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的成語的典故

  漢語的成語因其具有短小精悍,內涵豐富,表達生動的特點,是漢族人們喜聞樂見也喜歡使用的詞彙。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勢不可當

  ? 《晉書•郗鑑傳》:郗鑑***269~339***,字道微,在王含、錢鳳叛軍進逼京都時,奉詔都督從駕軍事。當時有人認為,叛軍的人數和戰鬥力都要強出百倍,應當乘敵人軍勢未成,皇上大駕親自出城抗敵。郗鑑反對,說:“亂黨來勢凶猛,勢不可當,只能智取,難以力敵。只要利用好順逆的情勢,何愁不能打敗敵人。以弱小的力量與強敵抗衡,如果想一朝決定勝敗,萬一有閃失,後果無法補救。”晉明帝聽從了郗鑑的意見,終於打敗王含。王敦聞訊,在武昌去世。? 成語“勢不可當”,來勢猛烈,不可抵擋。原文是“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篇二:騎虎難下

  ? 中書令庾亮輕視蘇峻叛軍,京都建康被攻陷。蘇峻控制晉成帝,庾太后憂憤而死。《晉書•溫嶠傳》:庾亮逃奔溫嶠,兩人聯合荊州刺史陶侃,進兵京都討伐蘇峻。兩軍戰於石頭城,溫嶠義軍屢戰屢敗,陶侃想退兵回駐地。溫嶠說:“今日之事,已經義無反顧,猶如騎在猛虎身上,不把老虎打死,怎麼能中途跳下呢!你如果中途退出,人心必定沮喪,討逆必定失敗,到時候義軍的大旗就回過頭來指向你了。”陶侃聽了以後不敢輕舉妄動,義軍一鼓作氣攻殺了蘇峻。? 成語“騎虎難下”,比喻做事遇到困難,但中途停頓又會造成重大損失,因而不得不幹下去。原文是“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資治通鑑》作“譬如騎虎,安可中下哉!”原話如此,唐人避諱,改“虎”為“獸”。

  篇三:坦腹東床

  ? 郗鑑在太寧三年任車騎將軍***《晉書•明帝紀》***,咸和元年領徐州刺史***《晉書•成帝紀》***,先鎮廣陵,蘇峻之亂平定後,自廣陵還鎮京口***《晉書•地理志下》***。《世說新語•雅量》:太傅郗鑑在京口,派門生送信給丞相王導,想在王家子弟中挑選女婿。王導對送信人說:“你到東廂房去,隨意挑選吧。”這個門生回去,稟告郗鑑說:“王家的那些公子都還值得誇獎,聽說來挑女婿,就都拘謹起來。只有一位公子在東邊床上,袒胸露腹地躺著,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郗鑑說:“正是這個好。”一查訪,原來是王導的侄兒王羲之,郗鑑便把女兒嫁給他。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晉代著名書法家,當年26歲,後來與妻子郗璇共生有七個兒子,其中,小兒子王獻之最為有名。? 成語“坦腹東床”,或“東床快婿”,代稱女婿或別人的女婿。原文是:“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正此好。”《晉書•王羲之傳》作“正此佳婿邪。”

  篇四:空洞無物

  周顗***269~322***,字伯仁,東晉世家子弟,有才華但嗜酒如命,原與丞相王導***276~339***相友善。王導因弟弟王敦作亂,拜託周顗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以保住王氏宗族,周顗傲然不睬。王導心存怨恨,所以當王敦要捕殺周顗時,坐在旁邊默不作聲。等到看見周顗擔保王氏宗族的奏章,王導禁不住痛哭流涕,說:“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世說新語•排調》:丞相王導曾經枕著周伯仁的膝蓋,用手指著他的肚子說:“你這裡有什麼東西?”周伯仁回答說:“這裡空空洞洞,沒有東西,可是能容納下幾百個像你這樣的人。”王導並不責備他的無禮。參見《晉書•周顗傳》。? 成語“空洞無物”,空虛,沒有內容。原文是“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

  篇五:悲喜交集

  《晉書•王廙傳》:王廙,字世將,東晉開國丞相王導的堂弟,晉元帝司馬睿的姨弟。司馬睿鎮守江東時,王廙棄官前來投奔,深得器重。司馬睿即位後,王廙時任荊州刺史,未能參加登基大典,作《中興賦》以表忠誠,說:“天誘其願,遇陛下中興,當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禮,聞問之日,悲喜交集。”大意是說,如此隆重光耀的盛典,因守土遠方不能親臨,聽到這個訊息,心中充滿喜悅又感到遺憾。? 成語“悲喜交集”,悲傷和喜悅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