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故居在哪裡
譚嗣同是當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慘遭處死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的死可以說是整個民族的損失。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譚嗣同故居,希望對你有用!
譚嗣同故居
譚嗣同是當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慘遭處死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的死可以說是整個民族的損失,然而正是因為他們的大義凌然以及慷慨就義,換回來了國家的自強和復興,同時譚嗣同等人也生生世世受人尊敬和敬仰,每年在譚嗣同生日和忌日裡,許多人都會前往譚嗣同故居哀悼譚嗣同。
根據網路上面的資料記載,譚嗣同的故居總共是有兩處,一處現在位於北京的瀏陽會館,是最初的原湖南瀏陽會館,另外一處故居就在瀏陽的“大夫第”,據傳這兩處故居都曾經是譚嗣同居住過的地方,同時也是譚嗣同等人變法商量的集聚地。
譚嗣同故居之一原湖南瀏陽會館其實是譚嗣同在1898年的時候在北京居住的地方,當時的原湖南瀏陽會館和譚嗣同被處死的北京菜市很近,只要是沿著北京菜市的西南走不到50米就可以看到譚嗣同故居了,現在的譚嗣同故居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在這裡,我們依舊可以看到譚嗣同等人曾經生活的點點滴滴,紅牆灰簷的四合院牆角下面堆滿了何種雜物,門檻上面幾處斑駁的紅漆,就好比是當時譚嗣同的一腔熱血,時刻見證著自己變法的成果。
另一處就是位於湖南瀏陽的“大夫第”了,這個建於明末清初的譚嗣同故居,比起北京的小四合院來說明顯高氣派的多,整個房屋坐西朝東,佈局嚴禁,陳設講究,高大寬敞的庭院像來人昭示著這裡曾經有多麼的繁榮,然而即便再富有,在譚嗣同的心裡,沒有什麼比國家的榮辱和復興更重要的了。
湖南將把譚嗣同故居恢復原貌
故居主體原佔地2000多平米
瀏陽市北正南路是瀏陽市最繁華的街道之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車流顯示出今天的昌盛,這條路上的98號,就是譚嗣同的家。
這座房子始建於明末,主體部分佔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原為周姓房產,後由譚嗣同的祖父譚學琴買下。清咸豐九年,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中進士,官至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因其官階顯赫,奉旨命名其宅為“大夫第官邸”,因此譚嗣同故居又簡稱“大夫第”。1996年11月,國務院公佈譚嗣同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故居被定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兩次拆除後故居面積大幅縮水
瀏陽市文物局何春平說,1998年,時值譚嗣同就義100週年時,瀏陽市政府組織力量對故居殘存建築進行了修繕,並重建門樓,同年9月對外開放。“但是由於歷史原因,1994年在瀏陽舊城改造中,有關部門拆除了故居北面、南面的建築和門樓,並在北面建了一棟7層居民住宅樓。2000年,瀏陽舉辦第二屆中國特產文化節,有關部門將故居南面房產部門拆除後留下的空地加以清理和整治,建成了現在的公共綠地。所以現在建築佔地面積只有780平方米,僅為原來的三分之一。”
記者在故居內看見,北面的部分牆體已經上硝、起黴、變形,何春平說,這主要是因為北面居民樓附屬的煤棚緊貼故居牆體造成的,“我們有心無力”。
恢復原貌沒有政策性的障礙
瀏陽市文物局局長趙遊介紹,他們正和規劃部門聯手,提出關於譚嗣同故居及其周邊環境保護和開發利用的設想,“如果設想能夠實施,譚嗣同故居將有望恢復原貌”。
根據這個設想,周邊不合適建築將在拆除之列。在瀏陽市規劃局副局長金先林看來,恢復原貌沒有政策性的障礙,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0米之內都不能有建築,“最主要的困難是缺少資金。”
得知有關部門想將譚嗣同故居恢復原貌的訊息後,譚嗣同的第四代孫、湖南株洲海聯實業發展總公司董事長譚志巨集很欣慰:“明年是譚嗣同殉難110週年,我們作為後代,也在打算做一些事情,比如準備請中央美院的教授雕一座銅像,立在故居旁邊。”
趙遊認為,現在是最好的實施時間,“近年來保護歷史建築已成共識,有很好的民意氛圍;其次恢復故居和建設廣場所要拆遷和佔用的房產多是政府部門所有,拆遷並不複雜。”
譚嗣同簡介
譚嗣同***1864年—1898年***,湖南瀏陽人,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與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並稱為“戊戌六君子”。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