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有哪些精彩故事

  《史記》是史家的絕唱,因為它有自己的“一家之言”,是哲學化的歷史著作。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裡的精彩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裡的精彩故事:孝公稱霸

  秦孝公三年,衛鞅勸說孝公變更法制、整飭刑法,對內致力於農耕,並明確規定在對外征戰中對將士的賞罰,鼓勵力戰效死。孝公很欣賞他的建議。但是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保守派官僚卻有不同看法,他們反對變法並且與衛鞅展開了爭論。最終在孝公的支援下,新法得以推行。起初,秦國上下對新法的實施感到不便與痛苦。但是三年以後,絕大多數秦人都覺得新法確實很便利。後來孝公任命衛鞅為秦國最重要的軍政長官左庶長,更加深入地進行改革。

  為了進一步向東發展,給東方各諸侯國施加更大的壓力,秦人建造了咸陽城,在此修築了宮廷以及高大的門,然後把都城遷到了這裡。為了提高國家的行政效率,加強政府對民眾的管理,秦國便把各個較小的鄉、村落合併到一處,最終彙集成大的縣,每縣設定縣令一名。經過整合,全國共有縣四十一個。秦政府廢除傳統的井田制,擴充套件了耕地,大力扶植自耕農階層,為國家富強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後來,秦國又實行了軍賦制度。

  變法的深入與成功使得秦國國力大為增強,在對關東六國的戰爭中接連取得勝利,國家的疆域日益擴大,在諸侯國中的地位也有了顯著提高。幾年後,周天子封秦孝公為諸侯伯長,各國均派遣使臣表示祝賀。秦國派公子少官率領軍隊在今河南開封南部的逢澤地區會集諸侯,一同朝見周天子。秦國的霸主地位正式確立起來。此後,雖然隨著孝公的去世,衛鞅被滅族,但是新法在秦國卻得到了保留,歷經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幾世而不變,為秦國最終滅亡六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史記裡的精彩故事:從善如流

  有人上書報告楚王韓信謀反作亂,劉邦向左右大臣詢問對策,大臣們都爭著想去征討。劉邦採用了陳平的計策,假裝去遊覽雲夢澤,在陳縣召見諸侯,楚王韓信來迎接,就趁機將他拘捕。一個叫田肯的人前來祝賀,趁機便勸說劉邦道:“陛下抓住了韓信,又在關中建都。秦地是形勢險要之地,周圍有山河環繞,與關東有千里長的疆界被山河阻隔。如果關東擁有百萬軍隊,那麼秦地只需兵力兩萬就可以抵擋住。秦地地勢這樣有利,如果對諸侯用兵,就好像從高屋的簷角往下流水一樣,居高臨下,勢不可當。齊地也是險要之地,東有琅邪、即墨的富饒,南有泰山的險固,西有黃河的天險,北有渤海之利。土地縱橫兩千裡,與諸侯的疆界被山水阻隔,如果諸侯擁有百萬軍隊,那麼齊地只需二十萬就可以抵擋住。所以說,齊地可以和秦地並稱東秦和西秦。如果不是陛下的嫡親子弟,就沒有人可以派去做齊王。”劉邦聽後很讚賞他的說法,就賞給他黃金五百斤。

  不久,劉邦封韓信為淮陰侯,把他原來的封地分為兩個侯國。又封皇子劉肥為齊王,統轄七十多座城,老百姓凡是能說齊國話的都屬於齊國。劉邦接著評定功績,進行封賞,與各列侯剖開刻有封侯字樣的符節,一半留在朝廷,一半交給受封者,以作為憑證。

  史記裡的精彩故事:因果報應

  劉恢死後,呂后派人告知代王劉恆,想要改立他作為趙王。劉恆辭謝,表示願意繼續在代地鎮守邊疆。太傅呂產、丞相陳平上書說:“武信侯呂祿在列侯中功勞屬上等,位次排在第一,請冊封呂祿為趙王。”呂后聽後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並且追尊呂祿的父親康侯為趙昭王。

  呂后掌政第九年的三月中旬,她外出舉行除災求福的祭祀禮。在返回京城而路過軹道的時候,呂后看見一個如同蒼犬一般的怪物鑽入了自己的腋下,忽然之間便消失不見了。回到京城,她命人占卜此事,結果是趙王劉如意的鬼魂在作祟。從此呂后便一病不起。

  七月中旬,呂后的病情加重。她知道自己的死期不遠了,開始安排後事,任命趙王呂祿為上,統領北軍;命令呂王呂產統領南軍。呂氏權牢牢抓在了手中。她告誡呂祿、呂產說“高帝平定天下以後,曾經與大臣們訂立盟約說‘非劉氏而稱王的,天下人可以共同去攻打他’。如今呂家的人被封為王,大臣們多有不滿。我如果去世,皇帝尚且年少,恐怕大臣們會作亂。你們一定要控制住軍隊、守衛住皇宮,謹慎小心,不要輕易地給我發喪,不要被人家所控制。”幾天以後,呂后就去世了。她留有遺詔,賞賜諸侯王每人黃金一千斤,將相、列侯、郎吏等人按照各自的品級受賞,大赦天下,並且任命呂王呂產為相國,以呂祿的女兒為皇后。儘管呂后將身後之事安排得極其妥當,但是,在她去世以後不久,她最大的擔心還是變成了事實,各個諸侯最終起兵攻打呂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