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和張旭的書法比較

  懷素和張旭都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書法家,那麼懷素和張旭的書法有何不同?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懷素和張旭的書法特點

  懷素和張旭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草書大家。他們雖然都是草書大家,但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先了解一下他們的不同之處,懷素的草書即便給人一種隨意揮灑出來的感覺,但他的字型中還帶有一絲細膩,給人一種溫暖的文人情懷,在他的筆下沒有那種草書極致的粗獷,但懷素的筆法千變萬化卻總是一個模子,這可能和他的學習環境有關係,他在寺院練習書法,因此還是中規中矩一些。懷素帶給人的感覺是濃郁的內在的文人情懷在加上一點雄渾的氣勢。

  再來了解一下張旭的草書寫法,張旭所寫的草書給人一種豪爽大氣的感覺,再加上他字型的粗壯,給人一種作畫的感覺,蟲魚鳥獸,喜怒哀樂,歌舞表演的場景都可以從他的字型中體現,可見他的字型是多麼奔放,無拘無束,酣暢淋漓。張旭的書法意境雄渾,超脫常人,他的書法跌宕起伏給人一種變幻莫測的感覺,時而低而展,時而翻轉不定,酣暢淋漓之勢讓人驚歎不已。張旭帶給人的感覺是天高任鳥飛的感覺,有多大的天地他就可以揮灑多大的情感。張旭被稱為曠世奇才,他的書法實為草書的極致。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便是下筆匆忙卻穩健,時而高昂,時而低沉,筆畫隨意並無規矩,給人一種灑脫,放蕩的情懷。如果想細看他們的每個字那真是有點困難,左看向個字,右看便像個動物似的,這便是所謂的草書。

  懷素的故事

  懷素10歲的時候選擇出家為僧,後來成長為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主要以狂草最為著名,被人們稱作草聖。

  但是在最開始出家的時候因為家庭貧困並沒有錢買筆墨紙硯這些東西,開始的時候他還在寺院的牆壁上或者地上練習寫字。當時在寺院的後院有萬株芭蕉樹,於是懷素便每次練字的時候都去把芭蕉葉摘下來,然後在上面臨帖寫字。他非常的勤勉每日都這樣練習,可是沒想到有一天芭蕉樹的葉子都被他摘光了,剩下那些小的又捨不得摘,懷素便非常的苦惱。後來他又想到了一個辦法,拿著筆墨到芭蕉園站在芭蕉樹下往它的葉子上寫字。就這樣不論是夏天的時候烈日當空還是冬天結水成冰,還素沒有一天不這樣做的。也許就是他這種刻苦勤奮的精神才讓他最後成為了一代書法名家。

  懷素雖然是個出家的僧人,但是他和張旭一樣喜歡喝些酒,張旭每次喝完酒,因為比較激動,之後的行為就像瘋癲一樣,所以人們有時候稱他為張顛。懷素有時候也喜歡喝酒,甚至還有一日九醉的時候。而懷素喝酒之後卻更喜歡寫狂草。他在寺院裡有些四面刷白的房子,每次喝醉了酒他就在裡面書寫,而這時候他的狂草竟非常出色,所以當時候也有人稱之為“以狂繼顛”。

  關於懷素刻苦練習書法的小故事還有很多。例如他居住的地方旁邊有個水池,據說因為每次懷素練習完書法之後,都會在這個池子裡洗刷筆硯,天長日久竟然將池水都染成了黑色,所以那個池子又被稱為墨池。

  懷素的貢獻

  懷素的草書剛勁中帶著柔美,奔放中帶著法度,構詞簡潔,筆法細膩,這都是他所寫的草書的獨到之處。因此懷素所寫的草書對後世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他的草書讓人們對草書的瞭解又增添了許多,不再是所謂的潦草無序,意境雄渾。草書也可以給人親切溫柔之感而不僅僅是大氣、奔放。懷素恰巧就是開拓草書新領域的人物,他讓草書有了更多的情懷因此懷素的草書為中華書法文化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懷素對草書的獨到見解,讓中華文化在書法上又開創了一片新的天地,他的草書線條沒有那麼粗獷,而且筆畫連貫,錯誤極少,都是後人所值得借鑑的地方。

  懷素所寫的草書,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字跡,他整合的書籍都是他草書的記載,幫助我們知曉古代文化的特徵,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懷素的草書是中華文化輝煌的象徵和證明。他將中華文化傳承了下來留給後人學習與借鑑。懷素的草書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前進,連線著中國歷史文化與現代的文化發展。懷素作為一位書法大家,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還是承接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樞紐,豐富了中華文化。