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中誰最先稱霸

  從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你知道春秋五霸是誰嗎?這其中誰最先稱霸的呢?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春秋五霸齊桓公最先稱霸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會諸侯於葵臣***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於率領楚、鄭、陳等園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係,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便選擇戰機,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併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巨集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中原霸主。

  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秦國也強大起來。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由於向東的通路為晉所阻,便向西吞併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兼國十二,開地千里”***《韓非子·十過篇》***。

  以後,吳國、越國相繼強大,爭霸於東南。公元前四九四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後,臥薪嚐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努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于徐***今山東膝縣***,成為霸主。

  諸侯大國爭霸,說明了周朝王權的削弱。自公元前七七○年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朝王室更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現在這些權力都落到諸侯手裡,“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扎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於“陪臣執國命”。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起來奪權了。周朝奴隸制處於“禮壞樂崩”的境地。

  齊桓公的軼聞典故

  管仲拜相

  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為支援糾繼位,管仲曾射殺小白,小白詐死,提前回國繼位,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小白做了國君,鮑叔牙舉薦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鮑叔牙勸道:“難得的是臣下忠於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豈射鉤可比呢?”在鮑叔牙的力薦下,齊桓公決定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管仲在齊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齊國的霸業,而齊桓公也成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個霸主。

  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樣,沒邊沒沿,怎麼也找不到原來的道兒。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來。他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裡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果然領著人馬出了迷谷。

  風馬牛不相及

  齊國征伐楚國,楚國派人對齊軍說:“你們在極北,我們在極南,真和放佚馬和牛,牝牡不能相誘相逐是一個道理,不料你們會來我們這裡,究竟為了什麼呢?”

  庭燎招士

  春秋時期天子和國王在接待外國使者或商討國家大事時,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這是最高規格的接待禮儀。齊桓公因求賢若渴而“庭燎招士”,但一年過後,沒有一個賢士前來。這時,東野那裡有個地位低下的人求見,齊桓公很高興地登堂接見,他問來人有何才能,來人回答:“我會九九算術。”桓公譏笑說:“會九九算術也能算一技之長嗎?齊國這樣的人到處都是。”來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絕細小的石頭,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絕細小的溪流,所以才成為大海,九九算術不算什麼,但您如果對我以禮相待,還怕比我高明的人不來嗎?”桓公深感有理,便設庭燎之禮接待來人。果不其然,一個月後四面八方的賢士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