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李成的代表作是什麼

  歷史上的著名畫家,李成是一位性情曠達的人物,那麼李成的代表作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李成的代表作,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成的代表作

  我們都知道,李成在繪畫上所取得驚人的成就,可以說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而其中的擅長畫山水的李成以他具有開創性的貢獻成為了中國山水畫以來,歷代上高人聖士所仰慕的一座高峰。在他的一生中,李成代表作就有:《讀碑窠石圖》、《晴巒蕭寺圖》、《寒林平野圖》。

  在這三幅代表作中,我們不難看得出來他在山水畫方面的畫筆風格。歷史上的李成,他的山水畫繼承了荊浩、關仝等北方山水畫派的成就,並且以此還發展成了屬於自己新的風格。曾經郭若虛曾這樣評價過李成的山水畫特點,他是這樣說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後來中國美術學院的陳磊教授也曾說道:“北宋的山水畫可以說是幾乎都是來自於李成的畫筆,而李成在人們的心目中,以及統治者提倡和相關的作用中,他都達到了一統和獨尊的程度。”從此看來,李成是將北宋的山水畫推向了一個高峰階段。

  而在李成去世後,他的作品流傳至今的,就有《讀碑窠石圖》、《寒林平野圖》、《晴巒蕭寺圖》、《茂林遠岫圖》等著名畫作。

  畫家李成簡介

  李成,生於公元919年,卒於967年,是唐末五代十國至北宋初期的著名畫家。他字鹹熙,原本是長安即現在的陝西西安人,他的家室非常顯赫,祖上曾經是唐朝的皇族,他的祖父在五代時期為了躲避戰亂而舉家遷往了營丘即現今的山東青州,因此他又被人稱為李營丘。他十分擅長畫山水,曾經先後向當時的大畫家荊浩和官仝學習繪畫,之後經過自己的鑽研和努力,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李成在小的時候其實對繪畫並不是十分感興趣,他像很多的人一樣,想要考取功名,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因為時局的原因,這個雄心壯志始終無法實現,於是他開始把目光放在了讀書作畫上。他的畫作主要的關注物件是郊野平曠的景緻,畫法簡練,筆勢充滿力量,蒼勁有力,而且喜歡用淡墨,於是有了“惜墨如金”的稱號。他畫的山石很像天上翻卷的白雲,後人於是他的這種風格稱為“捲雲皴”。北宋著名畫家祕府曾經評價他的畫“淡墨就像夢中的薄霧,山石就像天上的雲一樣靈動”,他的這種“石如雲動”的評價成為了後世的畫家模仿李成的筆法的重要風格標記。

  李成對北宋的山水畫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很多的畫家都十分敬慕他的風格,比如許道寧、李宗成、翟院深等畫家,在這些畫家的畫作中都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李成畫的風格的痕跡。

  目前儲存到現在的他的作品有《讀碑窠石圖》、《寒林平野圖》、《晴巒蕭寺圖》等。

  李成晴巒蕭寺圖

  《晴巒蕭寺圖》是五代十國末期至北宋初期著名畫家李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副畫作以直幅的形式,描繪了寒風凜冽的冬日中山谷中壯麗俊秀的景色。畫中群峰林立,瀑布傾瀉而下,在畫的中間的山丘上還建有樓閣寺廟,在山麓水還建有水榭、茅屋和板橋,其中也有旅人在此活動。此外畫中的山石雄偉而峻峭,皴染用筆具有變化,景色清幽靜謐,雖然不是平遠之景,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李成的風格特色。

  此畫的上半部由兩座陡峭的高峰重疊,而左右的山峰相對比之下則顯得低小而淡遠,在畫的中間有樓閣十分突出,此外還有一座寺廟樓閣的下方,寺廟的右邊則有三四座小山岡,山岡上都有樹生長其間。在畫的最下面是由山中的泉水所匯聚而成的溪水,溪水上有一座木橋架在連線兩邊,在山腳下的亭館中人群往來十分熱鬧。

  李成在這幅畫作中用筆堅實,充滿了力量。無論是畫山上的亭臺樓館還是寺廟高塔,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都有飛簷。此外從構圖上來看,在畫面的中央是一座高峰,往下則是深溝巨壑,以及山間的瀑布和蕭寺亭臺,使得整幅畫氣勢十分雄偉。

  目前這幅珍貴的畫作的真跡雖然歷經時間和戰亂的影響依舊儲存完好,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已經不在國內了,而是在遠隔重洋的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當中,這不得不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希望有一天通過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努力可以早日讓這幅畫回到祖國的懷抱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