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民間故事傳說

  大同民間故事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豐富文化生活的形式之一。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大同口泉鎮,有一座山名叫巖嶺。傳說巖嶺的半山腰有一眼泉水,泉水從一塊像人嘴的石縫裡流出來,口泉鎮因此得名。這泉水清涼可口,方圓百里的人都來這裡取水治病。但後來這股泉水卻不再流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口泉鎮有個財主,開了個藥鋪,因為巖嶺的泉水能治百病,所以大夥兒都不買他的藥。於是,財主想了個鬼主意,要堵掉泉眼。原來,泉水不是從一個洞口流出來的。這個洞有二里多深,源頭有兩個口,一個通巖嶺,另一個通懷仁縣鵝毛口。堵住其中一個,泉水就往另一個洞口流。

  巖嶺這個洞,口泉只有一個人能進能出,這個人名叫趙三。財主就用許多銀錢買通趙三,讓他堵住泉水的源頭。趙三本來不想幹這傷天害理的事,但經不住財主的誘惑,就答應去堵。趙三找了個油桶,裡面灌滿胡油,用麻繩做了個燈捻,塞進油桶,點著了這盞大油燈。他深一腳淺一腳,避開坑坑窪窪,終於到了源頭,把堵在鵝毛口洞口的大石頭搬開,堵到巖嶺洞口上,泉水就源源不斷地流到鵝毛口。這下,巖嶺沒了泉水,眾人都急瘋了,可誰也不敢進洞,又想起趙三。趙三看見眾人急得團團轉,不少病人等著喝泉水,良心很過意不去,決定進洞再把泉水引出來。那個開藥鋪的財主知道了這件事,假心假意地送來一桶胡油,親手點著讓趙三背在背上。趙三以為財主回心轉意,就一頭鑽進洞裡。他走到半路,油燈忽然滅了。原來,財主在油桶裡耍了鬼,上半截是油,下半截是水,油比水輕,浮在上面,一開始油燈還亮著,可後來就出了問題。趙三趕緊往回走,可洞裡伸手不見五指,一不小心掉進了深淵,再也沒出來。

  從此,口泉就沒有了泉水。

   篇【2】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徵集了數十萬民夫,於公元前214年將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牆連通、修繕合一,這便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傳說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為鄰居,僅一牆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牆頭爬過去,到姜老漢的院裡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等葫蘆熟後,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裡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姜老漢喜臺望外,奔走相告,村裡人聽說後,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姜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裡,這女娃該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後經村裡人調解為:女娃娃屬於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並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兩家老人為現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女婿叫範杞梁,選定良辰吉日,準備成親。天有不測風雲,成親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從門外闖進幾個衙役,一擁而上把新郎範杞梁當民夫抓走了。

  原來,當時由於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大批民夫修築長城,日日夜夜拚命幹,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範杞梁也被髮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

  轉眼一年過去了,範札樑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後,決定去找丈夫,發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她帶上乾糧和給丈夫特製的禦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晒風寒、飢寒交迫、步履艱難,經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為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範杞梁早就累死了,並被埋在長城下,屍骨都找不到了。這一訊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慟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著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裡塌到哪裡,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管,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後,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為"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範札樑的屍體;二要為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為範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著孝拜了為築城而死的範札樑墳墓後,宿願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們所傳頌,人們為紀念她,在山海關附近的一個山頭上,給她修了墳、建了廟,取名為"姜女廟"。 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篇【3】

  約在二三百萬年前,大同一帶是一片浩 瀚的湖水,考古工作者把這個湖叫“大同 湖”,它是個封閉的內陸湖。那時候這裡 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參天喬木遍佈湖畔。 野馬、披毛犀、大角鹿在這裡追逐賓士; 多刺魚、鯉魚在湖中自由嬉戲。據考古工 作者考證:隨著地殼的升降運動和乾溼交 替,大同湖發生過無數次變化,最後於數 萬年前悄然消逝了。

  北魏時期,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曾詳細 記載了魏都大同城的環境狀況諸。在《雲中郡志》中還記載著大同景物“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群羊點綴。……挹其芳瀾,鬱蔥可冷。這些都說明過去的 大同地區曾是草木豐盛、風景秀麗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