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的作者是誰

  帕赫貝爾是名作卡農的作曲家,是歷史上偉大的作曲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卡農的作者帕赫貝爾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卡農作者帕赫貝爾的簡介

  帕赫貝爾是德國巴洛克時代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當時他是相當激進的作曲家,在世所寫的管風琴和鍵盤音樂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創作領域,在新教宗教音樂創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當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獲得妥善儲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沒在德國各地圖書館內。

  帕赫貝爾的生平簡介

  帕赫貝爾從小就展露對於知識追求的興趣,尤其是音樂。他在聖羅倫茲***St. Lorenz***高等學校就讀同時,也追隨許溫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兩人學習作曲和器樂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赫貝爾進入阿爾道夫學校***Altdorf***,並在聖羅倫茲教堂內擔任管風琴師。一年後,帕赫貝爾因為經濟狀況被迫輟學,終止了他的大學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為在學術知識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選入另一所學院接受學者訓練,而且因為他在音樂上別有專精,學校更特許他在校外另外跟從普倫次***Kaspar Prentz***學習作曲。在普倫次的影響下,帕赫貝爾逐漸將自己原有的北德風格轉向義大利風格。

  由於帕赫貝爾本人所信奉的是當時德國的新興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隨老師普倫次在1673年前往維也納,成為聖史提芬教堂的管風琴師。在維也納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赫貝爾接觸到南德和義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寫的宗教音樂,之後他進了艾森納赫***Eisenach***擔任宮廷管風琴師,這是艾薩克遜-艾森納赫公爵,即約翰.喬治王子的轄地。五年後因為王子的哥哥過世,宮廷守喪,樂師都被裁撤,帕赫貝爾於是在1678年5月18日離開艾森納赫。這之後帕赫貝爾來到艾爾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這個教堂對管風琴師的要求很嚴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門徒演唱聖歌,並要提供聖歌的前奏曲,風琴師不能亂彈即興,但每年都要將彈奏管風琴的心得和盡展發揮在一場精緻的演奏會上,以顯示不是尸位素餐之徒。因此,帕赫貝爾的管風琴技術得以發揮,並發表不少重要的管風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後期管風琴名家的聲望。

  1681年,帕赫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兩年後芭芭拉難產過世。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Judith Drommer***,這一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艾森納赫就是巴哈的故鄉,所以帕赫貝爾與巴哈的父親也熟識,他還當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負責教導巴哈的哥哥音樂。巴哈父親過世之後,教育巴哈音樂的責任乃落在這位長兄的身上,所以我們可以說帕赫貝爾就是巴哈的師祖。

  離開了艾爾特,帕赫貝爾來到伍騰堡***Wurttemberg***宮廷,伍騰堡位於斯圖嘉特,這是瑪德蓮娜女爵的轄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帕赫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讓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他就在這裡一直待到他過世。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巴海貝爾寫下了感恩讚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赫貝爾的音樂作品

  帕赫貝爾在西洋音樂史上經常被忽略 ,他的重要性在於影響巴赫音樂的發展。 他的重要作品是風琴曲 ,特別是他的聖詠前奏曲。

  D大調卡農

  “卡農” 更是耳熟能詳的名曲,大約在1680年完成,原本只是無數巴洛克佳作中的其中一首,以三部小提琴間隔兩小節演奏一首完全相同的曲調,工整精緻,“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簡單的講,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D大調卡農》是約翰·帕赫貝爾最有名的曲子之一,曾作為當紅韓劇《我的野蠻女友》的片尾曲而在韓劇流行圈名聲大噪。在此之前,新世紀福音戰士***Evangelion***《死與新生》也曾以此旋律作為片頭音樂,另一部遊戲Kanon的標題亦是來自本曲的,第二次動畫版的結局亦使用了本曲。而在香港可口可樂其中一廣告都用此曲作背景。

  阿波羅的里拉琴

  帕赫貝爾寫了很多鍵盤曲目,“阿波羅的里拉琴”〔Haxechordum Apollinis〕就是其中的鍵盤曲目。 他寫下這組曲,原本是送給Ferdinand Tobias Richter和Dieterich Buxtehude兩位作曲家。

  “阿波羅的里拉琴”是一組六首不同調的詠歎調和變奏曲***Aria and var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