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皇帝怎麼稱呼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朝代,因其前期頻繁遷都,最終定都殷,那麼呢?下面是有中國商朝皇帝列表及簡介,歡迎參閱。

  中國商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商朝的王朝成就

  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部落,在黃河下游一帶***今商丘一帶***繁衍。商朝確立統治,就在夏都斟鄩附近的西亳***河南偃師***建新都;後來在盤庚時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所以商朝一直也稱作殷商。

  商朝的勢力範圍也大大超過了夏朝。考古學家從安陽的小屯村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說明殷商時代文字已經得到充分廣泛的應用,發展得也比較成熟;漢字的結構在甲骨文中已經基本形成。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使我們對商朝的瞭解更為詳細可靠。

  商朝對於天文天象的記載、對於干支記時法的運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朝的農業和畜牧、養殖業發展都比較快,尤其是手工業,青銅器的冶煉與製造都相當成熟,各種常用的器具和禮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公斤,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商朝的都城變遷

  統治階級貪婪本性,決定了王室內部為權力和利益鬥爭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記·殷本紀》中記載;“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從仲丁算起,經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說明這一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

  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

  《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遷邢***今邢臺市***、南庚“自邢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即到公元前14世紀時,商王盤庚再次遷都至“殷”這個地方,直至公元前11世紀商王紂統治時被周武王所滅,整個商代後期都以此為都城,歷時273年。

  關於商朝的另一個都城——耿都。公元前1525年,祖乙不滿相都***今河南內黃***把國都遷到了耿地***今山西河津***,一年後,祖乙就因河患復遷都邢***今河北邢臺***。因其為都僅僅一年,史學界就把祖乙遷耿略去不談。

  從文獻記載可以知道,商代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國家機構,有各種職官、常備的武裝***左中右三師***,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規等等。但上述這幾個都城,它們與文獻中記載的名字是甚麼關係,學術界還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較一致。

  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部的政治鬥爭有一定關係。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部爭鬥的激烈。

  盤庚遷殷以後,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併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