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將領姜維生平簡介

  三國時期,姜維是蜀國後期的大將,並且是軍師諸葛亮的衣缽傳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姜維生平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姜維生平簡介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將領。

  姜維幼年時喪父,他隨寡母生活,喜好儒家鄭玄的經學,因其父姜囧是為守護郡守而戰死,故姜維獲賜中郎,天水郡參軍。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姜維等被懷疑有二心,不得已只好投降諸葛亮,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此後姜維開始在蜀漢嶄露頭角,曾試圖連結羌胡,但受到大將軍費禕制裁。費禕遇刺身亡後,姜維獨掌軍權,率領蜀漢軍隊繼續北伐曹魏,曾與鄧艾、陳泰等曹魏名將多次教授。

  姜維北伐的戰績共計兩次大勝、三次小勝、四次相距不克、一次大敗、一次小敗,還是比較卓越的。但因蜀中的大臣大多都不贊成姜維北伐,朝中又有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黃皓不成,只能於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令魏軍五路伐蜀,姜維雖阻擋住了鍾會大軍,但鄧艾偷襲成都成功,劉禪投降,姜維不得已投降鍾會。因知鍾會有謀反之心,姜維試圖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達到恢復漢室的目的,但最後事情敗露,姜維與鍾會等皆被殺。

  姜維是哪裡人

  在網上搜索資料的話,會顯示:“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今甘肅甘谷 東南***人。”其實嚴格的說,天水冀縣,應成為天水郡。天水郡是古代的一個行政區別,如同當今的一個市,而且現在甘肅還是保留著天水二字,將天水郡改名為天水市。“天水”歷史上使用的最長的地名,名字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古時候的某一天夜裡,人們正在熟睡,忽然間狂風大作,雷聲陣陣,倏地一陣紅光,地面裂開了一道縫,天上銀河的水忽然傾瀉而下,注入到裂開的縫中。漸漸地,形成了一個湖。起先村民害怕水裡有毒,不敢嘗試。到後來發現,湖中水質非常純淨,甘甜美妙,而且四季不斷,正當時傳說此湖與天水相同,故名:天水,後來傳說被漢武帝知道,便下令在此湖旁邊修建郡縣,賜名:天水郡。

  天水郡經歷了很久一段時間的歷史,見證了許許多多朝代的興衰。在東漢永平十七年,天水郡被更名為漢陽郡;在西晉,天水郡被移至上邽縣;隋朝三年,廢州制郡,改秦州為天水郡;乾元元年,取消郡縣制,一律置州,自此以後,天水郡也永遠只是一個歷史,不復存在了。

  天水郡是姜維的故鄉,也是出生地。只是歷史中的酸甜苦辣與唏噓數不勝數,姜維,天水郡,也都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浪花。片刻喧囂,而後隨波逐流。

  鄧艾和姜維關係

  鄧艾和姜維可謂是死敵,姜維幾次北伐中都是和鄧艾做對手,第十一次北伐更是破於鄧艾之手,之後劉後主便舉國投降,姜維也沒有機會再進行北伐。而對於鄧艾和姜維到底誰更厲害卻眾說紛紜。

  首先,姜維被捧的很高,所以感官上姜維是要強於鄧艾。姜維是蜀國後期鮮少拿得出手的名將,計謀上更是師承諸葛亮,雖說沒有諸葛亮厲害,但是也可見一斑。他北伐途中,總體來講是勝多負少,由此也可見姜維的武力值很高。而鄧艾的表現卻沒有更多的著墨,所以顯得有些平平。

  但是另外一種說法卻是鄧艾比較厲害,這種說法也可以找到相應的證據。姜維還在魏國時,不過是一個偏將,而當時的鄧艾已經統領三軍,由此可見,鄧艾的領兵能力超強。在加上,北伐時期,姜維作為攻打的一方,而鄧艾是守城的一方,歷來守城就比較困難,而在這期間,姜維也不全是勝蹟,所以兩個人應該可以算是旗鼓相當。而第十一次北伐的失敗,鄧艾可謂是大敗姜維,所以,就算不勝於姜維多少,兩者最起碼也是差不多的。

  而歷史上,鄧艾的死有一觀點說是姜維導致的,其實不然,雖說是姜維策反的鐘會,但之所以能如此輕易的策反實則因為鍾會早有反意,篡改了鄧艾上書辯解的詔書,再加上司馬昭忌憚等原因,鄧艾才會死,姜維最多也就是催化劑的作用。

  更多的說法是覺得鄧艾和姜維與諸葛亮和司馬懿差不多,都是棋逢對手,各有輸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