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將領張治中被稱為什麼

  張治中是國民革命軍高階將領,著名的抗日英雄,那麼張治中被稱為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張治中被稱為什麼,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治中簡介

  張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堯,字文白,安徽省巢縣***今巢湖市***黃麓鎮洪家疃人,黃埔系骨幹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愛國主義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時任第五軍軍長,在上海抵抗侵華日軍;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誤導致“11.13長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職。1945年,調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兼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1949年,致電陶峙嶽將軍和新疆主席包爾漢,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張治中在國民黨任職期間受到蔣介石的認可和重用;但是他堅持國共兩黨和平共處。解放戰爭後,鑑於張治中對中國和平做出的貢獻,被稱為“和平將軍”。有張治中故居留作紀念。

  張治中張自忠關係

  因為張治中和張自忠的名字讀音差不多,所以常常有人認為是同一個人,真正意義上認識兩個大人物的都知道他們是愛國主義革命家,都是在前線打敵人的英雄。說起來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他們倆吧。張自忠是我國最著名的抗日英雄,張治中被稱為‘和平將軍’,他們都是在為抵制入侵者而努力戰鬥著。

  從小聰明好學的他們從小立志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可能因為從小就經歷過戰爭的生活,讓他們都抱有一顆報效忠誠的心,和其他人一樣投靠祖國,滿腔熱血的報效祖國。在政治上,張治中直言不遜的發表自己的言論,被蔣介石看中。在之後的新中國成立後,張治中任職期間,為建設提出很多好的方案,並且認真執行貫徹。

  張自忠第一次接觸到孫中山演講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所動搖了。在之後的各種革命裡投身在孫中山的背後支援著他。

  參加了那麼多次歷史上有名戰役,在戰場上和敵人拼死一搏的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兩位愛國主義革命家的精神,堅持不懈的鬥志,這些都是所有中華兒女們應該學習知道的歷史文明,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瞭解先輩們無私奉獻的胸懷,我們應該時刻紀念這些英雄烈士們。在他們不斷努力堅持中,國家解放和平了,新的時代到來了,正因為有了這些偉大的名族英雄才會有現在和平共處的中國。

  張治中什麼時候死的

  張治中什麼時候死的,縱觀八年抗日戰爭的歷史,會發現許多革命烈士為了促進國共合作在努力著,為實現和平統一作出巨大貢獻,張治中就是其中一位傑出的代表人物。在安徽省一個小城鎮出生的張治中,家境貧寒,聰明好學,和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長大後的張治中在經歷過戰爭的之後,投身軍對,報效國家,之後的他參與了許多歷史上有名的戰役。

  雖然是黃埔軍校的骨幹,身在國民政府的他致力於和平事業,解放戰爭期間多次代表國民黨與共產黨談判,促成國共合作,為人正直的他也因敢說實話而被國民政府批判多次進言沒有被採納,儘管如此,張治中還是詳細分析每一階段國共關係並提出建議。和平解放了新疆並參與營救上百位共黨人士。

  ***期間,也是張治中患病時期,眼見戰友一個個離他而去,耿直的將軍不顧自己身患重病,一次次寫信陳述事實,為失去戰友扼腕嘆息,導致身體越來越差。對於張治中什麼時候去世其實並無爭議,在生命的最後他還不忘關心國家形勢,將軍對和平有著固執的堅持,愛國是他不變的情懷,渴望和平是他一生的期望,即使被國民政府批判也不放棄自己的想法,“和平將軍”的稱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去世是黨內一大損失,衷心愛國的他雖未能看到強大起來的國家,但必定會沿著他所希望的方向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