,所帶的藥物和衣服糧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後來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為國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險,心中一直存有振興恢復的志向,後來終於打過長江,恢復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

  :王覽爭鳩

  【原文】

  晉王覽、母撻其異母兄祥。覽輒流涕抱持。母虐使祥及祥妻。覽與妻亦趨共之。祥漸有時譽。母疾之。乃酖祥。覽知。取酒爭飲。母遽覆酒。遂感悟。呂虔有佩刀。相其文。佩者至三公。虔與祥。祥以授覽。後果九代公卿。

  許止淨曰。祥覽二人。頗與衛公子伋壽相類。惟彼則均不得其死。此則富貴壽考。聲施爛焉。則有幸有不幸也。而彼朱氏者。徒以我執太甚。愛其子反以傷其心。貽惡名於後世。亦太愚哉。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個著名友悌的人。姓王名覽。他的母親打他不同母的哥哥叫王祥的時候。王覽每每流著眼淚。抱了哥哥。他的母親虐使王祥和王祥的妻子。王覽同了他的妻子。也一定趕去同做。後來王祥在社會上。漸漸地有了名譽。王覽的母親很妒忌他。就用毒酒要藥死他。王覽知道了。就拿了藥酒來搶著喝。他的母親就急急忙忙把藥酒奪來倒在地上。因為了這一件事。他母親的心裡也就感悟了。當時呂虔有把佩刀。看佩刀上面刻著的字。帶了這佩刀的人。做官可以做到三公。呂虔就把這佩刀送給王祥了。王祥拿來給了弟弟。果然後代的子孫。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