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柳公權是什麼朝代的
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人,著名的書法家、詩人。那麼書法家柳公權是哪個朝代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書法家柳公權是哪個朝代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書法家柳公權是哪個朝代的
柳公權是唐代人,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是“楷書四大家”之一,在書法界享有很高的聲譽。《金剛經刻石》、《玄祕塔碑》、《馮宿碑》等等是柳公權的經典代表作。
柳公權出生於公元778年,是陝西銅川人。柳公權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父親柳子溫曾經擔任刺史一職,哥哥柳公綽是唐代朝廷有名的官員。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權受到家庭的薰陶,在文學方面很有天分,十二歲的時候柳公權就能作詩寫賦。柳公權二十九歲的時候,參加科舉考試,一舉奪得進士,以此入朝為官成為校書郎。
柳公權曾經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擔任侍書以職。當時,柳公權的哥哥柳公綽知道柳公權愛好書法,隨後給宰相李閔寫了一封信,希望宰相請求唐文宗給弟弟柳公權換一個閒散的職位,便於他研習書法。不久之後,柳公權被調往弘文館擔任學士一職,柳公權走後不久,唐文宗十分想念他,便又召他回來擔任侍書一職。除此之外,柳公權在朝期間,敢於大膽諫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賞識。一次,唐文宗說起了漢文宗在生活習慣上非常節儉,便以自己的衣袖為例,聲稱自己這件衣服已經洗過三次了。在場的大臣們都讚頌文宗節儉的品德,只有柳公權不言不語。文宗問他為何不說話柳公權說,君主的大節在於任用賢能,聽正直大臣的諫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節,君主不應該看中。唐文宗很欣賞柳公權諫言能力,便任用他為諫議大夫。
關於柳公權的故事
寫詩助人就是柳公權的軼事之一。唐武宗時期,有一位女官惹怒了唐武宗,唐武宗十分生氣,想要處罰這位女官。於是,唐武宗把這位女官召來,並對柳公權說,如果能得到你的一篇作品,我就不處置這位女官了。
如果,柳公權沒有寫到一部令唐武宗滿意的作品,那麼這位女官就會有生命危險。柳公權權衡了一下利弊,便拿起唐武宗給他的紙張,作了一首詩歌。唐武宗柳公權的絕句作品,非常滿意,不但饒了這位女官,而且還賞賜了柳公權兩百匹錦緞。直到今日,柳公權的這首詩歌依然被流傳於世,這首詩歌內容就是:“不分前時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
大家都知道曹操和曹丕兄弟七步成詩的故事,而柳公權也有一個三步成詩的故事。
話說,有一次唐文宗和柳公權在未央宮遊玩,倆人看見如此美景自然心曠神怡。唐文宗突然停下車子對柳公權說,最近有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那就是關於給邊境駐紮士兵們分發衣服的事。以前將衣服給士兵們發放下去需要很長的時日才能到達,現在縮短了時間。二月裡,士兵們都能領到春天的衣物了。柳公權聽後,對唐文宗慶賀了一番。文宗讓柳公權作首詩歌以示表達祝賀之意。柳公權思忖了一會,便脫口而出:“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唐文宗感慨柳公權的詩情才氣,稱讚他為三步之才。
柳公權的名言
柳公權的名言是: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心正如思,筆化濃山,筆畫則姿正也。
這句話是柳公權是書法藝術上的經驗之談。作為一名書法家,柳公權在書寫作品之時需要全神貫注,心神清明後,才能學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所謂“用筆在心”從一個側面也體現出了柳公權在“心學”上的造詣,旨在將倫理觀念與書法藝術進行融合。聖人之學在於心正和筆正,練習書法作品也一樣,從心出發的作品才是內心的真實寫照。而這句話也體現了柳公權注重修身養性,後人們在評價書法大家的作品之時,都習慣將他的人格修養當作是一個參考標準,如果此人品行高雅亮潔,他的作品會受到推崇;反之,如果一個人在書法上有很大的修為,但是人品欠缺,後人也不會將他的作品當作是典範。蘇軾在東坡題跋中寫到:“柳少師其言心正則筆正者,非獨諷諫,理固然也。”蘇軾口中的柳少師就是柳公權,蘇軾很贊同柳公權心正則筆正這一理念。宋代有一位奸臣名叫蔡京,蔡京酷愛書法,在書法技藝上也有很高的技巧,但是因為他品行奸詐,所以書法大師中沒有蔡京的一席之地。足以見之,書法和品行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這句話也體現了柳公權書法藝術上的技巧。他開創了“柳體”,對於楷書而言,“字正”才具有美感。也只有心正、筆正、寫出來的字才會方正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