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器大揭祕唐刀相關資訊

  “唐刀”一詞是我國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一般指唐橫刀。唐刀為軍隊戰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戰,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歡迎閱讀!

  古代兵器大揭祕唐刀

  現代俗稱的“唐刀”,其狹直刀身,小鐔,長柄***可雙手握持***的形制;直接原型是日本正倉院藏品,千年前自唐朝進口之“金銀鈿裝唐大刀”。唐刀的刀型源自漢代環首刀,前期大部分軍用唐刀均保留著環首,同時也擁有筆直的刀身。

  唐刀為軍隊戰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戰,其製作工藝嚴格,並且還要考慮到戰鬥時的另一個用途,那就是破甲以及耐用。破甲則需要硬度,並且刃口窄,耐用則需要韌性,所以唐刀採用了最先進的包鋼工藝。以熟鐵為外皮,中間夾百鍊鋼,部分刃口採用區域性淬火技術,即覆土燒刃。刃口堅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時刀身韌性不變形、耐用。這也是和日本刀最大的區別。

  要了解唐刀首先得了解唐刀的九個常識。

  1:唐刀與漢刀概念不同,因漢刀沒有廣泛使用複合鋼工藝。唐代國力雄厚,複合鋼廣泛使用,使唐刀有了質的飛躍。特別說明,中國唐刀技術並未失傳,包鋼夾鋼覆土燒刃工藝六七十年代河北地區仍有生產。至今天津還有師傅祖傳特殊淬火。

  2:唐刀是指唐代的刀劍,早期風格和隋相差不大,多指橫刀。裝飾角度來說不一定全是中原風格,西亞阿拉伯文化繁榮,對唐刀產生重要影響。日本刀並未影響唐刀發展

  3:沒有證據證明正倉院的唐刀是中國製造,但是這不能否定唐刀的風格樣式。龍泉的裝具以正倉院為參考,九成以上並不是無端猜想

  4:障刀不是匕首,也沒有證據證明障刀是匕首,相反障刀的形狀極有可能是刀身很寬的刀,類似早期的大砍刀。障刀,障者,掃清障礙,霸氣。蓋用障身以禦敵,障身二字可以理解為刀身禦敵,極有可能是寬刃唐刀,在唐代有寬刃唐刀很正常,但是卻不見記載。同時另一個間接證據,唐宋時古人常用作掃清障礙開墾荒山的“畲刀”也是寬刃大刀。畲刀是當時民間農用刀具。

  5:並不是裝飾豪華的唐刀是儀刀,唐六典寫得很明顯,儀刀的特徵是有龍環,鳳環。龍鳳是皇家專用裝飾圖案。

  6:陌刀形狀不止一種,他是長兵的統稱,早期陌刀是古之“斬馬劍”。唐各大都府都是自己製造軍備,因軍事需求不同,陌刀刀型有很多種,其中包括加長版橫刀,三尖兩刃刀***柄特別長***。

  7:沒有證據證明唐刀一定是斧刃,也沒證據說唐刀一定沒有血槽,更沒證據說唐刀一定是直的沒有彎的,唐刀刀譚也有方形橢圓形的。

  《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今“唐刀”一詞是我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並非特指某種刀;由於在唐代之前,每個朝代的軍隊將領上至皇帝下至元帥都喜歡使用佩劍作為戰鬥及儀仗之兵器且沒有使用軍刀的癖好;

  所以在我國古代沒有任何關於“唐刀”一詞的記載,而“唐刀”作為一種刀是不存在唐代及之前的歷史當中的。但是由於不同年代的特殊時刻會有不同的特殊需求或需要,無論是皇帝或者是將軍所佩戴的“佩劍”都不會是真正的直身圓尖頭造型;因為這種造型的兵器在戰場上十分不好用,

  因而在西漢至唐朝之間的歷史之中,有一部分未被記載進歷史中的歷史是記載鐵匠與軍士們如何取長補短將長劍的劍身與西漢環刀的刀頭結合在一起;

  從而經過反覆試驗之後,得出後來被稱為唐刀的唐代“長劍 ”。

  尤其要注意的是————今天我們討論的唐刀一般指橫刀或類似日本正倉院內所藏“唐樣大刀”類的直刃系刀具***這點有待考證***。

  古代兵器唐刀分類

  儀刀: 蓋古班劍之類,晉宋已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龍鳳是皇家象徵,所以那些裝飾豪華但是沒有龍鳳環的唐刀其實是橫刀。外型最接近其祖先“環首刀”,主要為禁衛軍千牛衛和儀仗使用。儀刀又稱“長刀”,“細刀”,“千牛刀”其實就是儀刀。

