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胡適生平簡介

  胡適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學者、詩人,也是領導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胡適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胡適生平簡介

  胡適,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家、哲學家、詩人、學者。他是安徽績溪人,原名叫做嗣穈,字希疆,後來改名胡適,字適之。他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是自由主義者,實用主義者。他是我國文學成就的代表人,代表作品有《胡適文選》、《文學改良芻議》等,在1939年胡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這是一個對於文學者的肯定。後來他領導了新文化運動,倡導文學改革。

  胡適的父親叫胡傳,是臺東直隸州知州,崇尚文學,著有《臺灣紀事兩種》,胡適有現在的成就也是受到他父親的影響,胡適跟隨父親從小學習。所以在胡適5歲時便在安徽績溪的私塾上學,後在其他學堂求學。在胡適接受早期的西方教育時,就有了很大的興趣,後來又受到梁啟超、嚴復等人的影響,開始接受新思想。1915年,胡適到哥倫比亞大學進修,並且接受了實用主義哲學思想,這是杜威的哲學。回國後,先後任職了北京大學的教授兼校長,加入《新青年》編輯部,胡適是白話文和文學改良的倡導者,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

  胡適的一生功成名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和愛戴。胡適逝世後,他的墓誌銘由著名學者毛子水提筆,金石家王壯也為胡適書寫。2010年,我國文化部部長蔡武抵達臺灣後,第一件事就是去胡適的故居參觀,還去胡適墓園哀悼和前去觀看胡適銅像。從這些可以看出胡適在我國當今社會的影響力還是十分顯著的,大家對於胡適是非常尊重的。

  胡適與新文化運動關係

  新文化運動指的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前後由當時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進步青年所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一次思想革新和文學革命運動。這次運動的開端是在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誌》***之後改名為《新青年》***,在雜誌上刊載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封建和專制。這場運動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它在客觀上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解放了大眾的思想。

  胡適作為一個學識淵博,滿腹經綸的學術大師,較早地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的薰陶,使他對於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認同,他也是當時新文化中的主將和領袖之一。他對於新文化運動主要的貢獻有三點,先來看第一點:大力提倡白話文,反對迂腐落後的文言文。他在《新青年》發表了多篇文章,比較有名的有《文學改良芻議》、《建設的文學革命》、《談新詩》等,這些文章的共同點都是大力宣揚白話文的好處和優勢,號召人們摒棄繁複難懂的文言文,多用白話文交流和寫作,他的這種主張在當時起到了十分大的作用。

  胡適的第二個貢獻則是出版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本完全用白話文寫作的詩集《嘗試集》,在這本詩集中,胡適拋棄了古體詩原本的種種束縛和規矩,寫出了完全不同於古體詩的白話詩,這一點為現代詩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個貢獻則是提出了“充分世界化”的主張,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舊思想和舊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

  胡適的作品

  胡適,這個名字是從達爾文文學中提到的典故得來的,字適之。他是五四運動時期,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胡適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一生有眾多文學作品。胡適的作品有《胡適文存》、《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胡適論學近著》、《淮南王書》、《四十自述》、《藏暉室札記》等。

  《白話文學史》是胡適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顛覆了文言文的正統,規範。胡適講述了白話文將在中國文學史上開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適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結構,揭露了中國文學發展的規律和特徵,《白話文學》打破了前輩文學史中狹隘的框架,把視線延伸到更廣的文學領域,提高了中國文學史的內涵,它以全新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審視了中國古代文學。

  胡適的作品,另一本代表作《胡適文存》。這本書一共有四本四冊,《胡適文存》在1927年被推選為新文學十部傑作之一,並且排在第一位,這本書當時有很高的銷售量,被選為暢銷書。《胡適文存》表達了胡適思想的所有精髓,一代代青年人都被它所影響,如梁實秋、張愛玲等,他們都把《胡適文存》作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書之一。

  直到胡適逝世以後,他的很多作品被後人發現後一直出版並且銷量很高。由此可見,胡適的作品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欣賞、閱讀,那會提高我們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