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大揭祕盔甲相關知識
不管是歐洲的古裝劇還是中國的古裝劇,但凡碰到打仗,不管士兵還是將軍總會甲冑加身,你對盔甲瞭解多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
古代士兵盔甲相關知識
相傳甲是夏朝第七位夏後杼***予***發明的。《世本》雲:“杼作甲”、““杼作矛”。《墨子》:“古者羿作弓,杼作甲,奚仲作車,巧垂作舟。”杼精明幹練,曾協助父親夏後少康攻滅東夷人夷羿***后羿***、寒浞勢力,中興夏朝。少康帶領兒子杼,攻打東夷。夏軍首攻東夷人就遭到了頑強的抵抗,由於東夷人擅長射箭,弓箭十分厲害,杼的軍隊被善於射箭的東夷人的用弓箭抵擋,遭受損失,無法前進。退回國都後,他發明用獸皮製做甲,兵士穿上後,不畏弓箭,能格擋敵人的刀砍箭射,戰鬥力大大增強,東夷人弓箭優勢不復存在,身穿鎧甲的夏人終於滅絕了東夷。
鎧甲起源於原始社會時以藤、木、皮革等原料製造的簡陋的護體裝具。商與周時期,人們已將原始的整片皮甲改制成可以部分活動的皮甲,即按照護體部位的不同,將皮革裁製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皮革片,並把兩層或多層的皮革片合在一起,表面塗漆,製成牢固、美觀、耐用的甲片,然後在片上穿孔,用繩編聯成甲。皮甲在車戰中與盾相配合,可以有效地防禦青銅兵器的攻擊。在使用皮甲的同時,也開始在甲上使用一些青銅鑄件,但並不普遍。
戰國後期,鋒利的鋼鐵兵器逐漸用於實戰,促使防護裝具發生變革,鐵鎧開始出現。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鐵鎧甲片,是在河北省易縣燕下都遺址出土的。但直到漢朝,鐵鎧才逐漸取代了皮甲。西漢時期的鐵鎧經了由粗至精的發展過程,從用較大的長條形的甲片***又稱甲札***編的札甲,逐漸發展為用較小的甲片編的魚鱗甲;由僅保護胸、背的形式,發展到加有保護肩臂的“披膊”及保護腰胯的“垂緣”。隨著鋼鐵加工技術的提高,鎧甲的精堅程度日益提高,型別也日益繁多,其防護身軀的部位逐漸加大,功能日益完備。
到三國時已出現了一些新型鎧甲。在曹植的《先帝賜臣鎧表》中,列有黑光鎧、明光鎧、兩當鎧、環鎖鎧和馬鎧等五種。南北朝時期,隨著重甲騎兵的發展,適於騎兵裝備的兩當鎧極為盛行。北魏以後,明光鎧日益盛行,逐漸成為鎧甲中最重要的型別,直到隋朝和唐朝時期仍是如此。至北宋初年,鎧甲發展得更加完善,形成一定的制式。火器的出現,使有效地抗禦冷兵器的古代鎧甲,開始逐漸衰落。
古代士兵將軍穿的盔甲的作用
不管是歐洲的古裝劇還是中國的古裝劇,但凡碰到打仗,不管士兵還是將軍總會甲冑加身,但是在時機作戰當中,不管是遠端的弓箭,還是近身肉搏,這些盔甲即防不住箭矢,也防不住刀槍,那這些將軍士兵穿盔甲到底防什麼呢?直接赤膊上陣不是還能跑的快點增加點機動性嗎?或者就和羅馬人一樣擺一個盾方陣不是更加有效果嗎?
我主要就是覺得穿盔甲好像沒什麼用,什麼攻擊都防不住,就跟現代的防彈衣一樣,不過防彈衣起碼還能防一下***碎片,打在牆上反彈的跳彈之類的。但是冷兵器時代箭矢又不會跟子彈一樣帶著巨大的動能亂飛,射中就射中了,沒射中也不會跳來跳去,那古代士兵們穿的甲冑到底有什麼用處呢?最奇怪的是中國的盔甲,從電視劇裡看很多盔甲都是皮質的,外面連一層鐵皮都沒有,這到底能用來防什麼?
古代打仗的時候士兵要用鎧甲護身
《釋名·釋兵》:“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鎧甲在全世界每個地方或早或晚的都出現果,從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秦俑來看,鎧甲至少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大批量的裝備了部隊,在中國有史記載的歷次戰爭中,都能見到鎧甲的身影。
先秦時期,中國的鎧甲主要是由皮革製造,春秋戰國之後隨著鐵騎的發明,開始出現了鐵片製作的鎧甲,宋朝是中國科技文明發展的高潮期,中國的鎧甲由也走到了高峰期,軍隊裝備了各式各樣的鎧甲,不同的部隊裝備不同的鎧甲,直至清朝末期,中國部隊還在使用鎧甲。
在中國鎧甲飛速發展的時候,世界其他國家也沒閒著,比如中世紀歐洲的重甲騎兵,那麼為何到了近代不管是中國的輕甲鎧甲,還是歐洲的重甲鎧甲,都遭到了淘汰?在近現代戰爭中,鎧甲已經小時匿跡?
“存在必合理”,那麼一個事物的消失也必然有它的道理,研究歷史我們發現,火藥出現之後,鎧甲就開始慢慢的推出歷史的舞臺,火藥的出現跟鎧甲的消失,有著必然的關係,鎧甲是冷兵器時代的產物,是一種士兵近距格鬥的防身裝備,在火藥發明使用的冷兵器時代,戰爭必須依靠士兵手持冷兵器面對面的廝殺,鎧甲就成為很好的防護武器,人類在進入熱兵器時代後,士兵近距離廝殺以已經成為了歷史,戰爭雙方的士兵打仗已經開始脫離接觸,鎧甲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再加上鎧甲造價較高,穿著笨重,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的戰爭,就慢慢的推出了歷史的舞臺,可以說火藥出現帶來武器的跨代的變革,使得鎧甲最終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