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後代現在還有誰

  胡適原名叫做嗣穈,字希疆,後來改名胡適,那麼胡適的後代是誰?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胡適的後代是誰,希望對你有幫助!

  胡適的兒子

  胡適兒子有兩個。長子叫胡祖望,出生於1919年,距離胡適母親逝世才四個月。之所以取名為祖望,就是想要他將來光宗耀祖。幼子叫胡思社,生於1921年,胡思社出生的那一天也是胡適的生日,胡適想要感謝對恩師杜威的教育之情,故取名思社。胡適還有一個女兒叫胡素斐,但她在5歲時就夭折了。

  胡祖望,胡適的大兒子,畢業於美國康乃爾大學主修機械工程。畢業後成為中國航空公司的工程師,他也實現了父親的重負,將家庭光宗耀祖。胡祖望因為老年痴呆症及肺炎、中風發病逝世於華盛頓,享年86歲。

  胡思社,胡適的小兒子。胡思社在1957年被誤打為“右派”,他因為承受不了他們所帶給他的折磨,於是自己上吊自殺了。直到他死後23年,才被重新審判審查,最終以錯劃為由為他洗去冤情。跟很多家庭一樣,胡適也比較喜歡最小的孩子,也因為胡思社常年不跟在胡適身邊,所以胡適對於胡思社特別寵愛,但寵愛並不等於溺愛。他對胡思社兄弟的教育還是很嚴格的。因為胡思社從小患有肺病,老是輟學,於是胡適就給兩兄弟請家教老師。胡思社不怎麼喜歡讀書,但他愛交朋友,喜歡玩樂,甚至有染上青年惡習的趨向,胡適就教育他說:“你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只要他們做好人,胡適在其他方面都不曾干涉。在胡適的教育下,他的兩個兒子都十分懂禮貌,生活儉樸。

  胡適的母親是誰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學術大師胡適曾經寫過一篇叫《我的母親》的自傳體散文,這篇回憶母親的文章中,胡適通過一件件具體的事例,追憶了母親對自己的教育、關心以及和家人之間和睦相處的過程,表達了對母親的緬懷和感激之情。這篇用白話文寫成的散文,樸實無華,但是飽含深情,讀來讓人十分動容。

  胡適的母親叫馮順弟,生於1873年,是現在的安徽績溪人氏。她在十七歲的時候嫁為人妻,成為了比她大三十歲的男人的妻子,這個男人就是胡適的父親胡傳。這裡面的原因其實也簡單,因為馮順弟當時的願望就是給家裡蓋一座新的瓦房,但是因為家庭十分貧困,這個願望看起來只能是一個夢。在無奈之下,她在媒婆的介紹和撮合下,嫁給了當時喪偶不久的胡傳。但是在娶了馮順弟沒多久之後,胡傳便於1895年病逝了,終年五十五歲。只剩下了當時馮順弟和四歲的胡適。

  當時只有二十三歲的馮順弟帶著胡適不得不回到了老家,以求得生路並讓胡適接受教育。儘管馮順弟自身因為家境貧寒的原因並沒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她對於唯一的兒子胡適的要求卻是十分嚴格,因為她一心想把胡適培養成為賢能之人。馮順弟在為這個家庭操勞了一生之後,於1918年病逝,終年四十六歲。

  胡適的母親對於胡適一生的影響極其深遠,胡適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性格便是在母親的教導下養成的。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曾寫道: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學會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學會寬恕人,那麼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的母親。可見他對於母親深厚的感情。

  胡適的老師

  胡適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佔據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學、史學、哲學和教育學等領域都做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位學識淵博,涉獵頗豐的學術大師。他對於近代中國最大的貢獻應該是大力提倡和推廣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了,這些事件對於把大眾從封建專制的思想中解放出來,推動民主自由等西方先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胡適的老師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約翰·杜威了。

  先來看一下杜威的基本情況。他生於1859年,是美早期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實用主義是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的現代哲學派別,在20世紀初的美國逐漸成為了一種思想潮流。而在實用主義的發展歷程中,如果說皮爾士創立了實用之一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實用主義的價值觀的話,那麼杜威則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把實用主義系統化和理論化,把實用主義向前發展了一大步。他於1952年病逝,主要著作有《哲學之改造》、《民主和教育》等。

  杜威對於胡適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杜威終生推崇的實用主義也是胡適研究學問和寫作的主要風格,胡適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這個觀點的由來就是他的老師杜威所提出的實用主義學說。而且胡適寫文章不追求辭藻華麗和內涵深刻,而是陶讓讀者理解並明白他在文章中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也是受他的老師杜威的影響。

  胡適的老師還有很多,這裡提到的只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位老師。從他深受老師思想的影響可以看出: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