  障刀:蓋用障身以禦敵。障刀唐刀四制中障刀爭議最大!一種觀點:類似於匕首或是日本刀中的肋差,形狀差不多,但更為輕便靈活,便於近身肉搏。當士兵手中橫刀或者陌刀因為貼身而不便使用時,障刀就成了近身主導武器,所以有蓋用障身***障刀+身體***以禦敵說法,因為短整個人身子和刀都迎向敵人。障者,隱蔽之物。長度15cm~50cm左右。另一種觀點:障刀,障者,掃清障礙,霸氣。蓋用障身以禦敵,障身二字可以理解為刀身禦敵,所以極有可能是寬刃唐刀,在唐代有寬刃唐刀很正常,但是卻不見記載。所以障刀也有可能是類似寬刃的大砍刀前身。同時另一個間接證據,唐宋時古人常用作掃清障礙開墾荒山的“畲刀”也是寬刃大刀。畲刀是當時民間農用刀具。到了宋畲刀結合了陌刀的可拆卸刀柄,安裝長刀柄的畲刀就成了民間用刀“朴刀”。安柄之處有螺口,杆棒的一端有螺絲, 而且是“三個丫兒”,安裝好了,十分結實。

  橫刀:兵士所佩之刀,名亦起於隋。橫刀也是直刀,基本無環,為普遍兵士佩刀。即:皇宮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崗士兵、巡邏士兵所配之刀。***類似現在警察交警的配槍,警棍***,所以在城市中肯定最為常見,因此當時東傳日本的刀也以此橫刀、儀刀為主。橫刀的尺寸通常是60~80釐米左右,一米左右的橫刀唐書中稱為大橫刀,日本稱為***唐***大刀。

  《唐律疏議》卷八衛禁律“諸宿衛者兵仗不得遠身”***〔疏〕議曰:兵仗者,謂橫刀常帶;其甲、矟、弓、箭之類,有時應執著者並不得遠身。宿衛時,“橫刀常帶”,故而高宗對為千牛衛將軍的王及善說:“他人非搜闢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橫刀在朕側。”可見橫刀為宿衛官兵的主要兵仗。府兵戰士自備橫刀,宿衛時常佩橫刀,唐橫刀是兵士普遍所佩之刀。 ***

  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陌刀形制多樣,長兵主戰刀,斬馬劍升級版,也有橫刀***障刀***加長版,有刀柄可拆卸式,有柄特長而刀身特短的三尖兩刃刀式***見唐郭子儀墓壁畫***。蓋因大唐地域廣闊,各大都護府軍備自制,也因此風格不同。陌刀就是刀類長兵器的統稱。

  首先,陌刀不屬於宿衛兵仗,上引《唐律疏議》卷八宿衛者所持兵仗有橫刀、甲、矟、弓、箭之類,但沒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長兵器。《唐會要》卷七二軍雜錄門略雲:其年***開成元年***三月,皇城留守奏:城內諸司衛所管羽儀法物數內,有陌刀利器等……其諸司衛所有陌刀利器等,伏請納在軍器使,如本司要立仗行事,請給儀刀。可見陌刀不是羽儀法物,而是利器。由此可見後世統稱的唐刀有四種:儀刀、障刀、橫刀、陌刀。按照使用的不同劃為禮儀和實戰刀兩種,陌刀與儀刀、橫刀、障刀***即一般的護身刀***均不同。

  現代人認為,本文當中的“蓋”應該翻譯為“是”而非“代替”,因為“蓋”字沒有“代替”的意思。也就是說儀刀就是古代班劍之類***的武器***,陌刀就是古代的斷馬劍。

  揭祕世界上現存的唐刀

  1.日本正倉院保藏唐刀,這兩把刀藏在日本正倉院。有當時的唐朝平安時代史書記載公認是唐大刀。請看《正倉院の刀劍》,出版社——日本經濟新聞社,1974年。第一把唐刀為切刃造,第二把為鎬造,雙把為燒土淬制直刃文。現代日本學界內,都沒否認此刀的來源。

  這兩把刀是唐造,直刃文……其實日本刀的製法,如夾鋼和包鋼,切刃造和高造,用燒土來淬刃和造刃文,反覆鍛打都是中國發明而流傳到日本的,以上的實品就可以證明。

  3.出土的唐刀,1995年購於倫敦。雖然生鏽,但可見鎬造刀形,長一米半,起脊。最厚達一點八公分。鎬造。內部未腐蝕。

  4.經日本改造後仿製的唐樣大刀,現藏於東京國立美術館國寶。12世紀藤原真楯家傳,年代不詳,作禮儀用。

  5.竇繳墓唐刀,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完整的一把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